风电塔筒用升降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69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电塔筒用升降梯,包括升降梯本体、挂架、卷扬装置、吊绳和横向限位装置;挂架用于挂接于风电塔筒内攀爬扶梯的横杆;卷扬装置设于风电塔筒的底部;吊绳的一端连接于卷扬装置,另一端绕过挂架的上侧并与升降梯本体连接,吊绳与挂架的顶部接触;横向限位装置设于升降梯本体朝向攀爬扶梯的一侧,并形成有与攀爬扶梯的纵杆适配的限位空间,横向限位装置与纵杆上下滑移配合,以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上限制升降梯本体的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作业人员在风电塔筒内的上下效率大大提高,作业人员不仅能方便的携带各种工具上下,而且避免了作业人员徒手攀爬的风险。而且避免了作业人员徒手攀爬的风险。而且避免了作业人员徒手攀爬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塔筒用升降梯


[0001]本技术属于风力发电组装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塔筒用升降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提高,传统的化石能源难以再生,不能满足当前对于能源的需求,且化石能源的使用也会产生污染,不符合当前环保的社会理念,因此,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新能源得到广泛关注。风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多采用风力发电的方式将风能转化为可用的电能,转化设备主要是风力发电机。
[0003]风力发电机主要包括塔筒、机舱、轮毂和叶片,在组装的过程中,一般先组装塔筒,随后将机舱组装于塔筒的顶部,同时,叶片和轮毂组装并形成叶轮机构,最后需要使叶轮机构和机舱对接。塔筒内一般会设置攀爬扶梯,在组装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反复的通过攀爬扶梯在塔筒内上上下下,但是,这种上下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作业人员难以携带大型工具,而且攀爬风险较高,不利于安全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塔筒用升降梯,旨在再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作业人员在塔筒内上下的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电塔筒用升降梯,包括:
[0006]升降梯本体;
[0007]挂架,用于挂接于风电塔筒内攀爬扶梯的横杆;
[0008]卷扬装置,设于风电塔筒的底部;
[0009]吊绳,一端连接于所述卷扬装置,另一端绕过所述挂架的上侧并与所述升降梯本体连接,所述吊绳与所述挂架的顶部接触;以及
[0010]横向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升降梯本体朝向所述攀爬扶梯的一侧,并形成有与所述攀爬扶梯的纵杆适配的限位空间,所述横向限位装置与所述纵杆上下滑移配合,以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上限制所述升降梯本体的位移。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挂架包括:
[0012]挂接主体,为环状的弹性构件,所述挂接主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挂接主体的内径;
[0013]支撑体,为与弧形片,并同轴内嵌于所述挂接主体,所述支撑体的刚度大于所述挂接主体的刚度;以及
[0014]限位环,设于所述挂接主体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吊绳贯穿所述限位环设置。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挂架还包括横向顶杆和横向调节座,所述横向调节座设于所述挂接主体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且开设有内螺孔,所述横向顶杆为与所述内螺孔适配的螺杆,所述横向顶杆用于在平行于所述横杆的方向上移动,以实现与所述纵杆
的抵接。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顶杆的抵接端设有抵接垫片。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限位装置包括:
[0018]支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梯本体,所述支杆的长轴垂直于上下方向;以及
[0019]两个限位滚轮,均与所述支杆通过垂直于所述支杆的转轴转动配合,两个所述限位滚轮沿所述支杆的长轴分布,两个所述限位滚轮的外周面开设有限位环槽,两个所述限位滚轮的所述限位环槽之间形成所述限位空间。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限位装置设有多个,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横向限位装置形成限位组,同一个所述限位组中的两个横向限位装置分别与两个相对的所述纵杆适配。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梯本体沿预设路径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梯本体上还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所述调节螺杆具有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旋向相反;
[0022]在同一个所述限位组中,所述第一螺纹段与其中一个所述横向限位装置中的所述支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段与另一个所述横向限位装置中的所述支杆螺纹配合。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升降梯本体,所述第二杆体平行于所述第一杆体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轴方向滑动配合;
[0024]所述第一杆体上转动连接有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滚轮,所述第二杆体上转动连接有另一个所述限位滚轮。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杆体上形成有滑槽,所述第二杆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条,所述滑条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杆体轴向分布的第一定位孔,所述滑槽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通过定位销固定。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梯本体上设有挂环,所述吊绳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挂环适配的安全挂钩。
[0027]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挂架使吊绳搭设在攀爬扶梯上而部磨损横杆,通过卷扬装置收放吊绳,进而实现升降梯本体的升降,在升降过程中,横向限位装置对升降梯本体进行横向限位,避免升降梯本体晃动发生危险,进而携带作业人员进行平稳的升降,使得作业人员在风电塔筒内的上下效率大大提高,作业人员不仅能方便的携带各种工具上下,而且避免了作业人员徒手攀爬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电塔筒用升降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未示出升降梯本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挂架和吊绳与横杆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0031]图4为图1中升降梯本体的左视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横向限位装置与升降梯本体的装配结构俯视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采用的横向限位装置与升降梯本体的装配结构侧视图;
[0034]图7为图6的A

A剖视结构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0、攀爬扶梯;110、横杆;120、纵杆;
[0037]200、升降梯本体;210、箱体;220、箱门;230、滑轨;
[0038]300、挂架;310、挂接主体;320、支撑体;330、限位环;340、开口;350、横向顶杆;360、横向调节座;370、抵接垫片;
[0039]400、卷扬装置;410、外壳;420、卷筒;430、调速器;440、电机;
[0040]500、吊绳;
[0041]600、横向限位装置;610、支杆;611、第一杆体;612、第二杆体;613、滑槽;614、滑条;615、第一定位孔;616、第二定位孔;617、定位销;620、限位滚轮;621、限位环槽;
[0042]700、调节螺杆;
[0043]800、挂环;
[0044]900、安全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塔筒用升降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梯本体;挂架,用于挂接于风电塔筒内攀爬扶梯的横杆;卷扬装置,设于风电塔筒的底部;吊绳,一端连接于所述卷扬装置,另一端绕过所述挂架的上侧并与所述升降梯本体连接,所述吊绳与所述挂架的顶部接触;以及横向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升降梯本体朝向所述攀爬扶梯的一侧,并形成有与所述攀爬扶梯的纵杆适配的限位空间,所述横向限位装置与所述纵杆上下滑移配合,以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上限制所述升降梯本体的位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塔筒用升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包括:挂接主体,为环状的弹性构件,所述挂接主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挂接主体的内径;支撑体,为与弧形片,并同轴内嵌于所述挂接主体,所述支撑体的刚度大于所述挂接主体的刚度;以及限位环,设于所述挂接主体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吊绳贯穿所述限位环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塔筒用升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还包括横向顶杆和横向调节座,所述横向调节座设于所述挂接主体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且开设有内螺孔,所述横向顶杆为与所述内螺孔适配的螺杆,所述横向顶杆用于在平行于所述横杆的方向上移动,以实现与所述纵杆的抵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塔筒用升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顶杆的抵接端设有抵接垫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塔筒用升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限位装置包括:支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梯本体,所述支杆的长轴垂直于上下方向;以及两个限位滚轮,均与所述支杆通过垂直于所述支杆的转轴转动配合,两个所述限位滚轮沿所述支杆的长轴分布,两个所述限位滚轮的外周面开设有限位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国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成成伟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