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56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接头结构,由耳机接头、保护罩与独立端脚所组成,于耳机接头设有具扣孔的槽座,而独立端脚对应扣孔设有止退扣,藉由止退扣与扣孔的配合使独立端脚快速、准确的定位于接头的槽座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组装快速、定位确实的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机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常见的一种耳机接头剖视图,于接头10一端设有一插孔11,且在接头10内组设有二个弯折成型的独立端脚12,其中一独立端脚12的一端为弯曲作动端121,且其端部带动一开关件13,而开关件13内组设一传导件14,且传导件14可随开关件13的位移而滑动于接头10的金属端脚15a、15b和15c上。如图2所示为常见耳机接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当使用者把耳机插头16插入于接头10的插孔11时,耳机插头16会顺势推迫独立端脚12的作动端121压缩储力,且其端部会带动开关件13,使得开关件13内部所组设的传导件14得以与开关件13一同位移,且传导件14会由原先金属端脚15a、15b处位移至金属端脚15b、15c处,此时,金属端脚15b、15c可藉由电路板所预设的电路设计,使电路板呈导通状态,而音源讯号才方可从电路板经由金属端脚15b、15c输出至耳机插头16。当使用者把耳机插头16从接头10的插孔11拔出时,藉由独立端脚12的弹力恢复,使得开关件13与传导件14得以复位,而成为不导通状态。藉由上述的结构,不难发现常见的耳机接头存在着下列缺陷耳机接头10是一种小型构件,因此要在接头10的狭小空间内进行独立端脚12、开关件13、传导件14与金属端脚15的组装,定位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所以耳机接头10在组装上有着不易组装的缺陷,连带着会让整体组装速率降低,造成产品组装成本过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组装快速、定位确实的耳机接头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耳机接头结构,包括一接头、一保护罩和数个独立端脚,其中所述接头为一体成形,该接头设有ㄇ字型槽座与一插孔,并于ㄇ字型槽座内组设有金属端角,且金属端角弯折出一金属端脚,于接头一端设有一凹陷部,且ㄇ字型槽座的两凹陷侧面与凹陷部皆设有卡凸,另于接头设有数个槽座,该槽座对应接头内部的连接组件,且槽座连通接头另一面设有通孔,而槽座连通接头的插孔设有安装孔,另在该槽座内壁向外设有扣孔;所述保护罩周边以折臂分别对应嵌入在接头的凹陷部与ㄇ字型槽座二侧,且各折臂藉其卡扣孔扣合各卡凸,且保护罩将接头的金属端角完整覆盖,其对应接头的金属端脚设有穿孔;所述数个独立端脚为一体弯折成形,其一端为接触端,且近弯折部处弯折突出止退扣,该独立端脚藉其弯折部迫掣于接头的槽座内,且接触端穿出接头的通孔,而独立端脚于接触端的另一端外露于接头的安装孔外,该止退扣则卡合于槽座内壁的扣孔内,其中一独立端脚于接触端的另一端侧向设有弯曲的作动端,藉耳机插头插入接头的插孔而推抵作动端,而使作动端与另一独立端脚接触导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技术,本技术的耳机接头结构,于接头设有槽座,且于槽座设有扣孔,而独立端脚对应扣孔设有止退扣,藉由止退扣与扣孔的配合,可以让独立端脚快速、准确的定位于接头的槽座中,由此本技术具有组装快速、定位确实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常见的一种耳机接头结构剖视图。图2为常见的耳机接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独立端脚的组合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独立端脚的组合割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状态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其中10为接头;11为插孔;12为独立端脚;121为作动端;13为开关件;14为传导件;15a为金属端脚;15b为金属端脚;15c为金属端脚;16为耳机插头。20为接头;201为安装孔;202为通孔;21为ㄇ字型槽座;22为金属端角;221为金属端脚;23为凹陷部;24为凹陷侧面;25为卡凸;26为槽座;261为扣孔;27为插孔;30为保护罩;31a为折臂;31b为折臂;31c为折臂;32为卡扣孔;33为穿孔;40为独立端脚;41为弯折部;42为接触端;43为抵掣块;44为止退扣;45为作动端;451为导通部;50为耳机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首先请参阅图3-6所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由接头20、保护罩30与数个独立端脚40所组成,其中接头20为一体成形的塑件,接头20设有一ㄇ字型槽座21,于ㄇ字型槽座21内组设有金属端角22,且金属端角22弯折出金属端脚221,于接头20一端设有一凹陷部23,而ㄇ字型槽座21的两侧为凹陷侧面24,且于凹陷侧面24与凹陷部23各设有一卡凸25,另于接头20上设有数个槽座26,且槽座26开设方向相反于接头20的安装方向,槽座26对应接头20内部的连接组件,另在槽座26内壁向外设有一矩形扣孔261,而接头20一端设有插孔27,槽座26连通插孔设有安装孔201,且槽座26连通接头20另一面设有一通孔202;保护罩30为不导电材质所制成,且对应接头20的ㄇ字型槽座21的塑料罩盖,于保护罩30周侧折曲出三个折臂31a、31b和31c,并于各折臂31a、31b和31c设有一卡扣孔32,且折臂31a、31b分别对应ㄇ字型槽座21的二凹陷侧面24,而折臂31c则对应接头20的凹陷部23,且保护罩30罩盖于ㄇ字型槽座21时,各折臂31a、31b和31c藉其卡扣孔32扣合在卡凸25上,且保护罩30将接头20的金属端角22完整覆盖,其对应接头20的金属端脚221设有穿孔33,以穿孔33供金属端脚221穿设定位;独立端脚40为导电材质且为一体弯折成形,且以一U型弯折部41产生预设弹力,独立端脚40一端为接触端42,其另一端制设有抵掣块43,且近U型弯折部41处弯则出一止退扣44,独立端脚40利用其弯折部41、抵掣块43迫掣于接头20的槽座26内,使独立端脚40与接头20的连接件接触,且独立端脚40的接触端42穿出接头20的通孔202,独立端脚40设有抵掣块43的一端部分露出接头20的安装孔201外,而止退扣44则卡合于槽座26内壁的扣孔261内,其中一独立端脚40设有于接触端42的另一端侧向设有一弯曲的作动端45,并于作动端45的端部弯折成型有一导通部451。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的作动方式与功效,请配合参考图3-4所示,保护罩30为不导电的塑料罩盖,且其周边以三个折臂31a、31b和31c设有卡扣孔32,而能各别扣合在接头20的卡凸25上,使得保护罩30能将接头20的金属端角22完整的覆盖,所以,本技术的保护罩30可以确保金属端角22不会因擦拭松香水且受高温锡炉影响,而不会有让松香水朝向金属端角22内部渗透的情况,造成耳机接触不良。另外,保护罩30上对应金属端脚221设有穿孔33,藉由穿孔33供金属端脚221穿设定位,且穿孔33能稳固定嵌抵金属端脚221,因此金属端脚221不易折损或变形。请参阅图5-6所示,本技术于组装独立端脚40时,将独立端脚40穿入接头20的槽座26,使独立端脚40的接触端42穿出接头20的安装孔201,而独立端脚40利用其U型弯折部41、抵掣块43迫掣于接头20的槽座26中,且其止退扣44会扣合在槽座26的矩形扣孔261内,藉由止退扣44与扣孔261的配合,可以让独立端脚40快速、准确的定位于接头20的槽座26中;故本技术具有组装快速、定位确实与低成本的功效。由于独立端脚40的止退扣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接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一接头、一保护罩和数个独立端脚,其中:所述接头为一体成形,该接头设有ㄇ字型槽座与一插孔,并于ㄇ字型槽座内组设有金属端角,且金属端角弯折出一金属端脚,于接头一端设有一凹陷部,且ㄇ字型槽座的两凹陷侧面与凹陷 部皆设有卡凸,另于接头设有数个槽座,该槽座对应接头内部的连接组件,且槽座连通接头另一面设有通孔,而槽座连通接头的插孔设有安装孔,另在该槽座内壁向外设有扣孔;所述保护罩周边以折臂分别对应嵌入在接头的凹陷部与ㄇ字型槽座二侧,且各折臂藉其 卡扣孔扣合各卡凸,且保护罩将接头的金属端角完整覆盖,其对应接头的金属端脚设有穿孔;所述数个独立端脚为一体弯折成形,其一端为接触端,且近弯折部处弯折突出止退扣,该独立端脚藉其弯折部迫掣于接头的槽座内,且接触端穿出接头的通孔,而独立端脚 于接触端的另一端外露于接头的安装孔外,该止退扣则卡合于槽座内壁的扣孔内,其中一独立端脚于接触端的另一端侧向设有弯曲的作动端,藉耳机插头插入接头的插孔而推抵作动端,而使作动端与另一独立端脚接触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男
申请(专利权)人:金师万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