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志强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49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用于不同电子装置之间的电信号导通之连接器的改进。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声信号的输入输出装置。它包括外壳,胶壳本体,胶通,快把和接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壳本体为一种材料做成的一体式结构,其内设置有接触片片槽,在正面设置有两个胶通插孔;所述胶通采用不同颜色做成,每个胶通设置有可插入所述胶通插孔的插脚。优点是胶壳本体为一种材料一次成型,制作方便,简化装配工艺;结合一体化结构的外壳,胶壳本体、胶通、快把和接触片做了较大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该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紧凑性,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用于不同电子装置之间的电信号导通之连接器的改进。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声信号的输入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常用的具有两个插孔的电连接器,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区分插头的插接,通常将连接器胶通的颜色做成不同颜色,而将颜色涂在胶通上容易掉色,只能采用不同颜色的材料做成胶通。为此,现有的电连接器胶壳是由二部分拼接而成,每部分采用不同颜色的材料。例如胶壳1是粉红色,胶壳2是绿色。其存在结构复杂,装配难度大,成本高,电气性能低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一体式的电连接器本体胶壳,不同颜色的胶通直接插在胶壳上,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装配难度大,成本高,电气性能不稳定等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它包括外壳,胶壳本体,胶通,快把和接触片,其特征在于1)所述胶壳本体4为一种材料做成的一体式结构,其内设置有接触片片槽,在正面设置有两个胶通插孔13;2)所述胶通14、15采用不同颜色做成,每个胶通设置有可插入所述胶通插孔的插脚3。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其优点是胶壳本体为一种材料一次成型,制作方便,简化装配工艺;同时,对胶通、快把和接触片做了较大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该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紧凑性,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体技术胶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胶通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图2仰视图。附图5是胶通、接触片与胶壳本体的装配图。附图6是图5的装配完成图。附图7是快把与电连接器本体的装配图。附图8是快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附图7的装配完成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主要是设计一种一体式的电连接器本体胶壳,不同颜色的胶通直接插在胶壳上。其次对胶壳本体,胶通,快把和接触片的结构做了改进。下面以二孔立体声电连接器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3、4所示,所述胶壳本体4为一种材料做成的一体式结构,其内设置有接触片片槽21、24,在正面设置有胶通插孔13;接触片片槽由成台阶状的二层组成,上层有片槽位24和固定槽位23,下面一层只需有片槽位21。在胶壳本体的侧壁上端内侧设置有2个扣位25,该扣位的作用是方便快把准确插入和定位;在胶壳本体的侧壁上端靠外位置设置有定位槽22,该定位槽的作用是与快把上的凸起28配合,防止快把脱离。在胶壳本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避空位26,以方便外壳的安装。如图3所示,二个胶通14、15分别由二种颜色的材料做成,不同颜色的胶通代表不同的功能插孔,每个胶通设置有可插入所述胶通插孔13的插脚3,在胶通15上设置有骨位5,该骨位5与快把上的凹位30配合达成定位作用(见图8)。如图5所示,接触片通常由二层信号接触片31、32和一个地线接触片33组成,每层有4片信号接触片,下面一层接触片与现有技术相同,上层接触片的结构有变化,即现有技术的上层接触片是由两部分拼接而成,并且接触片的扎形距离插脚较近,容易变形。本技术的上面两层接触片每片都是一体式结构,减小接触电阻,提高电气性能;并且接触片的扎形35靠近接触片的弯折处,与前述的固定槽位23配合,可以有效地防止接触片发生变形。另外,由于本技术将胶壳本体4作成一体式结构,地线接触片33的下面的接触点36可以是两点接触,克服了现有技术一点接触的不足。为了提高接触片插脚的强度,在接触片插脚位置设置有一条加强筋34,该加强筋可以是冲压成的凸筋。将所有接触片插入胶壳本体4,装上胶通14,即成图6所示电连接器本体。如图7所示,为了与前述的电连接器本体配合,快把27整体做成台阶状,在快把的侧面设置有凸起28,该凸起在安装时卡在在胶壳本体的定位槽22内,起定位作用。在快把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29,它与胶壳本体的侧壁上端内侧的二个扣位25配合,方便快把准确插入。快把与电连接器本体装配成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再配上外壳即构成完整的电连接器。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它包括外壳,胶壳本体,胶通,快把和接触片,其特征在于1)所述胶壳本体(4)为一种材料作成的一体式结构,其内设置有接触片片槽,在正面设置有两个胶通插孔(13);2)所述胶通(14、15)采用不同颜色做成,每个胶通设置有可插入所述胶通插孔的插脚(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由二层信号接触片(31、32)和一个地线接触片(33)组成,下面一层接触片与现有技术相同,上层接触片的结构有变化,即上层接触片每片都是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接触片的扎形(35)靠近接触片的弯折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中的地线接触片(33)的下面的接触点(36)是两点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接触片插脚位置设置有一条加强筋(34),该加强筋是冲压成的凸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片槽由成台阶状的二层组成,上层有片槽位(24)和固定槽位(23),下面一层只需有片槽位(21)。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胶壳本体的侧壁上端内侧设置有扣位(25),该扣位的作用是方便快把准确插入和定位;在胶壳本体的侧壁上端靠外位置设置有定位槽(22),该定位槽的作用是与快把上的凸起(28)配合,防止快把脱离;在胶壳本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避空位(26),以方便外壳的安装。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把(27)整体作成台阶状,在快把的侧面设置有凸起(28),该凸起在安装时卡在在胶壳本体的定位槽(22)内,起定位作用。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把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29),它与胶壳本体的侧壁上端内侧的2个扣位(25)配合,方便快把(27)准确插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胶通(15)上设置有骨位(5),该骨位(5)与快把上的凹位(30)配合达成定位作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用于不同电子装置之间的电信号导通之连接器的改进。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声信号的输入输出装置。它包括外壳,胶壳本体,胶通,快把和接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壳本体为一种材料做成的一体式结构,其内设置有接触片片槽,在正面设置有两个胶通插孔;所述胶通采用不同颜色做成,每个胶通设置有可插入所述胶通插孔的插脚。优点是胶壳本体为一种材料一次成型,制作方便,简化装配工艺;结合一体化结构的外壳,胶壳本体、胶通、快把和接触片做了较大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该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紧凑性,降低生产成本。文档编号H01R13/46GK2669405SQ03206878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6日专利技术者郑志强 申请人:郑志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它包括外壳,胶壳本体,胶通,快把和接触片,其特征在于:1)所述胶壳本体(4)为一种材料作成的一体式结构,其内设置有接触片片槽,在正面设置有两个胶通插孔(13);2)所述胶通(14、15)采用不同颜色做成,每个胶通设置有可插入所述胶通插孔的插脚(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郑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