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192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的铆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铆接精确度的铆接装置。该铆接装置为用以将连接器和芯线的一端铆接在一起,该连接器具有一铆接部和一机能部,该铆接装置包括一基座、一设于该基座上的机体及第一~三上刀模。该基座设有一承块、一下刀模和一辅助刀模,该承块具有一容置芯线用的凹槽;该机体设有一连动机构;该第一~三上刀模分别设于该机体,且受到该连动机构的连动,该第一上刀模对应于该凹槽,该第二上刀模与下刀模之间对应有该连接器的铆接部,而该第三上刀模与辅助刀模之间则对应有该连接器的机能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的铆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的铆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以将连接器与一芯线铆接在一起的铆接装置,其被要求该连接器与芯线之间在铆接后具有高精确度。
技术介绍
对于将连接器与芯线铆接在一起的技术而言,利用一公知铆接装置来进行所述铆接,例如中国台湾专利TW M249326号的“端子压着机”新型专利,或中国台湾专利TW559400号“端子压着机其模座的改良装置”新型专利等等,即公开有所述铆接装置。但是公知铆接装置的铆接精确度不足,造成其在铆接后的长、宽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误差,以及该连接器与芯线之间在铆接后的拉力亦有所不足,而根本无法符合要求高精确度的产业来使用。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连接器2具有一铆接部21和一机能部22,该铆接部21用以铆接芯线3,该机能部22则为该连接器2用以与其它电子装置(图未示)连接之用。请参阅图1及图1A所示,为申请人目前仍在使用的铆接装置的简单示意图,其图中均将一设于基座11上的机体省略,此外,该铆接装置还包括一冲压头12、一上刀模13、一具有凹槽141的承块14、一下刀模15和一退刀件16,其中,该冲压头12、上刀模13和退刀件16设于该图未示的机体上,且该冲压头12和上刀模13还能受动于该机体的连动机构(图未示)而上、下运动,至于该承块14和下刀模15则设于该基座11上。该铆接装置的动作方面,在操作员将芯线3置入于该承块14的凹槽141内后,其冲压头12对该承块14下压,让该上刀模13对该下刀模15下压,使该连接器2的铆接部21与芯线3的裸端铆接在一起,最后,当该上刀模13朝上复位时,由于会同时带动连接器2一起朝上移动,而该连接器2的朝-->上移动路径必会通过该退刀件16,借以让该退刀件16起到退离该连接器2的作用。虽该公知铆接装置能够将连接器2与芯线3铆接在一起,但是其仍有如下所述的缺点有待克服:一、请参阅图1A所示,该被置入于凹槽141内的芯线3,其绝缘外层并未突出于该凹槽141(其低于该凹槽141的外平面一距离d1),因此,该铆接装置纵有压线定位机构的设计,亦完全无法接触到该芯线3的绝缘外层,导致无法将该芯线3定位,从而使该芯线3仅能依靠操作员的手法控制,造成芯线3在铆接初期即已歪斜或造成操作上的麻烦,相对则使芯线3的径向位置无法达到精确要求。二、在铆接过程中,由于连接器2的整体性与铆接部21变形的局部性之间,将产生一应力,该应力将使该连接器2整体变形,而该公知铆接装置中却无任何改善措施,造成该连接器2在铆接后的易于变形。三、该芯线3在置入于凹槽141后的轴向位置,仅能依靠操作员的手法和经验再加上目测来进行手动控制而已,造成该芯线3的轴向位置无法达到精确的要求。无论是上述三点中的任何一点,均将导致精确度不足的缺点,根本无法符合于要求高精确度的产业来使用。因此,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排除其缺点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其借由能够同时对芯线和连接器进行定位,使铆接的位置精准,且铆接后不致于变形,以符合于要求高精确度的产业来使用。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铆接装置,为用以将连接器和芯线的一端铆接在一起,该连接器具有一铆接部和一机能部,该铆接装置包括:一基座,其设有一承块、一下刀模和一辅助刀模,该承块并具有一用以容置该芯线的凹槽;一设于该基座上的机体,其设有一连动机构;及-->第一~三上刀模,其分别设于该机体,且受到该连动机构的连动,该第一上刀模对应于该凹槽,该第二上刀模与下刀模之间对应有该连接器的铆接部,而该第三上刀模与辅助刀模之间则对应有该连接器的机能部。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其中该凹槽的纵向深度,为在将该芯线置入于凹槽内后,还能够让该芯线突出于凹槽为必要。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其进一步包括一退刀件,该退刀件设于该机体,其侧向间的所在位置位于第二、三上刀模之间,而其上下间的所在位置则高于该辅助刀模和下刀模的上端,且低于该下压前的第二、三上刀模的下端。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其进一步包括一挡止件,该挡止件设于该基座,且轴向挡止于该芯线的该端处,该芯线置入于凹槽时的轴向水平移动距离,受到该挡止件的挡止。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其中该挡止件为可被弹性拨转的活动型式,且其拨转方向为上下向的拨转,该随着第二上刀模上升的连接器,即朝上弹性拨转该挡止件。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其中该挡止件为固定式,该随着第二上刀模上升的连接器,将会受到该挡止件的阻碍,而兼具有使该连接器自该第二上刀模脱离的作用。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其中该第一、三上刀模先下压或回升,该第二上刀模才下压铆接或回升。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铆接装置于正视时的简单示意图;图1A为公知铆接装置依据第一图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公知铆接装置于侧视时的简单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铆接装置于第一动作时的简单示意图(正视);图3A为本技术铆接装置依据第三图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铆接装置于第一动作时的简单示意图(侧视);图5为本技术铆接装置于第二动作时的简单示意图(正视);图6为本技术铆接装置于第二动作时的简单示意图(侧视);-->图7为本技术铆接装置于第三动作时的简单示意图(侧视);图8为本技术铆接装置于第四动作时的简单示意图(侧视)。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公知]1铆接装置11基座      12冲压头    13上刀模14承块      141凹槽     15下刀模    16退刀件2连接器21铆接部    22机能部3芯线d1距离[本技术]400铆接装置4退刀件          5基座             51承块511凹槽          52下刀模          53辅助刀模54挡止           6冲压头           7第一上刀模8第二上刀模      9第三上刀模       d2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与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请参阅图3~8的简单示意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铆接装置,为用以将连接器与芯线的一端铆接在一起。该连接器2的构造包括用以与芯线3该端铆接在一起的铆接部21,以及做为该连接器2与其它电子装置连接、借以产生预定机能的机能部22,至于所述芯线3的该端则指如图所示已剥皮的裸端。该图3~8中均将一设于基座5上的机体省略,该机体并具有图未示的连动机构。此外,本技术铆接装置400还包括一冲压头6、第一~三上刀模7~9、一承块51、一下刀模52及一辅助刀模53,较佳者还进一步包括一退刀件4,更甚至是一挡止件54。其中,该冲压头6、第一~三上刀模7~9-->和退刀件4设于该图未示的机体上,且该冲压头6和第一~三上刀模7~9还受动于该机体的连动机构(图未示)而上、下运动;该承块51、下刀模52和辅助刀模53则设于该基座5上;至于该挡止件54则设于该基座5上,当然亦可以设于该机体上。请搭配参阅图3A所示,该承块51具有一用以容置该芯线3的凹槽511,该凹槽511的纵深经过特殊设计,借以让所述芯线3在置入该凹槽511内后,其绝缘外层能突出于该凹槽511,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的铆接装置,用以将连接器和芯线的一端铆接在一起,该连接器具有一铆接部和一机能部,该铆接装置包括:一基座,其设有一承块、一下刀模和一辅助刀模,该承块并具有一用以容置该芯线的凹槽;一设于该基座上的机体,其设有一连动机构;及第一~三上刀模,其分别设于该机体,且受到该连动机构的连动,该第一上刀模对应于该凹槽,该第二上刀模与下刀模之间对应有该连接器的铆接部,而该第三上刀模与辅助刀模之间则对应有该连接器的机能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的铆接装置,用以将连接器和芯线的一端铆接在一起,该连接器具有一铆接部和一机能部,该铆接装置包括:一基座,其设有一承块、一下刀模和一辅助刀模,该承块并具有一用以容置该芯线的凹槽;一设于该基座上的机体,其设有一连动机构;及第一~三上刀模,其分别设于该机体,且受到该连动机构的连动,该第一上刀模对应于该凹槽,该第二上刀模与下刀模之间对应有该连接器的铆接部,而该第三上刀模与辅助刀模之间则对应有该连接器的机能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纵向深度,为在将该芯线置入于凹槽内后,还能够让该芯线突出于凹槽为必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退刀件,该退刀件设于该机体,其侧向间的所在位置位于第二、三上刀模之间,而其上下间的所在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东兴严若明韩方孔遵翔
申请(专利权)人:信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