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监测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91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监测站,包括噪声检测器、风力风向检测器、罩体、分隔板、常规检测组件、有害气体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罩体的底部具有开口,侧壁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多个透气孔沿罩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分隔板设于罩体内,分隔板将罩体沿上下方向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透气孔与第一腔室连通;常规检测组件设于第一腔室内;有害气体检测组件设于第二腔室内,且有害气体检测组件的检测端靠近开口;控制组件设于第一腔室内,控制组件分别与常规检测组件和有害气体检测组件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监测站,旨在实现提高检测部件的使用寿命,减小生态检测设备的体积。态检测设备的体积。态检测设备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监测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监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态监测站。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监测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等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
[0003]生态检测设备需要对气体中的各项要素进行监测,因此常常将监测部件暴露在外部环境中,以方便接触气体,但在遭遇风雨等极端天气时容易造成监测部件损坏,同时长期的暴露在外容易使监测部件老化,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若将检测部件设置在壳体内,需要将外部气体吸入壳体内,快速流动的气体使检测部件无法对气体中的有害成分进行有效检测。另外,生态监测设备还需要对环境中的其他因素进行检测,若将所有的检测部件均设置在一个壳体内,容易造成壳体的体积过大,降低运输和安装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监测站,旨在实现提高检测部件的使用寿命,减小生态检测设备的体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态监测站,包括:
[0006]噪声检测器,连接于指定杆体;
[0007]风力风向检测器,连接于指定杆体;
[0008]罩体,连接于指定杆体,所述罩体的底部具有开口,侧壁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多个所述透气孔沿所述罩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0009]分隔板,设于所述罩体,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罩体沿上下方向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透气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0010]常规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0011]换气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用于使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内;
[0012]有害气体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有害气体检测组件的检测端靠近所述开口;以及
[0013]控制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常规检测组件和所述有害气体检测组件电连接。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常规检测组件沿上下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所述常规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控制组件的下方,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常规检测组件的下方。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板和设于所述第一控制板下方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罩体连接。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常规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控制板和位于所述第二控
制板下方的第二安装板,以及集成于所述第二控制板上的颗粒物检测器、一氧化碳检测器、臭氧检测器、二氧化氮检测器、一氧化氮检测器、二氧化硫检测器、TVOC检测器和二氧化碳检测器,所述第二控制板和所述第一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罩体连接,所述颗粒物检测器内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形成所述换气组件。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穿线孔。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穿线孔内插设有导线筒。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有害气体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的第三控制板,以及集成于所述第三控制板上的甲醛检测器、硫化氢检测器和氨气检测器。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罩体的顶部设有日照时数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其中,所述光照度传感器和所述紫外线传感器集成于同一壳体内。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态监测站还包括与所述罩体外侧连接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与指定杆体连接。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内具有安装腔,所述生态监测站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负氧离子传感器。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监测站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生态监测设备将有害气体检测组件和常规检测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内,同时将控制组件也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在换气组件的作用下气体可以进入第一腔室内通过常规检测组件对气体中的常规组分进行检测,气体经过位于第二腔室开口时可以通过有害气体检测组件对气体中的有害组分进行检测,避免换气组件使气体加速流动影响对有害气体的检测精度。罩体能够避免外部环境对常规检测组件、换气组件、控制组件和有害气体检测组件的侵蚀,同时将开口设置在罩体的底部,能够减少雨水或光照对有害气体检测组件造成的侵蚀。噪声检测器和风力风向检测器设置在罩体外部,减小了罩体的体积,同时设置在外部噪声检测器和风力风向检测器能够更加灵敏的对环境中的噪声和风力风向进行检测。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大气中的各项因素进行检测,同时能够避免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对控制组件、常规检测组件和有害气体检测组件造成损坏,提高了生态监测站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罩体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罩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负氧离子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生态监测站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采用的太阳能板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采用的支撑件和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罩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罩体;101、透气孔;102、开口;103、底座;104、顶盖;105、第一腔室;106、第二腔室;
[0035]2、分隔板;
[0036]3、日照时数传感器;
[0037]4、壳体;
[0038]5、安装支架;501、过气孔;
[0039]6、航插接头;
[0040]7、有害气体检测组件;701、甲醛检测器;702、硫化氢检测器;703、氨气检测器;704、氯化氢检测器;705、第三控制板;
[0041]8、指示灯;
[0042]9、控制组件;901、第一控制板;902、第一安装板;903、电源;904、第一支撑柱;
[0043]10、太阳能板;1001、连接轴;1002、伸缩杆;1003、安装筒;1004、驱动器;
[0044]11、常规检测组件;1101、颗粒物检测器;1102、一氧化碳检测器;1103、臭氧检测器;1104、二氧化氮检测器;1105、一氧化氮检测器;1106、二氧化碳检测器;1107、第二控制板;1108、第二安装板;1109、第二支撑柱;
[0045]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监测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噪声检测器,连接于指定杆体;风力风向检测器,连接于指定杆体;罩体,连接于指定杆体,所述罩体的底部具有开口,侧壁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多个所述透气孔沿所述罩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分隔板,设于所述罩体,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罩体沿上下方向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透气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常规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换气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用于使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内;有害气体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有害气体检测组件的检测端靠近所述开口;以及控制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常规检测组件和所述有害气体检测组件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常规检测组件沿上下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所述常规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控制组件的下方,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常规检测组件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板和设于所述第一控制板下方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罩体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检测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邹昊陈晨郭盼盼尹中杰张贺张圣昌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