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半导体制冷器结合的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179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半导体制冷器结合的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包括充电桩箱体、充电功率模块、散热模块,充电桩箱体内部还设置有:汇集器,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半导体制冷器,冷却器,储液罐,制冷剂泵,分液器。充电桩箱体外设有风冷冷凝器;散热模块内制冷剂通道接入汇集器的入口;汇集器出口依次连接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冷却器、风冷冷凝器、储液罐、制冷剂泵;制冷剂泵的出口连接分液器的输入接口,再由分液器分成多个支路后,分别接入各个散热模块的制冷剂通道的入口。本系统散热功能由制冷剂泵驱动的相变冷板与风冷冷凝器完成,制冷剂相变换热气化潜热大,需要循环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小,制冷剂泵驱动功耗低,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半导体制冷器结合的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半导体制冷器结合的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内部的功率模块需通风冷却,而散热风道通常采风机加过滤器设置;因此充电桩像“吸尘器”一样,将积聚在地面的柳絮和灰尘等杂物吸入、附着在过滤器外表面,但微小的杂质仍会进入到充电桩箱内部,扬尘或雾霾天气更甚。
[0003]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势必会将尘埃、腐蚀性气体、湿气等带入设备中,充电桩的防水性较差,外部的雨水便易进入到充电桩的箱体内,会加快设备的老化,此外滤网上会附着有大量的杂质需要定期拆卸清洗或更换,影响使用,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与半导体制冷器结合的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本技术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不仅能在箱体密闭条件下完成高效散热,而且起到了可防水、防尘、防盐雾和防凝露的效果。
[0005]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与半导体制冷器结合的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包括充电桩箱体、置于其内的多个充电功率模块101,以及给充电功率模块101散热的多个相变冷板102;
[0007]所述充电桩箱体内部还设置有:汇集器103;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半导体制冷器105;冷却器107;储液罐109;制冷剂泵110;分液器111;
[0008]所述充电桩箱体外部设置有:风冷冷凝器108;
[0009]所述各相变冷板102的制冷剂通道出口,接入汇集器103的入口;汇集器103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冷却器107、风冷冷凝器108、储液罐109、制冷剂泵110;制冷剂泵110的出口连接分液器111 的输入接口,再由分液器111分成多个支路后,分别接入各相变冷板102的制冷剂通道入口。
[0010]所述储液罐109内部储存制冷剂;
[0011]所述制冷剂在制冷剂泵110的驱动下,经分液器111分配至各相变冷板 102的制冷剂通道入口并进入到相变冷板102内,制冷剂在相变冷板102内吸热、部分气化后,进入汇集器103和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以吸收半导体制冷器105工作时的热量;接着,制冷剂进入冷却器107继续吸收充电桩箱体内部的热量,并再次部分气化,最后进入充电桩箱体外部的风冷冷凝器108,与充电桩箱体外部的空气强制对流换热,冷却冷凝为液体后,流回至储液罐 109内;再由制冷剂泵110驱动往复循环。
[0012]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05的上部为热端,下部为冷端;
[0013]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紧密贴附于半导体制冷器105的热端;流过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的制冷剂,将半导体制冷器105制冷时产生的热量转移至风冷冷凝器108。
[0014]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05冷端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收集管106;
[0015]所述冷凝水收集管106的接口处设有一U型管,用于收集半导体制冷器105排出的冷凝水,并将其引流至充电桩箱体的外部。
[0016]所述冷却器107为翅片管冷却器。
[0017]一种充电桩防护散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当充电桩工作时,制冷剂在制冷剂泵110的驱动下,经分液器111分配至各相变冷板102的制冷剂通道内,制冷剂在制冷剂相变冷板102内吸热、部分气化后,进入汇集器103和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以吸收半导体制冷器105工作时的热量;接着,制冷剂进入冷却器107继续吸收充电桩箱体内部的热量,并再次部分气化,最后进入充电桩箱体外部的风冷冷凝器108,与充电桩箱体外部的空气强制对流换热,冷却冷凝为液体后,流回至储液罐110 内;再由制冷剂泵110驱动制冷剂进入下一个循环。
[0019]当充电桩停止工作时,启动半导体制冷器105使其制冷,半导体制冷器 105下表面附近空气温度降低,在温差产生的密度差的作用下,半导体制冷器 105周围的空气流到半导体制冷器105下表面,若半导体制冷器105下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半导体制冷器105的制冷表面冷凝成水后进入冷凝水收集管106,排至充电桩箱体外。
[0020]所述冷凝水收集管106的接口处设有一U型管;U型管的液封作用,使充电桩箱体内与外界形成密封;充电桩箱体外的空气不会漏入到充电桩箱体内,以使充电桩箱体内空气不会在电子元器件表面凝露。
[002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2]1)散热功能由制冷剂泵驱动的相变冷板与风冷冷凝器完成,由于相变冷板的换热系数大,制冷剂相变换热气化潜热大,需要循环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小,制冷剂泵驱动功耗低,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0023]2)充电桩箱体内空间小,密封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量少,采用半导体制冷器除湿即可满足要求,同时借助循环制冷剂带走半导体制冷器热端的热量,可使半导体制冷器具有较高的制冷系数,取得较好的除湿效果。
[0024]3)充电桩箱体外风冷冷凝器可借用通用的小型空调风冷冷凝器,性价比高,易清洗,安全可靠。
[0025]4)由于冷凝水收集管的接口处设有一U型管,U型管的液封作用,使充电桩箱体内与外界形成密封;充电桩箱体外的空气不会漏入到充电桩箱体内,以使充电桩箱体内空气不会在电子元器件表面凝露,起到了防水、防尘、防盐雾和防凝露的作用。
[0026]5)本技术技术手段简便易行,构思巧妙,成本低廉,具有积极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与半导体制冷器结合的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与半导体制冷器结合的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包括充电桩箱体、置于其内的多个充电功率模块101以及给充电功率模块101散热的多个相变冷板102;
[0030]所述充电桩箱体内部还设置有:汇集器103;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半导体制冷器105;冷却器107;储液罐109;制冷剂泵110;分液器111;
[0031]所述充电桩箱体外部设置有:风冷冷凝器108;
[0032]各相变冷板(102)的制冷剂通道出口汇总后,接入汇集器103的入口;汇集器103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冷却器107、风冷冷凝器108、储液罐109、制冷剂泵110;制冷剂泵110的出口连接分液器 111的输入接口,再由分液器111分成多个支路后,分别接入各相变冷板102 的制冷剂通道入口。
[0033]所述储液罐109内部储存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在制冷剂泵110的驱动下,经分液器111分配至各相变冷板102的入口并进入到相变冷板内102,制冷剂在各相变冷板102内吸热、部分气化后,进入汇集器103和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半导体制冷器结合的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包括充电桩箱体、置于其内的多个充电功率模块(101),以及给充电功率模块(101)散热的多个相变冷板(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箱体内部还设置有:汇集器(103);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半导体制冷器(105);冷却器(107);储液罐(109);制冷剂泵(110);分液器(111);所述充电桩箱体外部设置有:风冷冷凝器(108);所述各相变冷板(102)的制冷剂通道出口,接入汇集器(103)的入口;汇集器(103)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半导体制冷器用冷板(104)、冷却器(107)、风冷冷凝器(108)、储液罐(109)、制冷剂泵(110);制冷剂泵(110)的出口连接分液器(111)的输入接口,再由分液器(111)分成多个支路后,分别接入各相变冷板(102)的制冷剂通道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与半导体制冷器结合的充电桩防护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09)内部储存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在制冷剂泵(110)的驱动下,经分液器(111)分配至各相变冷板(102)的制冷剂通道入口并进入到相变冷板(102)内,制冷剂在相变冷板(102)内吸热、部分气化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平刘凯许雄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