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176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其于一底座上方组合一金属顶盖,以共同形成一插卡空间及其前开口,在插卡空间至少设有一长形第一插槽及一短形第二插槽,而底座上相对设置后排第一导电端子及前排第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排第二导电端子的主片体延伸一朝后斜翘段及一顶弧曲段以形成弹性接触部;于上述底座内部后段设有两侧轴孔供组接一安全护盖;该安全护盖设为板片状,其后端两侧枢接轴活动枢接于上述两侧轴孔,其前端设有配合第二导电端子数量的多个间隔板,每一间隔板设有供穿出第二导电端子顶弧曲段的槽孔,及其前端面的侧伸导爪;从而可防止长微型卡插接进入第一插槽时碰撞损坏短微型卡的第二导电端子。(*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尤其涉及可防止长微型卡在插退卡过程中碰撞损坏其它短微型卡的成排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微型卡如加密数字卡或多媒体卡与硬件之间通常是以连接器予以接合,此类连接器因而必需具有良好接触性及操作性等相关功能。现今所使用的微型卡种类繁多,包括MS卡、SD卡、MMC卡及XD卡等,因此现有的仅针对单一微型卡的连接器产品,已难以适用于今日的多样化微型卡上。由于每一种微型卡的宽窄长短不一,加上其接点位置均不相同,因此必需在连接器内部设置相对于不同微型卡的多个前后排导电端子。举例来说,短微型卡与前排导电端子导接定位,长微型卡则与后排导电端子导接定位。但深插型长微型卡如MS卡在其完全插接定位前,或进行退卡时,往往必需先行通过前排导电端子,此种强行迫压前排导电端子的操作过程中,无法避免不当施力碰撞,而容易损坏连接器内部的前排导电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尤其指可防止长微型卡在插退卡过程中碰撞损坏其它短微型卡的成排导电端子,确保其使用上的精确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多卡连接器底座上方组合一金属顶盖,以共同形成一插卡空间及其前开口,在插卡空间至少设有一长形第一插槽及一短形第二插槽,而底座上相对设置后排第一导电端子及-->前排第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排第二导电端子的主片体延伸一朝后斜翘段及一顶弧曲段以形成弹性接触部;于上述底座内部后段设有两侧轴孔供组接一安全护盖;该安全护盖设为板片状,其后端两侧枢接轴活动枢接于上述两侧轴孔,其前端设有配合第二导电端子数量的多个间隔板,每一间隔板设有用于穿出第二导电端子顶弧曲段的槽孔,及其前端面的侧伸导爪。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立体图。图2表示图1已取下金属顶盖。图3表示图2进一步取下安全护盖。图4表示图2的底视图。图5为本技术安全护盖放大立体图。图6表示图5的底视图。图7表示图2的局部断面剖视图。图8表示图7插接SD卡。图9表示图7插接MS卡的初步接触动作图。图10表示图9开始推压安全护盖图。图11表示图10的接续动作图。图12表示图11的下一动作图。图13表示MS卡已插卡定位图。符号说明:10底座;11、12两侧边;13后端边;14滑动架;15卡块;16两侧轴孔;17端子孔槽;18导块;101、102、103第一、二、三插槽;20金属顶盖;21、22两侧边;23槽孔;31第一导电端子;32第二导电端子;33第三导电端子;34前窄段;35斜翘段;36顶弧曲段;37接脚;40安全护盖;41间隔板;42槽孔;43导爪;44缺口;45斜壁;46枢接轴;47限定件;51MS卡;52SD卡;53底间隔板;54底接点。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新颖性及其它特点将配合以下附图的优选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趋于明白。首先请参照图1~4,本技术多卡连接器在底座10上方组合一金属顶盖20,且于其内部设有一可随微型卡插退卡位移的滑动架14,以及由后向前至少设置后排第一导电端子31及前排第二导电端子32。在附图的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可加设最前排第三导电端子33。上述底座10含有两侧边11、12及后端边13以共同形成一前开口,其内表面并设有第一导电端子31、第二导电端子32及第三导电端子33的相关定位结构。上述金属顶盖20同样设有两相对侧边21、22,并配合两者在侧边相对位置的卡块15及槽孔23,而可将两者组合成一体。于此一底座10内部后段设有两侧轴孔16,供组接一安全护盖40。同时,在底座10及滑动架14的前端与两侧边11、12之间,共同由上而下形成一长形第一插槽101及一短形第二插槽102,并且还可加设一最短形第三插槽103。上述前排第二导电端子32于其主片体后端外折接脚37,其前端设有前窄段34,并由此前窄段34的端部回折延伸出一朝后斜翘段35及一顶弧曲段36以形成弹性接触部。使上述前窄段34及朝后斜翘段35和顶弧曲段36分别定位于底座10的端子孔槽17及间隔设置的导块18之间。如图5、6、7所示,上述安全护盖40设为板片状,并能以其后端枢接轴46活动枢接于上述两侧轴孔16,其前端设有配合前排第二导电端子32数量的多个间隔板41,每一间隔板41设有可用于穿出第二导电端子32顶弧曲段36的槽孔42,及其前端面的侧伸导爪43,并且各间隔板41之间构成缺口44,以配合SD卡52的底间隔板53参照图8。为配合组接斜翘段35与顶弧曲段36,上述槽孔42的前底内孔缘最好设置斜壁45,同时,此一安全护盖40可于一侧边预设一倾斜角度过程用限定件47。如图7所示,上述安全护盖40于常态未插接微型卡时,将因前排第二导电端子32的斜翘段35及顶弧曲段36往上支持,而成往前斜翘状态。-->当SD卡52短微型卡如图8所示状态插接定位时,上述安全护盖40为未压动状态,即能使第二导电端子32的顶弧曲段36与SD卡52的底接点54接触导通。而当插接深插型长微型卡时,如图9~13所示,以MS卡为例,MS卡51的底端将先触压安全护盖40的侧伸导爪43参照图9,在MS卡51继续插入时参照图10,安全护盖40将以其枢接轴46为动作轴心往下摆,同时安全护盖40的槽孔42及其斜壁45往下压移第二导电端子32,使MS卡51在插卡及退卡过程中不会碰撞到第二导电端子32,最后如图13所示般插卡定位。本技术依上述结构因而可在长微型卡插接过程中,经由安全护盖作用将前排导电端子以随动式下移,而可防止因施力不当的碰撞损坏,确保其使用上的精确性。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范畴,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改进,均仍应包含于以下权利要求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其于一底座上方组合一金属顶盖,以共同形成一插卡空间及其前开口,在插卡空间至少设有一长形第一插槽及一短形第二插槽,而底座上相对设置后排第一导电端子及前排第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排第二导电端子的主片体延伸一朝后斜翘段及一顶弧曲段以形成弹性接触部;于上述底座内部后段设有两侧轴孔供组接一安全护盖;该安全护盖设为板片状,其后端两侧枢接轴活动枢接于上述两侧轴孔,其前端设有配合第二导电端子数量的多个间隔板,每一间隔板设有用于穿出第二导电端子顶弧曲段的槽孔,及其前端面的侧伸导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其于一底座上方组合一金属顶盖,以共同形成一插卡空间及其前开口,在插卡空间至少设有一长形第一插槽及一短形第二插槽,而底座上相对设置后排第一导电端子及前排第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排第二导电端子的主片体延伸一朝后斜翘段及一顶弧曲段以形成弹性接触部;于上述底座内部后段设有两侧轴孔供组接一安全护盖;该安全护盖设为板片状,其后端两侧枢接轴活动枢接于上述两侧轴孔,其前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坤铭游达智林贤昌
申请(专利权)人: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