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及景观地形堆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129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该塑形土浆料包括(按质量分数):底泥,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及景观地形堆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及景观地形堆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景观绿化中地形营造,始于对于自然地形、地貌的模仿,通过人为地创造坡地、微地形进而实现视线的高低变化,实现景观绿化的艺术再创造。解决排水问题,是营造地形的一个重要作用。利用地形的高低及排水坡度的控制,可以在一定区域组织进行自然排水。现阶段,景观设计中地形的营造更多地应用在公园绿化、市政道路绿化、住宅绿化等绿化工程。地形营造需要对工程项目场地的土方量进行计算,有时景观设计需要的堆土量大于挖方量,为了满足设计需要,项目还需要采购土方进行地形营造。
[0003]近几年,小流域治理迈入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阶段,其中,河道湖泊的水环境改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方面,清淤是水环境治理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产生大量的清淤河道底泥,底泥的外运和处理处置也是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及景观地形堆坡方法,将河道底泥进行固化作为景观地形营建的内部支撑材料,既节省了对外采购和运输土方的经费,同时有效利用了项目中水体清淤产生的底泥,打造节约型园林绿化。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该塑形土浆料包括(按质量分数):
[0006]底泥,5

15%;
[0007]底泥固结剂,75

90%;
[0008]多孔灰渣10

15%;
[0009]发泡剂0.1

4%。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泥固结剂包括硅铝酸盐熟料、矿渣粉、粉煤灰、生石灰、脱硫石膏、偏高岭土、膨润土、沸石粉、吸水树脂和激发剂。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发泡剂为开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型发泡剂。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树脂由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复配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细度为60

200目。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泥固结剂中,所述硅铝酸盐熟料、矿渣粉、粉煤灰、生石灰、脱硫石膏、偏高岭土、膨润土、沸石粉、吸水树脂、激发剂的质量比为35~40%:5~20%:10~15%:15~20%:5~8%:3~8%:2~5%:0.1~2%:0.5~3%。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进行景观地形堆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底泥运输:将河湖疏浚的底泥运送到需要进行地形营造的区域;
[0016]S2.塑形土制备:将需要的底泥通过计量加入到搅拌装置中,在搅拌状态下,通过向底泥中计量添加底泥固结剂、多孔灰渣和发泡剂,进行搅拌并均匀混合,得到塑形土浆料;
[0017]S3.塑形芯土层的制备:将搅拌好的塑形土浆料浇筑到塑形芯土层模板中,经过铺湿润的土工布遮盖养护,得到基于河道底泥固化制备的塑形芯土层;
[0018]S4.表面栽植土铺设:塑形芯土层养护完成后,根据土堆上要栽种的植物的品种,确定表面栽植土的厚度,并铺在塑形芯土层上;
[0019]S5.植物栽种:表面栽植土层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降达到基本稳定,然后栽种植物。
[002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湿润的土工布遮盖养护的时间为7

14天,所述塑形芯土层的厚度为10

30cm。
[0021]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塑形芯土层养护完成后,在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并刨出沟壑,增加塑形芯土层与表面栽植土间的摩擦力。
[0022]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当堆坡高度低于2m时,塑形芯土层的坡度小于栽植土层的安息角;当堆坡高度不低于2m时,塑性芯土层采用阶梯式结构。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栽植灌木类表面栽植土有效土层厚度为50

100cm,栽植竹类表面栽植土有效土层厚度为60

90cm,栽植草坪、花卉、草本地被类表面栽植土有效土层厚度不小于30cm,栽植多种植物时以最大栽植土厚度要求铺设。
[002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4]1)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环保型生态修复固结剂和河湖疏浚底泥充分结合后,固结剂其自身发生水化反应生成钙矾石等晶体,同时固结剂与泥土中含钙物质中的阳离子、阴离子接触以后,发生聚合、稠化反应,形成相互交联的网格状聚合物链,具有较好的强度,可以作为景观地形堆土的塑形结构;
[0025]2)本专利技术利用开孔型发泡剂制备的塑形芯土层结构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大量的连通开孔结构,具有透水、透气和利于植被扎根生长的功能;
[0026]3)本专利技术将水体治理中清淤产生的河道底泥应用于景观地形营造的堆坡中,在底泥资源化的同时,还增加了景观地形营造可用的土方量,避免了购买堆土需要的材料和运输成本,也为景观地形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通过本专利技术进行地形营造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原地面;2、表面栽植土层;3、塑形芯土层;4、塑形芯土层模板外形线;5、拉毛和刨沟边界线;6、植物;7、植物根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例来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理解其结构类型和使用方式,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
[0030]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该塑形土浆料包括(按质量
分数):
[0031]底泥,5

15%;
[0032]底泥固结剂,75

90%;
[0033]多孔灰渣10

15%;
[0034]发泡剂0.1

4%。
[0035]进一步地,所述底泥固结剂包括硅铝酸盐熟料、矿渣粉、粉煤灰、生石灰、脱硫石膏、偏高岭土、膨润土、沸石粉、吸水树脂和激发剂。
[0036]进一步地,所述发泡剂为开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型发泡剂。
[0037]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树脂由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复配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细度为60

200目。
[0038]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泥固结剂中,所述硅铝酸盐熟料、矿渣粉、粉煤灰、生石灰、脱硫石膏、偏高岭土、膨润土、沸石粉、吸水树脂、激发剂的质量比为35~40%:5~20%:10~15%:15~20%:5~8%:3~8%:2~5%:0.1~2%:0.5~3%。
[003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进行景观地形堆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S1.底泥运输:将河湖疏浚的底泥运送到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其特征在于,该塑形土浆料包括(按质量分数):底泥,5

15%;底泥固结剂,75

90%;多孔灰渣10

15%;发泡剂0.1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固结剂包括硅铝酸盐熟料、矿渣粉、粉煤灰、生石灰、脱硫石膏、偏高岭土、膨润土、沸石粉、吸水树脂和激发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开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型发泡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树脂由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复配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细度为60

200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泥固结剂中,所述硅铝酸盐熟料、矿渣粉、粉煤灰、生石灰、脱硫石膏、偏高岭土、膨润土、沸石粉、吸水树脂、激发剂的质量比为35~40%:5~20%:10~15%:15~20%:5~8%:3~8%:2~5%:0.1~2%:0.5~3%。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利用河道底泥资源化的塑形土浆料进行景观地形堆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底泥运输:将河湖疏浚的底泥运送到需要进行地形营造的区域;S2.塑形土制备:将需要的底泥通过计量加入到搅拌装置中,在搅拌状态下,通过向底泥中计量添加底泥固结剂、多孔灰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柳沫唐利孟祥鑫何晓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