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89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包括输入接口;导流管,导流管包括折弯部,折弯部与输入接口相连接;接水盘,接水盘设置于换热器的下方;其中,沿重力方向,折弯部和换热器均位于接水盘的上方。通过设置折弯部有利于在折弯部上凝结的冷凝水,导流管上产生的冷凝水会沿着折弯部流入接水盘中,以及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也会滴落在接水盘中,避免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连接管流至接水盘外的问题,实现了换热器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全部被接水盘承接,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和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目前热管背板换热器的气液管采用下走管方式进行连接,由于下部气液管设置在接水盘外,导致换热器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气液管流至接水盘外,最终滴落在机房内,给机房内设备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下部气液管设置在接水盘外,导致换热器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气液管流至接水盘外,导致机房内设备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4]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
[000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包括输入接口;导流管,导流管包括折弯部,折弯部与输入接口相连接;接水盘,接水盘设置于换热器的下方;其中,沿重力方向,折弯部和换热器均位于接水盘的上方。
[0007]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导流管和接水盘。其中,换热器包括输入接口,用于连接导流管。另外,导流管包括折弯部,且折弯部与输入接口相连接,以实现将导流管与换热器进行连接,以便于输送制冷剂,同时设置折弯部有利于在折弯部上凝结的冷凝水,沿折弯部流入接水盘中,不会随重力作用滴落。进一步地,接水盘设置在换热器的下方,以实现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全部滴落在接水盘中,并且沿重力方向,折弯部和换热器均位于接水盘的上方,这样,导流管上产生的冷凝水会沿着折弯部流入接水盘中,以及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也会滴落在接水盘中,避免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连接管流至接水盘外的问题,实现了换热器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全部被接水盘承接,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8]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换热器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包覆于导流管的外壁。
[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保温层。其中,保温层包覆在导流管的外壁上。由于导流管裸露在外面与空气接触,在换热器组件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冷剂温度以及室内湿度的波动,会在导流管上产生冷凝水,导致冷凝水外流。通过在导流管的外壁包覆保温层,这样,能够防止在导流管上产生冷凝水,杜绝冷凝水外流导致机房设备出现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的安全性,满足使用需求。
[00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重力方向向接水盘进行投影,折弯部和换热器均位于接水盘的周侧边缘的内侧。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沿重力方向,向接水盘进行投影,折弯部和换热器均位于接水盘的周侧边缘的内侧,即接水盘可承接换热器以及折弯部在内的所有区域。这样,在换热器组件运行过程中,当换热器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会在折弯部的引流作用下流到接水盘内,不会沿着导流管流出接水盘外,以实现冷凝水全部滴落在接水盘内,杜绝冷凝水外流造成机房设备损坏。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换热器组件安全使用需求。
[00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边板,边板连接于换热器的周侧,边板与换热器围合成出水通道,且出水通道朝向接水盘。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边板。其中,边板连接在换热器的周侧,边板与换热器围合成出水通道,以实现通过出水通道将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行聚合和引流。进一步地,设置出水通道朝向接水盘,以实现将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聚合后,引流至接水盘中,这样,通过设置边板连接在换热器的周侧,实现了将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控制,防止冷凝水在换热器上任意滴落,有效限定出冷凝水的滴落范围,保证当换热器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承接,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重力方向,边板位于接水盘的上方;且,沿水平方向,边板位于接水盘的边缘的内侧。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沿重力方向,边板位于接水盘的上方,以实现换热器在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沿着边板引流滴落在接水盘中,进而避免冷凝水流出接水盘外,降低了冷凝水外流的概率。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在沿水平方向,边板位于接水盘的边缘的内侧,以实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承接,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这样,一方面,在水平方向上,通过边板限定出换热器的边缘范围,冷凝水的滴落范围,进而使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可全部被接水盘承接,不发生外流现象。另一方面,在垂直于接水盘方向上,边板位于接水盘的上方,通过边板将换热器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全部引流滴落在接水盘内,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的可靠性,满足换热器组件作业过程中安全使用需求。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折弯部呈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接水盘一侧。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折弯部呈U型结构,U型结构在与换热器的输入接口相连接时,能够在与换热器的连接处形成一个拱形结构,并且拱形结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接水盘的上方,这样有利于对冷凝水进行引流接水盘中。进一步地,设置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接水盘一侧,这样,导流管的折弯部会连接设置在换热器的上方,一方面,在换热组件运行过程中,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不会通过导流管外流至接水盘外面,避免冷凝水外流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设置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接水盘一侧,即导流管与换热器的连接处的拱形结构开口向下设置,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将导流管上的冷凝水引流至换热器上,进而滴落在接水盘内,杜绝冷凝水外流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管设置在接水盘外,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导流管流出接水盘外,最终流至机房内,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的底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接水盘的底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即在水平方向上,接水盘的一端高于或低于另一端,以实现在水平方向上,接水盘相对于换热器倾斜设置,这样,在换热器组件运行过程中,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在接水盘时,冷凝水能够从接水盘底部低端处排出,避免冷凝水在接水盘接满水后外溢,给机房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提高换热器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软管,软管的一端与导流管相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输出接口相连接。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软管。其中,软管的一端与导流管相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输出接口相连接。这样,通过导流管的一端与换热器输入接口相连接,导流管的另一端与软管的一端相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输入接口;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包括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输入接口相连接;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其中,沿重力方向,所述折弯部和所述换热器均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覆于所述导流管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重力方向向所述接水盘进行投影,所述折弯部和所述换热器均位于所述接水盘的周侧边缘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边板,所述边板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的周侧,所述边板与所述换热器围合成出水通道,且所述出水通道朝向所述接水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重力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通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美纵信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