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081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育秧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包括育苗盘,育苗盘内固定有多个锥形限位套,育苗盘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锥形限位套相匹配的进水口,育苗盘的两侧均设有U型把手,两个U型把手的两端均通过转动件与育苗盘转动连接,两个U型把手的上方均设有弧形限位板,且弧形限位板的底部对称开设有多个限位孔,两个U型把手水平端的对称固定有多个与限位孔相匹配的限位杆,育苗盘两侧的顶部均设有与U型把手相匹配的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能够将各个水稻幼苗分开培植,并在机插过程中水稻秧苗不会被拉扯断裂,从而保证了幼苗的顺利生长,同时便于多个育苗盘的叠放和搬运,便于人们的使用。便于人们的使用。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育秧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稻育秧及移植技术主要采用育秧盘进行育秧,待秧苗长成后,通过抛洒的方式均匀地将秧苗移植在田地里,这种育秧技术可以利用机械育秧,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力度,工作效率大大增强。
[0003]现有技术中育秧盘均是将若干水稻幼苗共同培植,培植后的幼苗根系容易交织在一起,这使得后续的机插作业中容易损伤幼苗的根须,因此给幼苗的发育造成影响,同时在育秧盘中完成成长周期后,需要进行叠放输送时,多是育秧盘与育秧盘之间相互接触叠放,容易造成秧苗凌乱、秧苗死亡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育秧盘均是将若干水稻幼苗共同培植,培植后的幼苗根系容易交织在一起,这使得后续的机插作业中容易损伤幼苗的根须,因此给幼苗的发育造成影响,同时在育秧盘中完成成长周期后,需要进行叠放输送时,多是育秧盘与育秧盘之间相互接触叠放,容易造成秧苗凌乱、秧苗死亡现象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包括育苗盘,所述育苗盘内固定有多个锥形限位套,所述育苗盘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锥形限位套相匹配的进水口,所述育苗盘的两侧均设有U型把手,两个所述U型把手的两端均通过转动件与育苗盘转动连接,两个所述U型把手的上方均设有弧形限位板,且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底部对称开设有多个限位孔,两个所述U型把手水平端的对称固定有多个与限位孔相匹配的限位杆,所述育苗盘两侧的顶部均设有与U型把手相匹配的限位组件,所述育苗盘内还固定嵌设有多个加强杆。
[0007]优选的,每个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两个限位板、弹性杆和卡块,两个所述限位板相背离的一端均通过弧形块与育苗盘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弹性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限位板远离弧形块的一端固定,且所述弹性杆的另一端与卡块固定,未与所述弹性杆连接的限位板的侧壁开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与所述弹性杆连接的限位板的侧壁开设有与弹性杆相匹配的的缺口。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弹性杆与卡块连接的一端均固定有拉杆,且所述拉杆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09]优选的,所述育苗盘内还固定有防护网,且所述防护网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锥形限位套相匹配的开口。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开口内均设有有多个橡胶薄片,且多个所述橡胶薄片相互远离
的一端均与防护网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防护网的一端与育苗盘固定,所述防护网的另一端固定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通过多个螺栓与育苗盘固定。
[0012]优选的,每个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均固定设有橡胶垫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通过设有的锥形限位套和加强杆,提高了育苗盘的强度,同时能够将各个水稻幼苗分开培植,并在机插过程中水稻秧苗不会被拉扯断裂,从而保证了幼苗的顺利生长。
[0015]2、该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通过设有的U型把手、转动件、弧形限位板、限位杆和限位组件,能够便于多个育苗盘的叠放和搬运,便于人们的使用。
[00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同时能够将各个水稻幼苗分开培植,并在机插过程中水稻秧苗不会被拉扯断裂,从而保证了幼苗的顺利生长,同时便于多个育苗盘的叠放和搬运,便于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两个限位板与弹性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育苗盘、2锥形限位套、3U型把手、4转动件、5弧形限位板、6限位杆、7加强杆、8限位板、9弹性杆、10卡块、11弧形块、12拉杆、13防护网、14橡胶薄片、15安装板、16橡胶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实施例一
[0023]参照图1

3,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包括育苗盘1,育苗盘1内固定有多个锥形限位套2,育苗盘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锥形限位套2相匹配的进水口,育苗盘1的两侧均设有U型把手3,两个U型把手3的两端均通过转动件4与育苗盘1转动连接,两个U型把手3的上方均设有弧形限位板5,且弧形限位板5的底部对称开设有多个限位孔,两个U型把手3水平端的对称固定有多个与限位孔相匹配的限位杆6,育苗盘1两侧的顶部均设有与U型把手3相匹配的限位组件,育苗盘1内还固定嵌设有多个加强杆7。
[0024]每个限位组件均包括两个限位板8、弹性杆9和卡块10,两个限位板8相背离的一端均通过弧形块11与育苗盘1的顶部转动连接,弹性杆9的一端与一个限位板8远离弧形块11的一端固定,且弹性杆9的另一端与卡块10固定,未与弹性杆9连接的限位板8的侧壁开设有与卡块10相匹配的卡槽,与弹性杆9连接的限位板8的侧壁开设有与弹性杆9相匹配的的缺口,两个限位板8组合的长度和弧形限位板5的长度均小于U型把手3水平端的长度,从而使U
型把手3能够转动至育苗盘1的上方,同时两个限位板8与弧形限位板5的位置相对应,保证其能够准确卡合在U型把手3上。
[0025]每个弹性杆9与卡块10连接的一端均固定有拉杆12,且拉杆12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便于拉动弹性杆9转动。
[0026]每个限位板8的底部均固定设有橡胶垫片16,提高限位板8与U型把手3之间的摩擦力。
[0027]实施例二
[0028]参照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下特征,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性能育苗盘1内还固定有防护网13,且防护网1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锥形限位套2相匹配的开口,能够对幼苗起到保护的效果,防止外部异物影响其生长。
[0029]每个开口内均设有有多个橡胶薄片14,且多个橡胶薄片14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防护网13固定,使幼苗能够通过开口钻出至防护网13外,同时弹性膜片14能够与幼苗相接触,降低开口与幼苗之间的空隙。
[0030]防护网13的一端与育苗盘1固定,防护网13的另一端固定有安装板15,且安装板15通过多个螺栓与育苗盘1固定,便于对防护网13进行打开。
[0031]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育苗盘1内设置的加强杆7,能够提高育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包括育苗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1)内固定有多个锥形限位套(2),所述育苗盘(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锥形限位套(2)相匹配的进水口,所述育苗盘(1)的两侧均设有U型把手(3),两个所述U型把手(3)的两端均通过转动件(4)与育苗盘(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U型把手(3)的上方均设有弧形限位板(5),且所述弧形限位板(5)的底部对称开设有多个限位孔,两个所述U型把手(3)的水平端对称固定有多个与限位孔相匹配的限位杆(6),所述育苗盘(1)两侧的顶部均设有与U型把手(3)相匹配的限位组件,所述育苗盘(1)内还固定嵌设有多个加强杆(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两个限位板(8)、弹性杆(9)和卡块(10),两个所述限位板(8)相背离的一端均通过弧形块(11)与育苗盘(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弹性杆(9)的一端与一个所述限位板(8)远离弧形块(11)的一端固定,且所述弹性杆(9)的另一端与卡块(10)固定,未与所述弹性杆(9)连接的限位板(8)的侧壁开设有与卡块(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立清
申请(专利权)人:建湖东兴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