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081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育秧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包括育苗盘,育苗盘内固定有多个锥形限位套,育苗盘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锥形限位套相匹配的进水口,育苗盘的两侧均设有U型把手,两个U型把手的两端均通过转动件与育苗盘转动连接,两个U型把手的上方均设有弧形限位板,且弧形限位板的底部对称开设有多个限位孔,两个U型把手水平端的对称固定有多个与限位孔相匹配的限位杆,育苗盘两侧的顶部均设有与U型把手相匹配的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能够将各个水稻幼苗分开培植,并在机插过程中水稻秧苗不会被拉扯断裂,从而保证了幼苗的顺利生长,同时便于多个育苗盘的叠放和搬运,便于人们的使用。便于人们的使用。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育秧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稻育秧及移植技术主要采用育秧盘进行育秧,待秧苗长成后,通过抛洒的方式均匀地将秧苗移植在田地里,这种育秧技术可以利用机械育秧,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力度,工作效率大大增强。
[0003]现有技术中育秧盘均是将若干水稻幼苗共同培植,培植后的幼苗根系容易交织在一起,这使得后续的机插作业中容易损伤幼苗的根须,因此给幼苗的发育造成影响,同时在育秧盘中完成成长周期后,需要进行叠放输送时,多是育秧盘与育秧盘之间相互接触叠放,容易造成秧苗凌乱、秧苗死亡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育秧盘均是将若干水稻幼苗共同培植,培植后的幼苗根系容易交织在一起,这使得后续的机插作业中容易损伤幼苗的根须,因此给幼苗的发育造成影响,同时在育秧盘中完成成长周期后,需要进行叠放输送时,多是育秧盘与育秧盘之间相互接触叠放,容易造成秧苗凌乱、秧苗死亡现象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PET加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包括育苗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1)内固定有多个锥形限位套(2),所述育苗盘(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锥形限位套(2)相匹配的进水口,所述育苗盘(1)的两侧均设有U型把手(3),两个所述U型把手(3)的两端均通过转动件(4)与育苗盘(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U型把手(3)的上方均设有弧形限位板(5),且所述弧形限位板(5)的底部对称开设有多个限位孔,两个所述U型把手(3)的水平端对称固定有多个与限位孔相匹配的限位杆(6),所述育苗盘(1)两侧的顶部均设有与U型把手(3)相匹配的限位组件,所述育苗盘(1)内还固定嵌设有多个加强杆(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T加厚型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两个限位板(8)、弹性杆(9)和卡块(10),两个所述限位板(8)相背离的一端均通过弧形块(11)与育苗盘(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弹性杆(9)的一端与一个所述限位板(8)远离弧形块(11)的一端固定,且所述弹性杆(9)的另一端与卡块(10)固定,未与所述弹性杆(9)连接的限位板(8)的侧壁开设有与卡块(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立清
申请(专利权)人:建湖东兴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