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板、该保温板的生产设备以及该保温板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59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温板、该保温板的生产设备以及该保温板的生产工艺,涉及金属装饰保温板技术领域,包括金属外饰面层、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所述金属外饰面层内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末端设有翻折部,所述上保温层开有与固定杆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杆置于通孔内,所述翻折部与通孔卡接,将金属外饰面层固定在上保温层上表面,所述下保温层通过胶粘剂粘接在上保温层的下表面。本申请通过固定杆将金属外饰面层与上保温层固定,再通过胶粘剂将上保温层与下保温层粘接,尽量防止金属外饰面层与保温层因膨胀系数不同导致金属装饰保温板间出现空鼓和应力集中现象。出现空鼓和应力集中现象。出现空鼓和应力集中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板、该保温板的生产设备以及该保温板的生产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金属装饰保温板
,特别涉及一种保温板、该保温板的生产设备以及该保温板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金属装饰保温板是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的一种,由饰面层和保温层构成。金属保温板表面是经特殊涂层处理过的优质彩色浮雕饰面金属板,中间层是经阻燃处理的硬质高密度聚氨酯发泡保温断热层,底面是起到隔热保温防潮作用的铝箔保护层。金属装饰保温板本身具备着保温隔热、防水阻燃、轻质抗震、施工便捷、隔音降噪、绿色环保、美观耐久等特性,同时因其板体组装方式简单实用,不受季节环境限制,因此安装使用非常安全方便,四季皆宜。
[0003]在如图1所示的现有金属装饰保温板中,金属装饰保温板包括金属装饰面层1与下保温层3,金属装饰面层1的上、下边沿设置有一体式结构的折边13,下保温层3位于金属装饰面层1的上、下折边12之间,下保温层3与金属装饰面层1的板面间通过胶水粘接。
[0004]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金属外饰面层1与下保温层3的膨胀系数不同,且金属外饰面层1与下保温层3通过胶水粘接,在不同的环境下,金属外饰面层1与下保温层3的膨胀程度不同,导致金属装饰保温板出现空鼓和应力集中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金属装饰保温板易产生空鼓和应力集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温板、该保温板的生产设备以及该保温板的生产工艺。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保温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板,包括金属外饰面层、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所述金属外饰面层内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末端设有翻折部,所述上保温层开有与固定杆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杆置于通孔内,所述翻折部与通孔卡接将所述金属外饰面层卡接在上保温层上表面,所述下保温层通过胶粘剂粘接在上保温层的下表面。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杆穿过上保温层的通孔,通过挤压翻折部使翻折部变形,变形后的翻折部大于通孔直径,将金属外饰面层与保温层固定,再通过胶粘剂将下保温层与上保温层粘接,防止金属外饰面层与保温层间因膨胀系数差异出现膨胀程度不同而导致的空鼓现象。
[000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设置为空心结构。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心的固定杆能够减轻金属外饰面层的重量,从而减轻保温板的整体重量。
[0010]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处设有与翻折部相配合的沉槽,所述翻折部开有切口。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翻折部设置的切口使翻折部能够沿着切口向外翻折,便于翻折部变形;此外,在通孔处设置与翻折部相配合的沉槽,使翻折部向外翻折后可沉入沉槽内,尽量避免翻折部暴露在上保温层下表面,方便安装下保温层。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板的生产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板的生产设备,用于将上述的保温板进行组装,包括:输送机构、抓取机构、夹合机构、喷胶机构和工作架;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上绕装有输送带;所述抓取机构包括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所述第一抓取机构用于将所述上保温层放置在所述金属外饰面层上,所述第二抓取机构用于将所述下保温层放置在固定有所述金属外饰面层的上保温层上;所述夹合机构包括第一夹合机构和第二夹合机构,所述第一夹合机构用于挤压所述金属外饰面层和所述上保温层,所述第二夹合机构用于挤压固定有所述金属外饰面层的上保温层与下保温层;所述喷胶机构用于将胶粘剂喷涂到所述下保温层上表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制好的金属外饰面层设有固定杆的一面朝上放置在输送带上,输送机构将金属外饰面层移动到第一抓取机构处放置上保温层。通过输送机构将放置在一起的金属外饰面层和上保温层移动到第一夹合机构处,通过第一夹合机构将金属外饰面层固定在上保温层上。固定好的金属外饰面层和上保温层随着运输带移动到喷胶机构在上保温层上喷涂胶粘剂,然后通过第二抓取机构将下保温层放置到上保温层上,最后通过第二夹合机构将下保温板粘接到上保温层上。整体输送方式简单连续,不需要人工参与,提高了装配效率。
[001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合机构包括第一上夹合板,所述第一上夹合板下表面设有与翻折部相配合的凸起,所述第二夹合机构包括第二上夹合板,所述第二上夹合板下表面为平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夹合机构是将金属外饰面层与上保温层固定,在第一上夹合板的下表面设置的凸起与金属外饰面层固定杆末端的翻折部相配合,在凸起的作用下。翻折部更易向外翻折;而第二夹合机构的作用是固定下保温层和上保温层,将第二上夹合板设置为平面,能够尽量避免夹合板在下保温层留下压痕,影响保温板的质量。
[0016]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带设置为多条,多条所述输送带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夹合机构包括第一下夹合板,所述第二夹合机构包括第二下夹合板,所述第一下夹合板与所述第二下夹合板上均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间隙中,所述凸台与输送带相配合。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下夹合板和第二下夹合板上设置凸台,再将凸台设置在输送带的间隙中,使第一下夹合板和第二下夹合板在对输送带上装配部进行装配,不干涉输送带移动。
[001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胶机构包括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输送带的间隙上方。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喷嘴设置在输送带的间隙上方与凸台相配合,当第
二夹合机构装配下保温层时,凸台在喷涂有胶粘剂处对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施加压力,使下保温层与上保温层粘接更牢固。
[0020]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板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板的生产工艺,采用上述的保温板的生产设备进行组装加工,包括如下步骤:S1.将金属外饰面层设有固定杆的一面朝上放置在输送带上;S2.将上保温层放置到金属外饰面层上;S3.将金属外饰面层固定到上保温层上;S4.将胶粘剂喷涂到固定有金属外饰面层的上保温层的另一面上;S5.将下保温层放置到喷涂有胶粘剂的上保温层一面上;S6.将下保温层粘接到上保温层上。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温板的生产设备上对保温板进行装配,不需要人工参与,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生产效率高。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包含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将固定杆设置在通孔内,再通过使翻折部变形的方式将金属外饰面层与保温层固定,即使金属外饰面层与保温层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在不同环境下也不会因为膨胀程度差异导致保温板出现空鼓现象。
[0023]2、由于金属外饰面层设有固定杆,通过固定杆与保温层连接,固定杆在连接金属外饰面层与保温层的同时,还能加强保温板的强度,尽量避免保温板表面因外力导致变形。
[0024]3、本申请的保温板装配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工作过程快速连续,生产效率高。
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板,包括金属外饰面层(1)、上保温层(2)和下保温层(3),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外饰面层(1)内侧设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末端设有翻折部(12),所述上保温层(2)开有与固定杆(11)相配合的通孔(21),所述固定杆(11)置于通孔(21)内,所述翻折部(12)与通孔(21)卡接将所述金属外饰面层(1)卡接在上保温层(2)上表面,所述下保温层(3)通过胶粘剂粘接在上保温层(2)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杆(11)设置为空心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是:所述通孔(21)处设有与翻折部(12)相配合的沉槽(22),所述翻折部(12)上开有切口。4.一种保温板的生产设备,其特征是: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进行组装,包括:输送机构(4)、抓取机构(5)、夹合机构(6)、喷胶机构(7)和工作架(8);所述输送机构(4)包括输送电机(43),所述输送电机(4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动辊(42),所述转动辊(42)上绕装有输送带(41);所述抓取机构(5)包括第一抓取机构(51)和第二抓取机构(52),所述第一抓取机构(51)用于将所述上保温层(2)放置在所述金属外饰面层(1)上,所述第二抓取机构(52)用于将所述下保温层(3)放置在固定有所述金属外饰面层(1)的上保温层(2)上;所述夹合机构(6)包括第一夹合机构(61)和第二夹合机构(62),所述第一夹合机构(61)用于挤压所述金属外饰面层(1)和所述上保温层(2),所述第二夹合机构(62)用于挤压固定有所述金属外饰面层(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业云蒋煌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业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