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400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收容相机模组,其包括柔性电路板、弹性垫片及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包括上下壳体,其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柔性电路板的一端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相机模组收容于金属壳体内并与柔性电路板电性接触。在上下遮蔽壳体的侧壁上延伸形成夹持柔性电路板的延伸片,其上交错设置有与柔性电路板接地线路接触的凸条。设置上下遮蔽壳体并在壳体侧壁设置接地延伸片能有效抗电磁干扰,保护数据传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相机模组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高科技的日新月异,移动电话、PDA或其它通信电子设备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发展,功能也趋于丰富、多样化,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在移动电话、PDA上增设照相功能等,在这些电子设备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支持此功能的相关电连接器以电性连接相机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对应电路板。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第CN 1479506 A号揭示了一种将相机模组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方案,其采用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相机模块直接焊接于FPC的一端上,FPC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器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方案不需要额外设置绝缘本体,能减小连接器所占用的尺寸。然而第CN 1479506 A号专利所揭示的方案,相机模块直接焊接于FPC上,由于相机模组在传输讯号过程中外界会产生各种电磁干扰,该方案中相机模组没有任何保护,因此抗干扰能力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前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连接器。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收容电子元件,其包括柔性电路板、弹性垫片及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包括上下遮蔽壳体,上下遮蔽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柔性电路板的一端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电子元件收容于金属壳体内并与柔性电路板电性接触。在上下遮蔽壳体的侧壁上延伸形成夹持柔性电路板的延伸片,其上交错设置有与柔性电路-->板接地线路接触的凸出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子元件收容于上下遮蔽壳体组成的收容空间内,上下遮蔽壳体设有与柔性电路板接地线路接触的延伸片,能有效提高电子元件的抗干扰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底面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金属壳体与弹性垫片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4底面方向的立体图。图6是柔性电路板组装入图4所示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用于收容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器100,其包括金属壳体10、11、弹性垫片2及柔性电路板3,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收容的是相机模组200。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金属壳体10、11包括下遮蔽壳体10和上遮蔽壳体11。下遮蔽壳体包括前后左右四个侧壁101、102、103、104及底壁105,这些壁部101、102、103、104、105围设成一个开口向上的矩形收容空间(未标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收容空间为矩形,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收容空间。在底壁105中央形成四个并排排列的穿孔106,在穿孔106的左右两侧分别抽引形成两个凹陷区107以增强遮蔽壳体的强度和改善收容空间,在左右两侧的侧壁103、104靠近底壁105位置分别向外冲压形成有一对中空凸点108。在左右两侧壁103、104顶缘上位置相互错开形成一对防呆缺口109。自后侧壁102中央位置撕下一块延伸片1021,从而在后侧壁102上形成缺口1023。在延伸片1021的末端冲压形成有一条纵长凸条1022。上遮蔽壳体11也包括前后左右四个侧壁111、112、113、114以及顶壁115,侧壁111、112、113、114及顶壁115围设形成开口向下的收容空间(未标号)。在上遮蔽壳体11的顶壁115形成有一个圆形的收容孔116,在收容孔116的周围-->形成有若干抵持片117,每个抵持片117的末端形成有凸点118,在收容孔116的靠近前侧壁111的一侧形成一个矩形防呆缺口119。在左右侧壁113、114上与下遮蔽壳体10中空凸点108相对应位置分别形成有一对矩形开口121,在每一侧壁113、114的两个矩形开口121中间形成向内凹陷的弹片124。在后侧壁112的边缘与下遮蔽壳体10延伸片1021对应位置向外延伸也形成有延伸片122,在延伸片122靠近后侧壁112位置形成有一条纵长凸条123。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弹性垫片2包括中央脊部21及自脊部21两侧分别延伸的呈鱼骨状的略向上弯曲的弹性部22。自脊部21两端相对弯折分别形成有一对固持扣片23,在脊部21上靠近两端处向下冲压然后弯折也分别形成有一对固持扣片23。柔性电路板3包括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以及连接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的连接部33。第一端部31形状为与下遮蔽壳体10底壁105尺寸相当的矩形片,第一端部31的中央两侧形成与弹性垫片2的弹性部22对应的鱼骨状导电部310,在导电部310的上表面设有导电线路311。连接部33的宽度与下遮蔽壳体10后侧壁102上的缺口1023的宽度相当。在柔性电路板3的第二端部32的上表面也设有若干导电线路(未标号)。相机模组200包括矩形基部201,自基部201中央向上凸伸形成圆柱形突出部202,在突出部202的一侧的基部201上表面形成有一个矩形防呆凸块203。在基部201的左右侧壁(未标号)上与下遮蔽壳体10左右侧壁103、104的防呆缺口109对应设有防呆凸块204。在基部201的底面上设有两排导电片207。请参阅图4至图6并结合图1所示,组装时,将弹性垫片2安放在下遮蔽壳体内10,弹性垫片2上的固持扣片23对应插入下遮蔽壳体10底壁105上的穿孔106内并与下遮蔽壳体10扣合,弹性垫片2的左右弹性部22分别对应收容于下遮蔽壳体10底壁105的凹陷区107内。柔性电路板3的第一端部31安装在弹性垫片2上,其每一导电部310对应位于弹性垫片2的每一弹性部22上。柔性电路板3的连接部33自下遮蔽壳体10后侧壁102的缺口1023伸出。然后将相机模组200安装在下遮蔽壳体10内的柔性电路板3上,其基座201底面的导电片207对应与柔性电路板3导电部310上表面的导电线路311接触。最后将上遮蔽壳体11扣装在相机模组200及下遮蔽壳体10外,相机模组200的防呆凸块203收容于上遮蔽壳体-->11的防呆缺口119内,上遮蔽壳体11收容孔116周围的抵持片117抵持于相机模组200的突出部202外表面。下遮蔽壳体10左右两侧壁103、104上的中空凸点108收容于上遮蔽壳体11左右两侧壁113、114的开口121内,上遮蔽遮蔽壳体11左右侧壁113、114的凹陷弹片124分别抵持于下遮蔽壳体10的左右侧壁103、104。上下遮蔽壳体11、10的延伸片122、1021夹持柔性电路板3的连接部33,上下延伸片122、1021上的凸条123、1022与柔性电路板3上的接地线路(未标号)相连接,而上下的凸条123、1022前后相互错开以避免夹伤柔性电路板3(如图7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利用柔性电路板3安装相机模组200,能有效降低连接器所占用的空间,而设置遮蔽壳体10、11能有效防止电磁干扰对相机模组的干扰,而夹持柔性电路板3的延伸片122、1021的凸条123、1022相互错开,在保证接地的情况下能避免夹伤柔性电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收容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包括上下遮蔽壳体,其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柔性电路板的一端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相机模组收容于金属壳体内并与柔性电路板电性接触。在上下遮蔽壳体的侧壁上延伸形成夹持柔性电路板的延伸片,其上交错设置有与柔性电路板接地线路接触的凸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收容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包括上下遮蔽壳体,其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柔性电路板的一端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相机模组收容于金属壳体内并与柔性电路板电性接触。在上下遮蔽壳体的侧壁上延伸形成夹持柔性电路板的延伸片,其上交错设置有与柔性电路板接地线路接触的凸出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上下延伸片上的凸出部为沿延伸片纵长延伸的凸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下遮蔽壳体包括前后左右侧壁及底壁,其共同围成矩形体收容空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下遮蔽壳体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韦男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