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甘锦茂专利>正文

旋压式电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19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连接器本体和旋压件构成,其中连接器本体前端两侧各形成一弧状扣卡座,扣卡孔中为供旋压件卡入结合用,该连接器本体为包覆多支间隔排列的导电铜片,且此铜片前端凸出于二扣卡座间的长槽开口中,后端则凸出于连接器本体供与其它接头结合用;旋压件为板状,其下方两侧为卡扣凸块,可与连接座结合,旋压件下方间隔留有多只孔洞,此孔洞与旋压件平板面成一适当斜度,以利于电线插入并为导电铜片前端凸出片旋切压合导通。(*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线连接器。电线连接一般均以焊接或冲压铆合方式进行,不但费工而且导电效果不稳定,以致影响导通结合的电器产品质量。近年来市面新发展出以刀片切破电线胶皮导通结合的方式,其组装效率虽可相应提高,但还有很多缺点,如电线尺寸限制范围较大,否则不是伤及电线筒心线就是刀片触通不佳,因而影响导通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针对上述电线连接方式的缺点,以旋转压合方式导通电流,达到方便作业而且确保电流导通稳定和优良。本技术主要由连接器本体和旋压件构成,其中连接器本体为一注塑成型件,其前端两侧各形成一弧状扣卡座,扣卡孔中为供旋压件卡入结合用,该连接器本体包覆多支间隔排列的导电铜片;旋压件为下方两侧成卡扣凸块的板状件,且下方间隔留有多只孔洞的电线穿入孔,此孔洞与旋压件平板面成一适当斜度。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1:为本技术使用动作剖面说明图。图2-2:为本技术使用动作剖面说明图。图3-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3-2:为本技术上视图。图3-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运用为电气连接器的实例。-->图5-1:为本技术导电铜片尾端适用型式实例之一的正视图。图5-2:为本技术导电铜片尾端适用型式实例之一的侧视图。本技术主要包括连接器本体(10)与旋压件(12);连接器本体(10)为一注塑成型板状件,其内包覆多支间隔排列的导电筒片(11),该铜片尾端为铜片插接头(112)凸出于连接器本体(10)后端的连接长凹槽(104),凸出片(111)则为平板状凸出于连接器本体(10)前端两侧扣卡座(101)间长开口槽内,而且该凸出片(111)前端成一弧状凹口,它在旋压时切破电线外层胶皮;连接器本体(10)前端两侧的扣卡座(101)为一具开口圆扣卡孔(102)的凸起块,该扣卡孔(102)为容纳下方旋压件(12)卡入扣结;连接器本体(10)平板面上还有一卡止凸块(103),在旋压完成时可将旋压件(12)卡合不松脱;下方两侧各有一圆柱状卡扣凸块(121),其可压扣于连接器本(10)的扣卡孔(102)中,旋压件(12)下方还间隔留有多只电线穿入孔(122)。此孔洞与平板面成一适当斜角,以便于插入电线;由图2-1、2-2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动作方式,图2-1为电线插入未旋压时,电线(13)未受力的示意图;图2-2则为旋压完成旋压件(12)卡扣于连接器本体(10)的卡止凸块(103),且电线(13)前端凸出旋压件(12)部分受连接器本体(10)中各导电铜片前端旋切凸出片(111)切破外层胶皮,前端露出铜心(14)并与导电铜片前端凸出片(111)旋压而紧密接触,达到导电的功效。综上所述,本技术以简单零件构成一优良的电线连接器,不但免除了常用的焊接或铆合方式,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无一般以刀片切破导通的快速连接方式所易产生的缺点,使触通面积增大如图2-2所示(一般刀片连接方式其电流导通为刀片两侧点状触通),可确保电流导通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压式电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与旋压件,其特征在于连接器本体为一注塑成型板状件,其内包覆有多支间隔排列的导电铜片,前端两侧各形成一弧状卡扣座,后端为铜片插接头;连接座本体包覆的导电铜片前端为凸出片呈平板状,并凸出于连接座本体前端两侧扣卡座间长开口槽内,此凸出的平板铜片凸出片成一弧状凹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压式电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与旋压件,其特征在于连接器本体为一注塑成型板状件,其内包覆有多支间隔排列的导电铜片,前端两侧各形成一弧状卡扣座,后端为铜片插接头;连接座本体包覆的导电铜片前端为凸出片呈平板状,并凸出于连接座本体前端两侧扣卡座间长开口槽内,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锦茂
申请(专利权)人:甘锦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