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设计超轻防滑运动鞋底及运动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65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仿生设计超轻防滑运动鞋底,包括前脚掌、脚后跟和位于前脚掌与脚后跟之间的弧形足弓部;所述弧形足弓部与前脚掌及脚后跟呈的连接处呈光滑的连续性阶梯状,所述前脚掌的厚度小于脚后跟的厚度;所述前脚掌包括防滑区和防崴区,所述防崴区设置于防滑区的两侧,所述防崴区设置有防崴块;所述前脚掌的防滑区和后脚掌均分布有防滑凸起,该防滑凸起为仿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设计超轻防滑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底
,特别是一种仿生设计超轻防滑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鞋子的要求越来越充满想象,不仅要求鞋子变得轻盈以直接降低行走的重量负担,而且要求鞋子具有优秀的防滑性能以适应现代社会中较多实用的光洁的地表材料,避免滑倒,同时处于对人体既能的健康保护目的还要求鞋子符合人体工学以帮助行走和降低行走带来的疲劳感。
[0003]众所周知,鞋底的设计对鞋子整体的舒适度和功能有较大影响。现有技术中的功能鞋通过材料组合能够实现鞋底的轻软、防滑、易弯折以及缓震的基本功能。比如,采用弹性材料,如发泡材料或添加特殊元件,如气囊、弹簧、弹性金属等来实现缓震的功能。有的功能鞋底还增加了反弹及弹跳功能的设计。这种功能鞋底,尤其是设有缓震功能的鞋底,在制作时往往工艺复杂、成本高。此外,现在的鞋底的防滑性能并不那么出色,尤其在下雨天,有水的地板上,抑或是潮湿的山地岩石上,现有技术的鞋底并不能很好的起到防滑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仿生设计超轻防滑运动鞋底及运动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作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仿生设计超轻防滑运动鞋底,包括前脚掌、脚后跟和位于前脚掌与脚后跟之间的弧形足弓部;所述弧形足弓部与前脚掌及脚后跟呈的连接处呈光滑的连续性阶梯状,所述前脚掌的厚度小于脚后跟的厚度;所述前脚掌包括防滑区和防崴区,所述防崴区设置于防滑区的两侧,所述防崴区设置有防崴块;所述前脚掌的防滑区和后脚掌均分布有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之间为第一导流槽;所述防滑凸起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其沿长度方向的前端厚度小于后端的厚度,所述防滑凸起中心设置椭圆形柔性弹片和隔板,所述柔性弹片与隔板之间形成中空的具有弧面的型腔,所述若干个隔板沿防滑凸起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隔板中间连接有沿防滑凸起的长度方向的隔板,使沿防滑凸起的长度方向排列的隔板被沿防滑凸起的长度方向的隔板分成两段;所述防滑凸起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隔板的沿防滑凸起的宽度方向的边缘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防崴块为圆弧块状,其内弧靠近防滑区,所述防崴块之间为第二导流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槽与第二导流槽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凸起的最后端厚度比最前端的厚度大1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凸起的材质包括聚氨酯橡胶、硅胶和丁晴橡胶中的任一种。
[0010]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沿防滑凸起的长度方向排列的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1]进一步地,所述足弓部内部设置有与足弓部弧形相对应的弹性碳片,以使该鞋底足弓部紧贴脚部的足弓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每个防滑凸起的方向为前端对应前脚掌,后端对应脚后跟。
[0013]进一步地,所述脚后跟的厚度比前脚掌的厚度大5mm。
[0014]作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具有仿生设计超轻防滑运动鞋底的运动鞋。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的鞋底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其为仿生

鱼的吸盘,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对地面的吸力起到防滑的作用。即使在有水或是潮湿的地面或岩石上,由于鞋底的防滑凸起的前端厚度小于后端厚度,后端先着地使防滑凸起的密封圈从后端密封,内部的柔性弹片和隔板则通过脚底对地面的挤压产生振动,从而使防滑凸起里的水和空气沿型腔内的弧面从后端往前端排出,最后前端接触地面使整个防滑凸起挤压地面,在型腔内形成负压而吸住地面。此外,椭圆形的防滑凸起的设计,其前端和后端宽度小,中间宽度大,当脚从后端抬起时,后端的负压吸力小,容易抬起,而不对穿戴者造成脚底疲劳。
[0017]2.本技术的鞋底的足弓部设置有弹性碳片使鞋底贴合脚的足弓部,一方面在于提高鞋底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则利用碳片的弹性使该鞋底在使用中提供往鞋底长度方向的弹力,不对穿戴者造成脚底疲劳,具有动态超轻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鞋底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鞋底侧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防滑凸起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直角边的密封边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直面边的密封边缘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曲面边的密封边缘的结构示意图。
[0025]防崴块

1,防滑凸起

2,第一导流槽

3,柔性弹片

4,隔板

5,型腔

6,第二导流槽

7,密封圈

8,弹性碳片

9。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7]作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仿生设计超轻防滑运动鞋底,包括前脚掌、脚后跟和位于前脚掌与脚后跟之间的弧形足弓部;所述弧形足弓部与前脚掌及脚后跟呈的连接处呈光滑的连续性阶梯状,鞋底从主体上为一体成型,其结构简单,所述前脚掌的厚度小于脚后跟的厚度;所述前脚掌包括防滑区和防崴区,所述防崴区设置于防滑区的两侧,所述防崴区设置有防崴块1;所述前脚掌的防滑区和后脚掌均分布有防滑凸起2,所述防滑凸起2之间为第一导流槽3;所述防滑凸起2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其沿长度方向的前端厚度小于后端的厚度,所述防滑凸起2中心设置椭圆形柔性弹片4和隔板5,所述柔性弹片4与隔板5之间形成中空的具有弧面的型腔6,弧面的型腔6有助于空气或水迅速排出,所述若干个隔板5 沿防滑凸起2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隔板5中间连接有沿防滑凸起2的长度方向的隔板5,使沿防滑凸起2的长度方向排列的隔板5被沿防滑凸起2的长度方向的隔板5分成两段;所
述防滑凸起2设置有密封圈8,所述密封圈8与所述隔板5的沿防滑凸起2的宽度方向的边缘连接。
[0028]优选地,所述防崴块1为圆弧块状,其内弧靠近防滑区,所述防崴块1之间为第二导流槽7,防崴块1向心方向为前脚掌的中心线,在运动时,主要为了防止侧滑或侧翻,且不管是内翻脚掌还是外翻脚掌的穿戴者均能起到防崴脚作业。
[002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槽3与第二导流槽7连通,为了使在有水的地面,鞋底接触地面时,水能够迅速往鞋底两侧排,减少水对鞋底的滑动影响。
[0030]优选地,所述防滑凸起2的最后端厚度比最前端的厚度大1mm,后端先接触地面有助于使空气或水从后端往前端排,也符合人体工学原理。
[0031]优选地,所述防滑凸起2的材质为丁晴橡胶。
[0032]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设计超轻防滑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脚掌、脚后跟和位于前脚掌与脚后跟之间的弧形足弓部;所述弧形足弓部与前脚掌及脚后跟呈的连接处呈光滑的连续性阶梯状,所述前脚掌的厚度小于脚后跟的厚度;所述前脚掌包括防滑区和防崴区,所述防崴区设置于防滑区的两侧,所述防崴区设置有防崴块(1);所述前脚掌的防滑区和后脚掌均分布有防滑凸起(2),所述防滑凸起(2)之间为第一导流槽(3);所述防滑凸起(2)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其沿长度方向的前端厚度小于后端的厚度,所述防滑凸起(2)中心设置椭圆形柔性弹片(4)和隔板(5),所述柔性弹片(4)与隔板(5)之间形成中空的具有弧面的型腔(6),所述若干个隔板(5)沿防滑凸起(2)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隔板(5)中间连接有沿防滑凸起(2)的长度方向的隔板(5),使沿防滑凸起(2)的长度方向排列的隔板(5)被沿防滑凸起(2)的长度方向的隔板(5)分成两段;所述防滑凸起(2)设置有密封圈(8),所述密封圈(8)与所述隔板(5)的沿防滑凸起(2)的宽度方向的边缘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设计超轻防滑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崴块(1)为圆弧块状,其内弧靠近防滑区,所述防崴块(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照黄茂盛何芳袁雄文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鸿荣轻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