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轮驱动钻车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962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轮驱动钻车行走装置,包括有:横梁、纵梁、纵梁前连接件、载货板Ⅰ、载货板Ⅱ、载货板Ⅲ、纵梁后连接件、车轴系统、液压马达减速器总成、传动系统、轮胎、行车制动系统;车轴系统包括:第一车轴、第二车轴、第三车轴;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齿轮Ⅰ、惰轮、齿轮Ⅲ、链条、单排链轮、双排链轮;行车制动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器、行车制动器侧保护版、行车制动器下保护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全轮驱动钻车行走装置,行车速度快,车辆通过性好,可以适应井下复杂的道路条件。杂的道路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轮驱动钻车行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行驶车辆的
,具体设计一种全轮驱动钻车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在井下安全高效地采煤以及进行巷道支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井下的巷道支护采用的锚索钻车底盘采用的是履带式底盘,而履带式底盘往往行车速度慢,缓冲性能差。
[0003]在履带式底盘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履带式锚索钻车底盘,虽然可以实现井下行走的功能但是行走速度慢;2、现有技术的锚索钻车轮式底盘采用的是四轮驱动,虽然行车速度进行了提升,但是车辆行车的稳定性较差;3、现有技术的链条,链条的接口处比较复杂,拆卸需要使用截链器,不利于链条的维修与更换;4、现有技术的传动系统,从减速器到车轴采用的是链条传动,链条传动容易造成卡链的现象,而且链条传动能量损失较大;5、现有技术的底盘,在横梁和纵梁之间没有载货板,浪费了大量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全轮驱动钻车行走装置的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轮驱动钻车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纵梁(1)、纵梁前连接件(2)、载货板Ⅰ(3)、载货板Ⅱ(4)、载货板Ⅲ(5)、纵梁后连接件(8)、车轴系统、液压马达减速器总成(13)、传动系统、轮胎(9)、行车制动系统(16);所述横梁包括主横梁(6)和副横梁(7),主横梁(6)上开有螺栓孔;所述纵梁(1)包括纵梁外侧板(1.1)、纵梁底板(1.2)、纵梁内侧板(1.3)、纵梁顶板(1.4)、纵梁盖板(1.5)、车轮法兰(1.6)、注油管(1.7),所述车轮法兰(1.6)和注油管(1.7)均焊接在纵梁外侧板(1.1)上;所述纵梁前连接件(2)包括折弯的L形钢板(2.1)、放油管(2.2),L形钢板(2.1)上开有大的槽形孔(2.3),放油管(2.2)焊接在L形钢板(2.1)上,在L形钢板(2.1)的下方焊接有加强筋(2.4);所述载货板Ⅰ(3)、载货板Ⅱ(4)、载货板Ⅲ(5)均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横梁(6)上;所述车轴系统包括第一车轴(10)、第二车轴(11)、第三车轴(12),所述第一车轴(10)包括车轴Ⅰ(10.1)、齿轮Ⅰ(10.2)、单排链轮Ⅰ(10.3),所述第二车轴(11)包括车轴Ⅱ(11.1)、双排链轮Ⅰ(11.2);所述第三车轴(12)包括车轴Ⅲ(12.1)、双排链轮Ⅱ(12.2);所述液压马达减速器总成(13)包括液压马达(13.1)、驻车制动器(13.2)、减速器(13.3)、齿轮Ⅲ(13.4);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齿轮Ⅰ(10.2)、齿轮Ⅱ(14.4)、齿轮Ⅲ(13.4)、链条Ⅰ(15)、单排链轮Ⅰ(10.3)、双排链轮Ⅰ(11.2)、双排链轮Ⅱ(12.2)、链条Ⅱ(17),所述惰轮(14)包括:惰轮轴承端盖
(14.1)、惰轮轴承法兰(14.2)、惰轮轴(14.3)、齿轮Ⅱ(14.4)、圆螺母(14.5),其中齿轮Ⅰ(10.2)与齿轮Ⅱ(14.4)啮合,齿轮Ⅱ(14.4)与齿轮Ⅲ(13.4)啮合,所述单排链轮Ⅰ(10.3)通过链条Ⅰ(15)与双排链轮Ⅰ(11.2)连接,双排链轮Ⅰ(11.2) 与双排链轮Ⅱ(12.2)通过链条Ⅱ(17)连接;所述行车制动器系统(16)包括:行车制动器(16.1)、行车制动器侧保护版(16.2)、行车制动器下保护板(16.3),所述行车制动器(16.1)安装在第二车轴(11)一侧。
[0006]优选的,所述主横梁(6)、副横梁(7)均为箱型,且主横梁(6)的个数不少于3个。
[0007]优选的,所述纵梁外侧板(1.1)上焊接有加强筋。
[0008]优选的,减速器(13.3)输出轴驱动齿轮Ⅲ(13.4),齿轮Ⅲ(13.4)驱动齿轮Ⅱ(14.4),齿轮Ⅱ(14.4)驱动齿轮Ⅰ(10.2),齿轮Ⅰ(10.2)驱动单排链轮Ⅰ(10.3),单排链轮Ⅰ(10.3)通过链条Ⅰ(15)驱动双排链轮Ⅰ(11.2),双排链轮Ⅰ(11.2) 通过链条Ⅱ(17)驱动双排链轮Ⅱ(12.2)。
[0009]优选的,所述载货板Ⅰ(3)、载货板Ⅱ(4)、载货板Ⅲ(5)上有均布的圆孔。
[0010]优选的,所述链条(15) 和链条(17)的首尾通过开孔链板(15.1)和外卡簧(15.2)进行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针对
技术介绍
第1点,采用了轮式驱动的底盘,行车速度快,且轮胎相对于底盘有较好的缓冲性能;2.针对
技术介绍
第2点,相对于四轮驱动的底盘,六轮驱动的底盘提高了行车的稳定性,可以适应井下复杂的工况;3.针对
技术介绍
第3点,采用了外卡簧和开孔链板相组合的链条接口形式,使得拆链简单易操作,同时提高了维修效率;4.针对
技术介绍
第4点,采用齿轮传动,相比于链传动,齿轮传动稳定性好,能量损失小;5.针对
技术介绍
第5点,在横梁和纵梁之间增加载货板,解决了工具无法存放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纵梁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前连接件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液压马达减速器总成示意图;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惰轮意图;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横梁示意图;附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链条接口处示意图;附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动系统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1

纵梁、1.1

纵梁外侧板、1.2

纵梁底板、1.3

纵梁内测板、1.4

纵梁顶板、1.5

纵梁盖板、1.6

车轮法兰、2

纵梁前连接件、2.1

L形钢板、2.2

放油管、2.3

槽形孔、2.4

加强筋、3

载货板Ⅰ、4

载货板Ⅱ、5

载货板Ⅲ、6

主横梁、7

副横梁、8

纵梁后连
接件、9

轮胎、10

第一车轴、10.1

车轴Ⅰ、10.2

齿轮Ⅰ、10.3

单排链轮、11

第二车轴、11.1

车轴Ⅱ、11.2

双排链轮Ⅰ、12

第三车轴、12.1

车轴Ⅲ、12.2

双排链轮Ⅱ、13

液压马达减速器总成、13.1

液压马达、13.2

驻车制动器、13.3

减速器、13.4

齿轮Ⅲ、14

惰轮、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轮驱动钻车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纵梁(1)、纵梁前连接件(2)、载货板Ⅰ(3)、载货板Ⅱ(4)、载货板Ⅲ(5)、纵梁后连接件(8)、车轴系统、液压马达减速器总成(13)、传动系统、轮胎(9)、行车制动系统(16);所述横梁包括主横梁(6)和副横梁(7),主横梁(6)上开有螺栓孔;所述纵梁(1)包括纵梁外侧板(1.1)、纵梁底板(1.2)、纵梁内侧板(1.3)、纵梁顶板(1.4)、纵梁盖板(1.5)、车轮法兰(1.6)、注油管(1.7),所述车轮法兰(1.6)和注油管(1.7)均焊接在纵梁外侧板(1.1)上;所述纵梁前连接件(2)包括折弯的L形钢板(2.1)、放油管(2.2),L形钢板(2.1)上开有大的槽形孔(2.3),放油管(2.2)焊接在L形钢板(2.1)上,在L形钢板(2.1)的下方焊接有加强筋(2.4);所述载货板Ⅰ(3)、载货板Ⅱ(4)、载货板Ⅲ(5)均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横梁(6)上;所述车轴系统包括第一车轴(10)、第二车轴(11)、第三车轴(12),所述第一车轴(10)包括车轴Ⅰ(10.1)、齿轮Ⅰ(10.2)、单排链轮Ⅰ(10.3),所述第二车轴(11)包括车轴Ⅱ(11.1)、双排链轮Ⅰ(11.2);所述第三车轴(12)包括车轴Ⅲ(12.1)、双排链轮Ⅱ(12.2);所述液压马达减速器总成(13)包括液压马达(13.1)、驻车制动器(13.2)、减速器(13.3)、齿轮Ⅲ(13.4);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齿轮Ⅰ(10.2)、齿轮Ⅱ(14.4)、齿轮Ⅲ(13.4)、链条Ⅰ(15)、单排链轮Ⅰ(10.3)、双排链轮Ⅰ(11.2)、双排链轮Ⅱ(12.2)、链条Ⅱ(17);所述惰轮(14)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杨天闫红红王育恒王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