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腾广专利>正文

世界通用安全插座及其优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501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插座的优化结构及可用于各种插座的接线装配工艺。在转换器关国际、国家标准出台即将执行的形势下,发明专利技术人对自己已获的专利作了重大的发展,从原专利提供的几十种可能的排列组合中优选出最佳的一种;首创一种插套新结构;特别是发明专利技术了适用于各种插座的位间接线最简方案:仅由三个条形连片,下设与插座数相同的若干小弹片,整个插座背面没一个焊点,不用一个铆钉或螺钉,甚至连一个孔、任何痕也看不到,即可出色地完成位间并联接线,可节省螺钉几十个……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实现了多位插座整个接线、组装“一按得”,劳动生产率提高近十倍。(*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世界通用安全插座及其优化结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插座的优化结构及可用于各种插座的简易接线装配机构。世界各国插头插座型尺寸各异,且没有互换性,给电器产品的国际贸易带来麻烦,也使亿万使用者深感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国际电工委员会想通过统一各国插头插座,经十多年工作,几经波折,但实行起来要“众人服从我”,至今世界上还没有那一个国家采用,看来“此路不通”。另一条路是“我服从众人”,即研制能适应各国的“通用插座”(又称“转换器”)。但前面有两个难关:一个由于插座插孔的形状及排列有缺陷,用户在使用中误将三极插头的接地插销插入带电插孔,或将二极插头跨接在接地和带电脑插孔之间而形成危机用户生命安全的“误插”,多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利技术人曾作过多方面研究,但一直没解决;另一个难关是“通用”,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通用性都有限,一般只能适用几个国家,距“世界通用”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上述两个难题,经专利技术人潜心研究,已圆满解决,并于94年申办了专利(专利号:94211805.7)。自那以后,在电器附件领域发生了几件大事:1.迟迟没能出台的国际转换器标准“IEC884-2-6:1995”于第二年公布;2、酝酿了多年的插头插座国家新标准“GB2099.1-1996”、“GB1002-1996”于第三年发布并于1997年强制实施;3、98年,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转换器国标“GB2099.3-1998”出台。这些重要的法律法规,确认了“转换器”这个近年新出现深爱用户欢迎的电器附件产品在国际、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对它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期间,我上述专利技术获专利权,实施也取得了成功,国内已有多个厂家接产,其中有几家在转换器领域首次按国际、国内标准检测合格,取得了国际安全认证;但也有几家为省料没按照专利技术人提供的图纸,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结构和生产工艺方面,他们都有许多可革新、提高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依新颂布的国际、国内有关标准,结合近年生产、消费产践,在原专利提供的几十种可能的插孔排列组合中,优选推广一种最佳方案;独创一种构思巧妙、加工容易、性能优异的插套新结构,公开一种适用于各种插座,结构最简、外观好、性能优的多位插座位间接线新方案;首次实现多位插座全部接线、组装“一按得”,大幅度提高产品性能和劳动生产率。专利技术由各种特别结构和措施得以实现。下面结合附图作较详尽的说明。图1是优选最佳插孔及面板结构图,其中(a)是三孔面板,(b)是五孔面板,(c)画出了它们的背面及侧视图。图2最佳相线插套结构图,其中(b)画出了它的展开图。图3是最佳地线插套结构图,其中(b)画出了它的展开图。图4画出了一种优选插套盒的构造图。-->图5画出了整盒的一位,其中(a)是正面,(b)是背面。图6(a)、(b)、(c)分别画出了插套盒与整盒,面板、插套盒与整盒,整盒两部分的相互间的速装示意图。图7是多位转换器连片及连接示意图。图8画出了一种优选多位转换器的结构及元器件连接示意图。插孔的形状、大小及相互位置是转换器的灵魂,在本专利技术之前,多年来人们一直未能解决“误插”难题,甚至有此专家们认为“通用”难避免“误插”,就因没找到合适的插孔形状及排列技术方案。近年,随着有关标准的强制执行,国内别的转换器生产厂抓紧研究,但解决“误插”技术方案唯有本专利技术已获专利的,所以迄今没有那一家有本质性进展。在本专利技术保护的几十个可能的排列组合中优先选出最佳的一种,就是图1所画(图2只是将相线和零线插孔“一分为二”)。看图一目了然,但具体文字描述较繁,现简述如下:地线插孔EC呈形,其三个圆孔分别为φ1、φ2、φ3,零线插孔NC呈形或形,相线插孔LC与其成镜像,对称分布在EC的下两侧;LC、NC上的圆孔φL、φN与EC上的圆孔φ3三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LC、NC上的横矩形孔HK与φ2对齐;两平行矩形孔PK按中国新标准GB1002-1996设计,它们与φ1的距离符合美国标准A5插头的要求,两矩形孔PK左右的长度可不一样,右边略大;而横矩形孔的大小,位置与美国标准A6规定一致,斜矩形孔XK及φ1下的矩形孔EK符合新国标三极扁插头,φL与φN的大小、距离符合新国标及欧州两极圆插头的要求,它们与φ1组成的三圆插座能与英国相应插头英标B1良好配合,插座下方的三个圆插孔与意大利三圆插头相对应,最外面三个大矩形孔DK符合英国新标准B2;插套的形状和结构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与各种插头的接触电阻、充许电压降、温升、拨出力等重要指标是否合格,关系到“通用性”的优劣。本专利技术插套复杂而科学的形状,与插孔的密切配合,几乎世界上所有五花八门的家用插头都能适用,这是任何通用插座远不能做到的。为实现这个形状,专利技术人再提供新结构如下:与插孔密切配合的三种插套均由一片弹性磷铜片冲压弯折而成,其中相线插套(4)巧将靠外的接触片LP延长并弯折成适于横矩形孔的接触片HP,在靠里接触片的上和下各设一固定片G1和G2,各固定片均比插套略高,以便面板盖上后凸块将其压紧,零线插套与相线插套尺寸相同,结构左右对称;地线插套(5)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的底部最宽,其它较窄,其第三部分是固定片G;插套(4)的高度优选16.5-18.5mm,插套相应部分形成的一对弧半径为2.5mm,前述固定片G1、G2的优选高度19.5-20.5mm,其中G2兼有插套接触片功能,另一接触JP弯折角度为30°,接触片LP与HP的弯折角度55°-65°,接地插套(5)的高度优选18.5-19.5mm,固定片G优选高度是19.5-20.5mm,大圆弧半径为3.5mm,两个小圆弧半径为2mm,插套底部成宽窄两部分,前者宽8.5-9.5mm,后者5.5-6.5mm。插座的位间接线一直是个难题,过去多用锡焊,这不符合要求;高档转换器多采用位间分段快接,不仅结构复杂,造价高,并且在总体上形成“串联供电”,前位虚接,会殃及所有后面各位,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数年前专利技术人首创并提供给接产厂一种不用焊接位间并联供电新技术,此后诸多厂家纷纷效访。但它们采用的,每位要用6枚螺钉,不仅成本高,装配更费-->力费时。现提供另一种迄今谁也没见过,将是世界上最简单、最好的,如图7、图8所示。位间最佳最简接线是本专利技术的重要内容,它仅用黄铜或磷青铜制作的条形连片LP(厚度优选0.5mm,宽度优选5mm),下设与插座数相同的若干小弹片(TP,宽度优选5mm,未端可分为两部分),装配时,它从底板相应的孔中穿过,用改锥一拧两边弯折,在面板盖上压插套,使它们保持弹性紧密接触,即可出色地完成位间并联接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省料约15%,全部整配不用一个螺钉的新结构,如图4、图6所画:插套盒(6)设有与面板速连的速装弹片(7)、(7’),同时设有与整盒(9)速连的另一对速装弹片(8)、(8’)(以上两对速装弹片速装对象可交换);在插座盒底部设有三个让小弹片伸入的矩形孔CK;整盒(9)的面板上设有装面板(1)的凹框,在框的相应位置设有让连卡(2)定位通过的槽孔,整盒面板的背面设有与弹片(8)、(8’)对应的速装卡(10)、(10’),整盒底上设有三对速装弹片(11),整盒盖上也有相应速装连卡(12)。插座盒(6)设有呈形状的格框,格框厚1mm,内宽7mm,两上尖宽0.6mm,在中上方设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用插座的优化结构及可用于各种插座的简易接线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通用插座地线插孔EC呈“*”形,其三个圆孔分别为φ↓[1]、φ↓[2]、φ↓[3],零线插孔NC呈“*”形或“*”形,相线插孔LC与其成镜像,对称分布在EC的下两侧 ;LC、NC上的圆孔φ↓[L]、φ↓[N]与EC上的圆孔φ↓[3]三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LC、NC上的横矩形孔HK与φ↓[2]对齐;两平行矩形孔PK按中国标准GB1002-1996设计,它们与φ↓[1]的距离符合美国标准A5插头的要求,两矩形孔PK左右长度可不一样,右边略大;而横矩形孔的大小,位置与美国标准A6规定一致,斜矩形孔XK及φ↓[1]下的矩形孔EK符合新国标三极扁插头,φ↓[L]与φ↓[N]的大小、距离符合新国标及欧州两极圆插头的要求,它们与φ↓[1]组成的三圆插座能与英国相应插头英标B1良好配合,插座下方的三个圆插孔与意大利三圆插头相对应,最外面三个大矩形孔DK符合英国新标准B2;该插座小面板(1)的背面可设有一对速装连卡(2),下中部有插套压紧凸块(3);与插孔密切配合的三种插套均由一片弹性磷 铜片冲压弯折而成,其中相线插套(4)巧将靠外的接触片LP延长并弯折成适于横矩形孔的接触片HP,在靠里接触片的上和下各设一固定片G1和G2,各固定片均比插套略高,以便面板盖上后凸块将其压紧,零线插套与相线插套尺寸相同,结构左右对称;地线插套(5)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的底部最宽,其它较窄,其第三部分是固定片G;插套对外接线,独设简易快捷接线机构,它们构造可各异,但共有的特点是:均有小弹片TP,它从底板相应的孔中穿过,经弯折,在面板盖上压插套,使它们保持弹性紧密接触,尤其对于多位转换器,仅一个条形连片LP,下设与插座数相同的若干小弹片TP,即可出色地完成位间并联接线;插套盒(6)设有与面板速连的速装弹片(7)、(7’),在多位情况下,同时设有与整盒(9)速连的另一对速装弹片(8)、(8’),在插座盒底部设有 三个让小弹片伸入的矩形孔(CK);整盒(9)的面板上设有装面板(1)的凹框,在框的相应位置设有让连卡(2)定位通过的槽孔,整盒面板的背面设有与弹片(8)、(8’)对应的速装卡(10)、(10’),整盒底上设有三对速装弹片(11),整盒盖上也有相应速装连卡(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插座的优化结构及可用于各种插座的简易接线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通用插座地线插孔EC呈形,其三个圆孔分别为φ1、φ2、φ3,零线插孔NC呈形或形,相线插孔LC与其成镜像,对称分布在EC的下两侧;LC、NC上的圆孔φL、φN与EC上的圆孔φ3三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LC、NC上的横矩形孔HK与φ2对齐;两平行矩形孔PK按中国标准GB1002-1996设计,它们与φ1的距离符合美国标准A5插头的要求,两矩形孔PK左右长度可不一样,右边略大;而横矩形孔的大小,位置与美国标准A6规定一致,斜矩形孔XK及φ1下的矩形孔EK符合新国标三极扁插头,φL与φN的大小、距离符合新国标及欧州两极圆插头的要求,它们与φ1组成的三圆插座能与英国相应插头英标B1良好配合,插座下方的三个圆插孔与意大利三圆插头相对应,最外面三个大矩形孔DK符合英国新标准B2;该插座小面板(1)的背面可设有一对速装连卡(2),下中部有插套压紧凸块(3);与插孔密切配合的三种插套均由一片弹性磷铜片冲压弯折而成,其中相线插套(4)巧将靠外的接触片LP延长并弯折成适于横矩形孔的接触片HP,在靠里接触片的上和下各设一固定片G1和G2,各固定片均比插套略高,以便面板盖上后凸块将其压紧,零线插套与相线插套尺寸相同,结构左右对称;地线插套(5)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的底部最宽,其它较窄,其第三部分是固定片G;插套对外接线,独设简易快捷接线机构,它们构造可各异,但共有的特点是:均有小弹片TP,它从底板相应的孔中穿过,经弯折,在面板盖上压插套,使它们保持弹性紧密接触,尤其对于多位转换器,仅一个条形连片LP,下设与插座数相同的若干小弹片TP,即可出色地完成位间并联接线;插套盒(6)设有与面板速连的速装弹片(7)、(7’),在多位情况下,同时设有与整盒(9)速连的另一对速装弹片(8)、(8’),在插座盒底部设有三个让小弹片伸入的矩形孔CK;整盒(9)的面板上设有装面板(1)的凹框,在框的相应位置设有让连卡(2)定位通过的槽孔,整盒面板的背面设有与弹片(8)、(8’)对应的速装卡(10)、(10’),整盒底上设有三对速装弹片(11),整盒盖上也有相应速装连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腾广
申请(专利权)人:张腾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