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张拉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生产
,特别是涉及预制构件张拉步骤中用的张拉机。
技术介绍
[0002]建筑行业对预制构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快速且高效的生产预制构件是生产厂家关注的问题。
[0003]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张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所谓张拉,即在预制构件承受外载荷之前,利用张拉机在预制构件的钢筋笼上施加拉应力。张拉能够提高预制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增加预制构件的耐久性。
[0004]目前,通常张拉机都是采用液压缸等作为动力部,采用轴向张拉方式,在沿着张拉方向上需要提供较大的空间以满足张拉机的移动,来达到与张拉杆对接或脱连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所需移动空间大,占用较大的生产车间面积,且移动后就需要对张拉机的位置重新定位,导致张拉效率较低,导致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较低,有鉴于此,有必要改进张拉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张拉机,所述张拉机包括顶压部和径向驱动机构,张拉时所述顶压部的前端壁与固定在张拉工位上的固定部件抵靠,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张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机包括顶压部(10)和径向驱动机构,张拉时所述顶压部(10)的前端壁与固定在张拉工位上的固定部件抵靠,所述顶压部至少部分为刚性结构,所述径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顶压部(10)沿张拉杆(03)的径向移动,所述顶压部(10)在张拉杆(03)的周向上不完全包围张拉杆(03),从而在张拉杆(03)的周向上至少形成非包围区(10a),所述非包围区(10a)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顶压部(10)的径向移动路径上,使所述顶压部(10)径向移动的过程中张拉杆(03)能够从所述非包围区(10a)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顶压部(10)沿张拉杆(03)的第一径向移动到与下一张拉杆(03)对齐的位置上的第一驱动机构(60),所述非包围区(10a)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径向上,使所述顶压部(10)沿所述第一径向移动的过程中张拉杆(03)能够从所述非包围区(10a)通过;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0)包括轮子和/或轨道和/或履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部(10)上设置缺口,利用所述缺口形成所述非包围区(10a),和/或,所述顶压部(10)具有至少两个相互间隔且位于张拉杆(03)不同侧的分部,利用所述分部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非包围区(10a)或者所述顶压部(10)设置在张拉杆(03)的一侧,利用没有设置所述顶压部(10)的一侧形成非包围区(10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为张拉杆(03)的左右径向,所述顶压部(10)包括位于张拉杆(03)上侧的上部和位于张拉杆(03)下侧的下部,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设置为一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张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机还包括动力部(30),所述顶压部(10)固定在所述动力部(30)的壳体前侧,张拉杆(03)的后端伸到所述顶压部(10)的前端壁后方与所述动力部(30)的顶杆(301)连接,所述动力部(30)通过张拉杆(03)对与张拉杆(03)相连的待张拉件施加张拉预应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张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7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0)用于驱动所述动力部(30)以及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