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908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包括:装入有加载液的储液箱,且储液箱连接有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多个分液箱,且每个分液箱均与储液箱连接,每个分液箱对应至少一个加载节点;每个分液箱均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每个进液管与进液总管连通,每个出液管与出液总管连通;调节阀,每个进液管和每个出液管均连接有调节阀。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通过利用液体的方式实现重力的加载,而且在加载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对应的调节阀调节每个分液箱中的进液和出液情况,即可改变对应加载节点的加载重力大小,整个加载过程不仅操作方便,加载效率高,成本较低,而且无需人工始终参与,提高操作安全性。提高操作安全性。提高操作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特别是涉及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某些建筑结构试验中常用堆物法、分配梁法、静水压力法、气囊加载法等进行结构重力加载,从而判断建筑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在一些大型空间结构中,一般采用杆系或杆索结构,例如通过将杆件线载荷转化成节点载荷施加在模型结构上。如此,将有数百个节点承受力的作用,而且在不同的载荷工况时,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相同。然而现有在进行大型空间试验中,因为需要加载的载荷工况多,需要模拟满跨载荷、半跨载荷、不均匀载荷等,而且因为试验需求的加载点较多,且都是平面点阵加载,从而使得试验需求的总载荷较大,空间结构覆盖面积也大。因此,在进行加载时,所需要的加载装置数量较大,导致造价成本高,且对应的控制系统复杂。而且,大多在进行空间结构试验加载时,多采用堆载砝码,而砝码需求人工加载,不仅加载效率低,而且人工费用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进行结构试验加载时因加载节点多,导致成本高、操作系统复杂,而且利用砝码加载时,加载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
[0004]一种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装入有加载液,且所述储液箱连接有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分液箱,所述分液箱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所述分液箱均与所述储液箱连接,且每个所述分液箱对应至少一个加载节点;每个所述分液箱均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每个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总管连通,每个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出液总管连通;调节阀,每个所述进液管和每个所述出液管均连接有调节阀。
[0005]上述的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通过多个分液箱相对储液箱的设置,使得每个分液箱均通过进液管与连接于储液箱的进液总管连通,同时每个分液箱还通过出液管与连接于储液箱的出液总管连通,如此储液箱内的加载液能够沿着进液总管被分流至多个进液管,而后进入对应的分液箱内,同时分液箱内的加载液也能够沿对应的出液管汇总至出液总管,而后流入储液箱内。通过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上调节阀的设置,能够调节每个分液箱内的进液量和出液量,从而调整每个分液箱的重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就实现每个分液箱对应的加载节点的加载重力调节。也就是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加载方式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通过利用液体的方式实现重力的加载,而且在加载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对应的调节阀调节每个分液箱中的进液和出液情况,即可改变对应加载节点的加载重力大小,整个加载过程不仅操作方便,加载效率高,成本较低,而且无需人工始终参与,提高操作安全性。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还包括多个力传感器,每个所述力传感器分别对应连接于每个分液箱与所述加载节点之间。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阀采用电磁阀;所述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还包括主控制器和数据采集箱,所述数据采集箱和所述调节阀均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数据采集箱连接;所述主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数据采集箱反馈的所述力传感器的数据,调控所述调节阀的工作状态。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还包括传输总线,所述传输总线具有多个分支线,每个所述分支线对应一个所述分液箱上的所述调节阀和所述力传感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力传感器的拉索,所述拉索用于连接所述加载节点。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还包括滑轮,连接于所述加载节点的所述拉索经所述滑轮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力传感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还包括分配梁,每个所述分液箱通过所述分配梁与所述加载节点连接,且每个所述分配梁对应至少两个所述加载节点,所述分液箱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分配梁的中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载节点的数量为多个;以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加载节点为一组,则一组所述加载节点对应连接有一个所述分配梁,且任意相邻的两组所述加载节点之间具有间隔空间。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液箱相对所述加载节点的安装初始状态为所述分液箱处于空箱状态。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总管上设置有总给水阀,所述出液总管上设置有总排水阀;所述进液总管上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出液总管上设置有排水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相对空间结构安装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相对空间结构安装的第一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相对空间结构安装的第二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相对空间结构安装的第三局部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0

储液箱;11

加载液;12

进液总管;13

出液总管;14

增压泵;15

排水泵;20

分液箱;21

进液管;22

出液管;30

调节阀;31

进液电磁阀;32

出液电磁阀;40

空间结构;41

加载节点;50

力传感器;60

主控制器;71

数据采集箱;72

控制箱;80

传输总线;90

分配梁;100

拉索;110

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包括:储液箱(10),所述储液箱(10)内装入有加载液(11),且所述储液箱(10)连接有进液总管(12)和出液总管(13);分液箱(20),所述分液箱(20)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所述分液箱(20)均与所述储液箱(10)连接,且每个所述分液箱(20)对应至少一个加载节点(41);每个所述分液箱(20)均连接有进液管(21)和出液管(22),每个所述进液管(21)与所述进液总管(12)连通,每个所述出液管(22)与所述出液总管(13)连通;调节阀(30),每个所述进液管(21)和每个所述出液管(22)均连接有调节阀(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还包括多个力传感器(50),每个所述力传感器(50)分别对应连接于每个分液箱(20)与所述加载节点(4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30)采用电磁阀;所述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还包括主控制器(60)和数据采集箱(71),所述数据采集箱(71)和所述调节阀(30)均与所述主控制器(60)连接,所述力传感器(50)与所述数据采集箱(71)连接;所述主控制器(60)能够根据所述数据采集箱(71)反馈的所述力传感器(50)的数据,调控所述调节阀(30)的工作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结构点阵自动同步加载系统还包括传输总线(80),所述传输总线(80)具有多个分支线,每个所述分支线对应一个所述分液箱(20)上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际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