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避免翻倒的柔性返回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返回舱
,具体涉及一种可避免翻倒的柔性返回舱。
技术介绍
[0002]柔性返回舱,包括圆柱形的舱体及位于舱体底部的气囊,气囊会在进入大气层后打开,包围在舱体的四周,一方面可以减少其下坠速度,保护舱体不受大气摩擦烧蚀,另一方面在着陆时也会减轻来自地面或水面撞击的损害。
[0003]现有柔性返回舱为减小下落时的阻力,一般使气囊外轮廓呈现类似于圆台状的结构,小径端朝下;为尽可能使着陆稳定,一般使气囊底面设为平面。在着陆后由于气囊与地面接触面积受限,常出现翻滚的情况,对返回舱舱内的人员或设备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柔性返回舱易翻滚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避免翻倒的柔性返回舱。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避免翻倒的柔性返回舱,包括:
[0006]舱体;
[0007]气囊,其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适于着陆时接触地面,所述侧部适于膨胀后包围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避免翻倒的柔性返回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气囊(2),其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适于着陆时接触地面,所述侧部适于膨胀后包围于所述舱体(1)外围,所述底部和侧部交接处沿所述舱体(1)的周向设有多个折叠部(21),所述折叠部(21)向所述气囊(2)内部折叠,所述折叠部(21)的顶部通过第一线(22)和第二线(23)连接在所述气囊(2)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线(22)和第二线(23)皆绕所述气囊(2)一周,且所述第二线(23)的拉伸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线(22)以在所述气囊(2)膨胀时避免所述第一线(22)断裂,所述第一线(22)适于在着陆时断裂;熔断结构,适于在所述气囊(2)完成膨胀后熔断所述第二线(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避免翻倒的柔性返回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22)为棉线,所述第二线(23)为渔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避免翻倒的柔性返回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的内壁上沿其周向固定有多个卡环(24),所述渔线贯穿所有卡环(24)和所有折叠部(21),所述熔断结构包括:铜线(25),其贯穿所有卡环(24),且所述卡环(24)将所述铜线(25)与所述渔线压接在一起,所述铜线(25)的两端连接于返回舱控制系统;所述返回舱控制系统在所述气囊(2)完成膨胀后加热所述铜线(25)以将所述卡环(24)处的渔线熔断。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可避免翻倒的柔性返回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侧壁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组安装槽(11),每组安装槽(11)皆包括沿周向均布的多个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的槽壁上开设有卡槽(12),每个安装槽(11)内皆设有一套阻隔组件(3),所述阻隔组件(3)包括:挡柱(31),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挡柱(31)的侧壁上开设有嵌装槽(311);卡销(32),滑动安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