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82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传感器、与导电端子及传感器相焊接的线缆及包覆成型于部分绝缘本体及线缆的外模,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块体,所述块体上设有一容置槽,所述传感器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扣持件,所述扣持件扣持于块体而固定所述传感器于容置槽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有效保护设于连接器上的传感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某些连接器上需要设有传感器,用以连接存储设备或其他设备内的连接器,用以感应及侦测存储设备的运行状态(例如工作温度等),然而由于安装于连接器上的传感器并无保护装置,当连接器成型外模(Overmold)时,传感器直接受到外模的温度及压力的冲击而容易导致传感器受损而使产品良率大大降低。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能有效保护设于连接器上的传感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传感器、与导电端子及传感器相焊接的线缆及包覆成型于部分绝缘本体及线缆的外模,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块体,所述块体上设有一容置槽,所述传感器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扣持件,所述扣持件扣持于块体而固定所述传感器于容置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优点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内的绝缘本体上设有收容传感器的容置槽,该容置槽可保护传感器在成型外模时不会受到外模的温度及压力的破坏而提高产品良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视图。图2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局部立体组装图。-->图5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局部立体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导电端子3、组装于绝缘本体2后部并可让导电端子3连接部33穿过的挡止块4、线缆5、与部分导电端子3及线缆5相焊接的电路板6、组设于绝缘本体2上的传感器7、组装于绝缘本体2后部的扣持件8及包覆成型于部分绝缘本体2及部分线缆外的外模9。请参阅图2至图3,绝缘本体2包括一主体部21及从主体部21前端面2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22。绝缘本体2对接部22自其前端面向后凹陷形成两并排相隔的呈L形的收容空间221,而使绝缘本体2对接部22上形成具有围设收容空间221的一顶壁222及一底壁223,其中两收容空间221对应的顶壁222上还分别设有若干端子通槽224,这些端子通槽224贯穿绝缘本体2对接部22前后端面。绝缘本体2主体部21上设有贯通主体部21前后端面的通槽,该通槽底壁212与绝缘本体2对接部22顶壁222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通槽底壁212两侧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两狭长的凸肋213,两凸肋213的一侧端面分别与通槽的两内侧壁面相接触;通槽底壁212中部向上及向后延伸形成一方形块体214,该块体214前端面及顶面与绝缘本体2主体部21前端面211及顶面相平齐,其后端面则延伸出主体部21后端面外,该块体214上设有一贯穿其前后端面的大致呈半圆形的容置槽215,由于该容置槽215的存在,最后成型外模9时,组设于内的传感器7不会受到外模9温度及压力的破坏,该块体214左右侧表面上分别设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凹槽216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凹槽217;绝缘本体2主体部21上设有与对接部22内的端子通槽224相连通且贯通主体部21后端面的端子卡持槽218;主体部21后端面上设有与若干端子卡持槽218相对应且连通的两凹陷槽219,凹陷槽219可收容挡止块4。导电端子3由金属板冲压弯折而成,大致呈扁平状,其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a及第二导电端子3b。导电端子3包括一接触部31、一连接部32及一连接接触部31及连接部32的卡持部33。挡止块4包括一矩形状的基部41及从基部41前端面向前延伸的若干凸柱42,基部41上还设有与绝缘本体2内端子卡持槽218相对应的通孔411。线缆5可分为第一线缆51、第二线缆52及第三线缆53,第一线缆51可-->与第一导电端子3a相焊接,第二线缆52可与第二导电端子3b相焊接,第三线缆53则可与传感器7后端的管脚71相焊接。电路板6呈矩形状,其一端为可与第二导电端子3b的连接部32相焊接的焊点61,另一端设有若干贯穿电路板6上下面的通孔62,第二线缆52内的导体可收容于通孔62内并焊接于电路板6上。传感器7设置于绝缘本体2块体214的容置槽215内,其后端面延伸出三管脚71,该传感器7可采用三极管、二极管或稳压管等。扣持件8包括一主体部81及从主体部81两侧向前延伸出的两扣持臂82。主体部81前端面沿横向自前向后凹陷形成一狭长槽811,后端面上设有横向排列的三插孔812,插孔812与狭长槽811相连通。扣持臂82先由主体部81两侧面向外延伸,再向前延伸而成,扣持臂82末端设有一倒钩821。外模9为塑胶体,其包覆成型于部分绝缘本体2主体部21及部分线缆5外。请参阅图2至图5,组装线缆连接器组件1时,首先将导电端子3自后向前通过端子卡持槽218及端子通槽224组装于绝缘本体2内,导电端子3接触部31收容于端子通槽224的前端部,导电端子卡持部33则卡持于端子卡持槽218内,这样导电端子3固持定位于绝缘本体2内。其次将挡止块4组装入绝缘本体2主体部21后部的凹陷槽219内,挡止块4基部41收容于凹陷槽219内,挡止块4的凸柱42收容于端子卡持槽218内,导电端子3的连接部32则穿过挡止块4的通孔411而露于挡止块4外。然后将第一线缆51内的导体焊接于第一导电端子3a的连接部32,使第一导电端子3a与第一线缆51完成电性连接,再将电路板6一端的焊点61与第二导电端子3b的连接部32相焊接,再将第二线缆52内的导体设置于电路板6另一端的通孔62内并将其焊接于内,使第二导电端子3b与第二线缆52完成电性连接。然后将传感器7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2块体214上的容置槽215内,再将扣持件8扣持于块体214的两侧而防止传感器7有前后位移的情况发生,传感器7的管脚71则先后通过狭长槽811及三插孔812而露于扣持件8外。然后将传感器7三管脚71中相邻两管脚71短接,再将第三线缆53与传感器7的管脚71相焊接,而使传感器7与第三线缆53完成电性连接。最后外模9包覆成型于部分绝缘本体2主体部21及部分线缆5外。至此,-->线缆连接器组件1组装完成。当组装完成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存储设备内的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例如硬盘上的连接器),设置于绝缘本体2上的传感器7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进而可以感应并侦测到存储设备的工作状态(例如工作温度),并通过第三线缆53将从存储设备上得到的热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反馈到系统,再由系统控制存储设备的工作负荷(例如降低数据传输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传感器、与导电端子及传感器相焊接的线缆及包覆成型于部分绝缘本体及线缆的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块体,所述块体上设有一容置槽,所述传感器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扣持件,所述扣持件扣持于块体而固定所述传感器于容置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传感器、与导电端子及传感器相焊接的线缆及包覆成型于部分绝缘本体及线缆的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块体,所述块体上设有一容置槽,所述传感器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扣持件,所述扣持件扣持于块体而固定所述传感器于容置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接触部、一连接部及连接接触部及连接部的卡持部,所述导电端子可分为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线缆可分为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及第三线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与第一线缆焊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设有焊点,另一端设有贯穿电路板上下面的通孔,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与电路板焊点相焊接,第二线缆内的导体可收容于通孔内并焊接于电路板上。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上设有管脚,所述管脚穿过所述扣持件与第三线缆相焊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件包括一主体部及两扣持臂,所述扣持臂末端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卫亚刘苏峰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