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862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固定翼飞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包括伺服舵机和转向轴,伺服舵机的表面和转向轴的表面均安装有摇臂,两个摇臂的表面均安装有连杆,连杆的表面安装有监测装置。该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通过设置在传统转向装置中的连杆的表面安装监测装置,利用监测装置中的导线对连杆的表面进行贴合,通过连杆折弯受损时,带动连杆凸起端的导线向外弯曲拉伸,进而导致对应导线的两端与接线软管内线路的连接断开,使得对应信号发射器的电源断路,通过飞机内的信号接收设备观测到信号发射器组的异常,并及时对连杆结构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使得具有便于对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的特点。飞机尾轮转向装置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的特点。飞机尾轮转向装置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固定翼飞机
,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中国专利网站上公开的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公开号为: CN203094436U),虽然解决了传统的固定翼飞机普遍采用尾轮转向装置和飞机的方向舵连接在一起,即通过方向舵的摆动来控制尾轮的转向,继而控制飞机的滑跑方向的技术问题,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3]仅通过连杆对伺服舵机的摇臂和转向轴的摇臂进行连接,当转向轴的摇臂偏转被阻碍时,伺服舵机同时控制摇臂对连杆进行拉动,进而容易导致连杆弯折,甚至在受到外部飞石等撞击时,造成转向装置损坏,如果不及时对损坏结构进行维修更换,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现有的转向装置无法对连杆的运行进行监控,从而无法及时发现连接结构的损坏,同时无法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的转向装置无法及时发现连接结构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包括伺服舵机和转向轴,所述伺服舵机的表面和转向轴的表面均安装有摇臂,两个所述摇臂的表面均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表面安装有监测装置,通过所述监测装置对连杆的折弯情况进行监测,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固定环。
[0006]优选地,所述连杆的中部表面滑动连接有导线,多个所述导线以连杆的轴线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线在连杆的表面均匀分布,从而便于根据折弯拉伸的导线判断连杆的折弯方向。
[0008]优选地,所述连杆的中部表面固定套接有绝缘垫,所述导线位于绝缘垫的内侧,所述固定环的内壁与连杆的两端固定套接,所述固定环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接线软管;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线的两端与接线软管内的线路在空心结构的固定环内连接,从而便于通过导线进行线路的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接线软管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球,所述伺服舵机的下端安装于安装杆的表面,所述转向轴的下端安装于安装杆的下端表面;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伺服舵机和转向轴通过安装杆在飞机内进行安装,从而便于对伺服舵机和转向轴与飞机间进行连通,同时利用接线软管对导线两端的线路进行连接并在接线软管内过盈设置,从而便于接线软管进行折弯。
[0012]优选地,所述安装杆的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限位球位于活动腔的内部;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球在活动腔内进行滑动,从而便于通过限位球和接线软管对固定环进行提拉的同时避免阻碍连杆的摆动。
[0014]优选地,所述活动杆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上端连通活动腔的内部,所述滑槽的内侧壁与接线软管的外侧壁表面滑动连接;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接线软管在滑槽内进行滑动,从而便于接线软管随连杆的活动进行摆动。
[0016]优选地,所述安装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器组,所述信号发射器组由多个信号发射器组合而成;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信号发射器与飞机内部的信号接收设备信号连接,同时通过导线对信号发射器的电源线路进行连通,从而便于在飞机内对信号发射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
[0018]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
[0019]通过设置在传统转向装置中的连杆的表面安装监测装置,利用监测装置中的导线对连杆的表面进行贴合,通过连杆折弯受损时,带动连杆凸起端的导线向外弯曲拉伸,进而导致对应导线的两端与接线软管内线路的连接断开,使得对应信号发射器的电源断路,通过飞机内的信号接收设备观测到信号发射器组的异常,并及时对连杆结构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使得具有便于对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的现有技术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的连杆结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的活动杆结构剖视图。
[0024]图中:1、伺服舵机;2、转向轴;3、摇臂;4、连杆;5、固定环;51、导线;52、绝缘垫;53、接线软管;54、限位球;55、活动杆;56、活动腔;57、滑槽;58、信号发射器组;6、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参照图2

4,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为了便于对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设置有转向装置,包括伺服舵机1和转向轴2,伺服舵机1的表面和转向轴2的表面均安装有摇臂3,两个摇臂3的表面均安装有连杆4,连杆4的表面安装有监测装置。通过监测装置对连杆4的折弯情况进行监测,监测装置包括固定环5;
[0027]为了便于对转向装置结构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设置有监测装置,监测装置中的导线51安装于连杆4的表面,多个导线51以连杆 4的轴线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利用导线51在连杆4的表面均匀分布,从而便于根据折弯拉伸的导线51判断连杆4的折弯方向;并在连杆4的中部表面固定套接有绝缘垫52,绝缘垫52对导线51和连接杆的表面一同进行包裹,固定环5的内壁与连杆4的两端固定套接,固定环5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接线软管53,利用
导线51的两端与接线软管53内的线路在空心结构的固定环5内连接,从而便于通过导线51进行线路的连通;
[0028]为了便于将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发出,设置接线软管53将导线 51的两端接出,接线软管53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球54,伺服舵机1的下端安装于安装杆6的表面,安装杆6的下端表面安装有转向轴2,利用伺服舵机1和转向轴2通过安装杆6在飞机内进行安装,从而便于对伺服舵机1和转向轴2与飞机间进行连通,同时利用接线软管53对导线51两端的线路进行连接并在接线软管53内过盈设置,从而便于接线软管53进行折弯;安装杆6的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55,活动杆55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56,限位球54位于活动腔 56的内部,利用限位球54在活动腔56内进行滑动,从而便于通过限位球54和接线软管53对固定环5进行提拉的同时避免阻碍连杆4 的摆动;活动杆55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57,滑槽57的上端连通活动腔56的内部,滑槽57的内侧壁与接线软管53的外侧壁表面滑动连接,利用接线软管53在滑槽57内进行滑动,从而便于接线软管 53随连杆4的活动进行摆动;安装杆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器组58,信号发射器组58由多个信号发射器组合而成,利用信号发射器与飞机内部的信号接收设备信号连接,同时通过导线51对信号发射器的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包括伺服舵机(1)和转向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舵机(1)的表面和转向轴(2)的表面均安装有摇臂(3),两个所述摇臂(3)的表面均安装有连杆(4),所述连杆(4)的表面安装有监测装置,通过所述监测装置对连杆(4)的折弯情况进行监测,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固定环(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的中部表面滑动连接有导线(51),多个所述导线(51)以连杆(4)的轴线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的中部表面固定套接有绝缘垫(52),所述导线(51)位于绝缘垫(52)的内侧,所述固定环(5)的内壁与连杆(4)的两端固定套接,所述固定环(5)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接线软管(5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定翼飞机尾轮转向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少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善航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