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莉敏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58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固定座及活动连接于底座的上盖,该上盖上设有一通孔,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上通孔位置处装设有一保护盖,该保护盖包括主体部、固定部及连接主体部与固定部的连接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上盖上设一种旋转式保护盖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计算机上用于装设CPU(中央处理器)的电连接器如图1所示,该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1上,且包括一固定座2及可活动连接于固定座2的上盖3,该上盖3上中央位置设有一通孔4,使CPU(图中未画出)装入该电连接器后其顶部能凸出于上盖3。但由于该通孔4的存在,在插设CPU之前,固定座2暴露在外面,常会有灰尘或其它杂质掉入固定座2内部,从而影响到该电连接器的性能;并且,由于该电个连接朝上的表面上没有较大而平整的平面,从而无法进行真空吸附,不利于自动化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防止灰尘或其它杂质掉入底座内部,以确保电连接器功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有利于自动化作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一固定座及活动连接于底座的上盖,该上盖上设有一通孔,该上盖上通孔位置处装设有一保护盖,该保护盖包括主体部、固定部及连接主体部与固定部的连接部,从而可防止灰尘或其它杂质掉入底座内部,以确保电连接器功能,且有利于自动化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连接器与电路板装配后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保护盖与上盖装配固定前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保护盖与上盖装配固定后的立体图。图4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保护盖的立体图。图5、6、7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保护盖与上盖组装动作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装至电路板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组装后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电连接器保护盖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电连接器作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2至8所示,该电连接器10焊接于电路板20上,以装设CPU(图中未画出),使CPU与电路板20之间间接电性接触。该电连接器10包括一固定座30及活动连接于固定座30的上盖40。该上盖40中央位置处设有一长方形通孔42。一保护盖50装设于上盖40上且位于通孔42位置处,该保护盖50包括一主体部52、固定部54以及连接主体部52与固定部54的连接部56。该主体部52大于通孔42,从而在组装后能完全覆盖住该通孔42。该固定部54为长方形,其长边小于通孔42长边且大于通孔42短边。该连接部56呈圆形且小于通孔42,使其能在通孔42旋转。组装时,先将保护盖固定部54朝下,向下对应插入通孔42中,插入后,该固定部54穿出通孔42,而该连接部56位于通孔内,然后旋转保护盖50九十度,使固定部54横在上盖下方,即将保护盖50闩锁于上盖40中,从而达到将保护盖50与上盖40相互固定的目的。因为有保护盖50的设置,该电连接器10的固定座30不会暴露在外面,避免了灰尘或其它杂质掉入固定座30内部而影响到电连接器10的功能;再者,因为该保护盖50可作为真空吸取的平面,从而可用真空吸取装置60自动地将电连接器10安装于电路板20上,方便了组装作业。如图9至10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与前面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其保护盖50’上的固定部54’与上盖40’上的通孔42’都为正方形,该保护盖50’插入该通孔42’后,将保护盖50’旋转四十五度,同样可以达到将保护盖50’与上盖40’相互固定的目的。当然,本技术电连接器还可实施成其它方式,如保护盖主体部可为多边形、圆形、长方形等其它形状,以罩住上盖通孔;其固定部也可采用长条状等其它形状来起到闩锁的作用;其连接部也可为其它形状,使保护盖能嵌在通孔中旋转一定角度,因为这些结构均可通过上述描述轻易推知,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固定座及活动连接于底座的上盖,该上盖上设有一通孔,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上通孔位置处装设有一保护盖,该保护盖包括主体部、固定部及连接主体部与固定部的连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盖通过旋转一定角度来与上盖闩锁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盖固定部与上盖通孔均为长方形,该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莉敏
申请(专利权)人:邓莉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