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04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中组设有复数导电端子,该些导电端子是电性连接一导线,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的两边设有复数凸出的扣合点;    一外壳套接包覆于绝缘本体与该导线,该外壳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其中一端的两边具有嵌孔,扣合点嵌入其中,另一端具有一接合部,包覆于该导线外,并与其紧密接合,该外壳由该导线的一端直接套入推合至该绝缘本体端与其套合固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的结构改良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尤指一种简化组件并以滑套方式来达到快速组装的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连接器的结构是在一绝缘壳体将数个导电端子组设其中,数个导电端子并与数条芯线相连接,且数条芯线外层另包覆一层软质塑料套,由于制造组装的必要,绝缘壳体与软质塑料套前端中间会有一段芯线裸露在外,必须再加以遮蔽保护。习用的遮蔽结构,是以将连接器直接放在模具中制造成型的方式,来达到遮蔽的效果,于裸露的导线外侧会先成型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外侧再成型第二壳体,以完全包覆绝缘壳体、第一壳体及软质塑料套,然而,此种置于模具中直接成型的方式,对于连接线的制造而言,较为困难复杂且耗费时间,无法快速地大量生产及降低制造成本,而不符合经济效益,且二层壳体为实心的结构,使导电端子及导线与壳体完全密合,致使其无法散热,易造成连接器损坏。为解决上述的缺失,即有所谓的快速壳结构产生,如图1所示,其是于一绝缘本体A内具有复数接触端子,复数接触端子电性连接有导线B,且于绝缘本体A及导线B外包覆有一壳体,此壳体由第一盖体C与第二盖体D所构成,该绝缘本体A邻近复数接触端子的预定位置处具有固接端,可使第一盖体C及第二盖体D以其两侧的卡接端与其扣合,藉此,以完成连接器的组装,使复数接触端子间具有空隙而-->无任何填充介质。虽然此一方式具有较好的高频特性,然而,其固定仅是利用浅浅的卡勾相互定位,即利用第一盖体C与第二盖体D盖合定位至绝缘本体A上,其固定效果并不甚理想,很有可能因用力拉扯即松脱开来,因此,其另一个加强固定的方式,即是在第一盖体C、第二盖体D将绝缘本体A及导线B包覆后,再灌注塑料外模E加强包覆固定,所以此一以二盖体相互扣合的结构又造成了组装不便、固定不易的困扰,亦同样有前述的缺失,可谓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且以二盖体相互扣合至绝缘本体上的组装方式,必须在组装时去留意定位处的相互卡合,而不能真正达到快速组装及容易组装的效果,因此,对于上述缺失实应有一良好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藉由单一壳体直接套接的方式,来达到快速组装及容易组装的目的。基于上述,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连接器结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及一外壳,绝缘本体中组设有数个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并连接有数条芯线,且数条芯线包覆于一塑料线套中,以构成一导线,于绝缘本体的两边分别设有数个凸出的扣合点,以供外壳套合固定。外壳为一中空壳体,其上下端为开放端,上端两边分别具有嵌孔,下端具有一接合部,外壳可直接由导线的一端套入,并推合至绝缘本体端,使绝缘本体的扣合点嵌入扣合至其嵌孔中,将外壳固定至绝缘本体上,其下端的接合部并包覆于导线的塑料线套外,与其紧密接合,藉由外壳套接于绝缘本体与导线上,以包覆遮蔽外露的导电端子与芯线。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此单一外壳直接滑套固定的方式,使得组装过程更为简化容易,在单一的套接动作中即同时完成了组装-->及固定,而真正达到快速组装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习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绝缘本体与外壳嵌合固定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与端子及导线组装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组装完成后的示意图。组件符号说明(A)    绝缘本体            (B)    导线(C)    第一盖体            (D)    第二盖体(E)    塑料外模(1)    绝缘本体            (11)   扣合点(110)  斜面                (2)    外壳(21)   嵌孔                (22)   凸条(23)   接合部              (3)    导电端子(4)    导线                (41)   芯线(42)   线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钧局审查委员能确实了解本技术欲达前述目的,而所需具备特殊构造,及其操作技术手段,兹配合图标及图号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是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其主要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及一外壳2,绝缘本-->体1的下端两边分别设有数个凸出的扣合点11,以供与外壳2扣合。外壳2呈一中空壳体,其上下两端为具有开口的开放端,靠近上端两边的适当位置处设有数个嵌孔21,使绝缘本体1的扣合点11可嵌入以扣合固定绝缘本体1与外壳2,使外壳2得套设于绝缘本体1的下段外侧。外壳2的下端呈缩小管状的接合部23,以与导线套接,另于外壳2的两侧边设有数个圆弧状的凸条22,以提供更佳的握感,使手持外壳2套设至绝缘本体1时更为方便。图3显示了本技术的绝缘本体与外壳嵌合固定的剖面示意图,外壳2是由绝缘本体1的下端往上套合至绝缘本体1上,绝缘本体1两边的扣合点11是凸出于其表面,扣合点11的下段由绝缘本体1表面往外往上延伸形成一斜面110,当外壳2由下往上套合至绝缘本体1时,即可沿斜面110顺利套设,并使扣合点11顺利嵌入嵌孔21中并固定,藉此,以极为简单的套接方式,即可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图4为本技术与端子及导线组装的示意图,数个导电端子3组设于绝缘本体1中,其下端并连接有数条芯线41,数条芯线41以一塑料线套42包覆,以构成一导线4,而绝缘本体1与线套42之间尚有一段导电端子3与芯线41显露在外,前述的外壳2即套设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以遮蔽保护显露在外的导电端子3与芯线41。外壳2由导线4的一端套入,并往绝缘本体1端推合,使绝缘本体1的两边扣合点11嵌入外壳2的两边嵌孔21,将外壳2固定至绝缘本体1上,且外壳2下端的接合部23并包覆于导线4的线套42,且与其紧密接合。如图5所示,外壳2的一端套接于绝缘本体1上,另一端套接于导线4上,以完成连接器的组装。藉由单一外壳直接套合固定的方式,使得组装过程更为简化容易,在单一的套接动作中即同时完成了快速组装及固定的目的,较之习式连接器的结构更具有功效上-->的增进,因此本技术已具备了新型专利的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请,盼钧局及早赐予本案专利。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中组设有复数导电端子,该些导 电端子是电性连接一导线,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的两边设有复数凸出的扣合点; 一外壳套接包覆于绝缘本体与该导线,该外壳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其 中一端的两边具有嵌孔,扣合点嵌入其中,另一端具有一接合部,包覆于该导线外, 并与其紧密接合,该外壳由该导线的一端直接套入推合至该绝缘本体端与其套合固 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中组设有复数导电端子,该些导电端子是电性连接一导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两边设有复数凸出的扣合点;一外壳套接包覆于绝缘本体与该导线,该外壳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其中一端的两边具有嵌孔,扣合点嵌入其中,另一端具有一接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光峰
申请(专利权)人:琏宥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