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04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其中,平衡车的构件,包括:车主体,车主体设置有主控系统;转轴件,转轴件设置于车主体上,转轴件上设有走线通道;第一转向检测装置,第一转向检测装置设置在转轴件上,主控系统的连接线经走线通道与第一转向检测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第一转向检测装置集成于转轴件上,提高了第一转向检测装置的模块化程度,以便第一转向检测装置能够稳定地进行转向检测,同时,通过在转轴件上设置走线通道,方便主控系统的连接线的走线,便于主控系统与第一转向检测装置实现连接的同时,使得连接线的布局更加规范和简单,合理利用有限空间,且对连接线具有保护作用。且对连接线具有保护作用。且对连接线具有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0001]本技术涉及平衡车
,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的代步工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电动平衡车即为一种常见的代步工具,电动平衡车具有结构简单、驾驶简便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0003]目前所使用的电动平衡车中,检测转向的装置集成度不高,且在进行布置连接线时,基于转轴的结构特征,连接线的走线非常困难,降低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及平衡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包括:
[0006]车主体,所述车主体设置有主控系统;
[0007]转轴件,所述转轴件设置于所述车主体上,所述转轴件上设有走线通道;
[0008]第一转向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转向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转轴件上,所述主控系统的连接线经所述走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转向检测装置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主控系统位于所述车主体内,所述车主体上设有过线孔,所述主控系统的连接线从所述过线孔伸出所述车主体,再经所述走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转向检测装置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过线孔内设有过线密封件。
[0011]可选地,所述走线通道包括沿所述转轴件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轴向槽,沿所述转轴件轴向方向,所述第一轴向槽至少一端贯通所述转轴件;
[0012]所述过线孔位于所述第一轴向槽的延伸方向上,并与所述第一轴向槽贯通的一端相对应。
[0013]可选地,所述车主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转轴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0014]可选地,所述走线通道包括沿所述转轴件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轴向槽,以及沿所述转轴件径向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转轴件的径向走线结构,所述第二轴向槽与所述径向走线结构连通;
[0015]所述过线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处,并与所述径向走线结构远离所述第二轴向槽的一端相对应。
[0016]可选地,所述径向走线结构为槽状结构或者孔状结构。
[0017]可选地,还包括转轴座,所述转轴座与所述转轴件可转动连接;
[0018]所述转轴座上与所述第一转向检测装置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转向检测装置,所述第二转向检测装置随所述转轴座摆动时可触发所述第一转向检测装置向所述主控系统
发送检测信号。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检测装置为霍尔元件,所述第二转向检测装置为磁铁。
[0020]可选地,还包括控制杆及抱箍组件;
[0021]所述控制杆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控制杆通过所述开口套接于所述转轴座外部;
[0022]所述抱箍组件套接于所述控制杆外部,所述抱箍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时,将所述控制杆与所述转轴座的相对位置固定。
[0023]可选地,所述转轴座上对应所述抱箍组件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控制杆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抱箍组件上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定位孔;
[0024]紧固件可穿入所述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及所述第一定位孔,将所述抱箍组件、所述控制杆及所述转轴座的相对位置固定。
[0025]可选地,所述控制杆远离所述转轴座的一端设有控制部;
[0026]所述控制部包括腿靠部、把手、座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0027]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如上述中所述的构件。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一转向检测装置集成于转轴件上,提高了第一转向检测装置的模块化程度,以便第一转向检测装置能够稳定地进行转向检测,同时,通过在转轴件上设置走线通道,方便主控系统的连接线的走线,便于主控系统与第一转向检测装置实现连接的同时,使得连接线的布局更加规范和简单,合理利用有限空间,且对连接线具有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件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件的另一角度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构件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为图9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4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4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及图2中所示。
[004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包括:车主体10、转轴件20及第一转向检测装置30,第一转向检测装置30可参见图3及图4。
[0045]其中,车主体10设置有主控系统(主控系统图中未示出)。转轴件20设置于车主体10上,转轴件20上设有走线通道21。第一转向检测装置30设置在转轴件20上,主控系统的连接线经走线通道21与第一转向检测装置30连接。
[0046]本技术实施例中,车主体10包括但不限于为平衡车的车主体10,还包括其他类型车辆的车主体10,车主体10除了用于连接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主体,所述车主体设置有主控系统;转轴件,所述转轴件设置于所述车主体上,所述转轴件上设有走线通道;第一转向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转向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转轴件上,所述主控系统的连接线经所述走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转向检测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系统位于所述车主体内,所述车主体上设有过线孔,所述主控系统的连接线从所述过线孔伸出所述车主体,再经所述走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转向检测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内设有过线密封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通道包括沿所述转轴件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轴向槽,沿所述转轴件轴向方向,所述第一轴向槽至少一端贯通所述转轴件;所述过线孔位于所述第一轴向槽的延伸方向上,并与所述第一轴向槽贯通的一端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主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转轴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通道包括沿所述转轴件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轴向槽,以及沿所述转轴件径向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转轴件的径向走线结构,所述第二轴向槽与所述径向走线结构连通;所述过线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处,并与所述径向走线结构远离所述第二轴向槽的一端相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走线结构为槽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锁乔万阳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