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祖德专利>正文

漏电保护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03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由端盖、底座(27)、试验机构、指示机构、电路板(59)、触头机构、复位机构、合闸脱扣机构、插头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闸脱扣机构和插头机构分别设置于底座(27)的两端;所述端盖由按钮盖(2)、接线腔盖(15)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底座(27)的两端,在按钮盖(2)的一端端部形成有一隔离板(8),该隔离板(8)与形成于底座(27)中部的插头机构的座腔体(62)的腔壁相配合,将合闸脱扣机构与插头机构隔离。(*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电保护插头本技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属于低压电器。对于家用电器的单机漏电保护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一些诸如电热水器、电吹风、电风扇、取暖器、微波炉、光电两用太阳能热水器之类的使用频率极高的家用电器的漏电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既关系到用电器的正常使用,又关系到人身安全。目前,解决包括上述提及的家用电器在内的漏电保护,往往都是将漏电断路器安装在电源进、出线之间的电气安装箱内,一旦某一用电器出现漏电,由漏电断路器快捷而自动地切断电源,确保用电器及人身安全。不足在于:由于这种漏电断路保护是针对整个用户电路而言的,因此,当某一用电器出现漏电,便会将整个用户的用电电路切断,影响到其它尚本应正常使用的所有用电器的继续正常工作。鉴此,便产生了一种插座与漏电保护器相结合的漏电保护插座,其是将插座与漏电断路器两者用线路简单串接后置于安装盒内,虽能起单机漏电保护作用,即终端保护,不会影响其它电器的正常使用,但因其试验机构、指示机构、触头机构、电路板、合闸脱扣机构等不存在有机的连接关系,故体积庞大,受到使用上的受欢迎度限制。有一种已申请专利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申请号为02262454.6,由于能解决上述所及的缺陷,因此将其移用到插头上,则不失为是一种有机的借鉴,但由于插头自身要求体积小,对各部件的位置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点更为讲究,因而难以全盘袭用,尤其是:必须解决在使用过程中的插头机构的插销即使受热而不会影响合闸脱扣机构正常工作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以合理的结构设置来小化整体体积的、合闸脱扣机构不会因插头机构的插销受热而受影响的漏电保护插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由端盖、底座27、试验机构、指示机构、电路板59、触头机构、复位机构、合闸脱扣机构、插头机构组成,所述合闸脱扣机构和插头机构分别设置于底座27的两端;所述端盖由按钮盖2、接线腔盖15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底座27的两端,在按钮盖2的一端端部形成有一隔离板8,该隔离板8与形成于底座27中部的插头机构的座腔体62的腔壁相配合,将合闸脱扣机构与插头机构隔离。本技术由于将合闸脱扣机构与插头机构分设于底座27的二端,且由按钮盖2上的隔离板8将它们分隔,因而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当插头机构的插销受热时仍不会对合闸脱扣机构构成影响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所揭示的为本技术组装结构图。-->本技术的隔离板8的下部两端还设有一对接线座隔离块5,而下部的中间设有一对导线孔隔离块10,接线座隔离块5和导线孔隔离块10分别与插头机构的座腔体62的腔壁二侧的隔离块槽39及中间的隔离块槽23相配合。藉由一对接线座隔离块5和一对导线孔隔离块10分别镶置于隔离块槽39、23,则达到将合闸脱扣机构与插头机构的分隔,从而构成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的试验机构的试验按钮对应于预设在按钮盖2上的试验按钮孔64,并由试验按钮防护罩1罩护,试验机构分别由线路与合闸脱扣机构和电路板59连接。本技术的指示机构具有一个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由线路与电路板59连接,而且还对应于预设在按钮盖2上的发光二板管孔4。本技术的电路板59固定在底座27上,并由按钮盖2盖护,其由线路与合闸脱扣机构连接。本技术的触头机构由一对动触头12、47和一对静触头14、49构成,一对动触头12、47各由其基部用螺钉固定在底座27的动触头固定座44上,而一对静触头14、49则由螺钉分别固定在底座27的静触头固定座21、40上。一对动触头12、47和一对静触头14、49上各具凸起的触点,一对动触头12、47上的触点与一对静触头14、49上的触点保持着对应的关系。一对静触头14、49上的连接片13用以通过电路连接到电路板59而对电路板59供电。本技术的复位机构由弹簧6、活动块65、弹簧座7、复位按钮61、卡槽60构成,弹簧6套置在活动块65上,其下端支承于弹簧座7上,弹簧座7固定在电路板59上,弹簧6上端支承于复位按钮61上,复位按钮61固定在活动块65顶端,并容置于预制在按钮盖2上的复位按钮孔63内,且加复位按钮防护罩3予以罩护,卡槽60开设在活动块65的下部,与合闸脱扣机构相卡配。本技术的合闸脱扣机构由电磁线圈56、磁轭55、弹簧54、衔铁53、锁扣52、横臂座50、横臂48、电流互感器20构成,电磁线圈56置于磁轭55内,其引出线57由线路分别与触头机构、电路板59连接,弹簧54套设在衔铁53上,衔铁53的一端于电磁线圈56上,另端通过活动槽58与锁扣52上部连接,锁扣52的下部形成有一弯折部,藉由该弯折部而构成锁片51,锁片51既可与横臂座50一体成形,也可另行稳固于横臂座50上,而且锁片51与复位机构的活动块65下部的卡槽60相配合,藉此实现合闸脱扣机构与复位机构的联结。在横臂座50上形成有一供容入复位机构的活动块65的活动块座腔9,横臂48由横臂座50的底部对称地向两端伸展而成,且可上、下移动地置于预制于底座27上的横臂座腔42上。电流互感器20置于底座27的电流互感器座腔25内,其引出线17分别与试验机构和触头机构以及电路板59连接。-->本技术的插头机构由底板29、一对电源插销32、一地线插销33、插销座30、电源线接线柱18、地线接线柱28、接线柱腔22、24、38构成,底板29固置于底座27的底部,电源插销32及地线插销33分别固定在相应的插销座30上,一对电源线接线柱18置于相应的接线柱腔22、38内,地线接线柱28至于接线柱腔24内,各接线柱腔22、24、38由预制于底座27中部的座腔体62分隔而成,而且座腔体62上还分隔出有一对供用于贯过电源线的电源线孔35。一对电源插销座30通过一对电源连线19、34经一对电源线孔35、并串经电流互感器20而引接至一对动触头12、47上构成回路;而电源线接线柱18、地线接线柱28则由外接电源线26的一端与它们连接,并用螺钉16旋固,外接电源线26的另一端连接在相应的用电器上。本技术当磁轭56、横臂48、电流互感器20分置于磁轭座腔43、横臂座腔42、电流互感器座腔25上后,磁轭56便由磁轭固定座45予以固定,而横臂48则可沿横臂座腔42所形成的横臂槽41上下移动,电流互感器20则处于嵌固状态。此外,当复位机构的活动块65置于合闸脱扣机构的活动块座腔9上后,锁片51恰好与卡槽60卡配。本技术的按钮盖2通过预设在其上的螺程11由固定螺钉37而与底座27固定,且用帽盖36将固定螺钉37盖蔽;同样,接线腔盖15由螺钉31与底座27固定。当连结本技术的用电器出现漏电时,或者通过试验钮按下实行模拟一次漏电电流时,由于电流互感器20为零序电流互感器,因此,电流互感器20便输出一个信号,经装置于电路板59上的电器元件处理并放大后,使电磁线圈56的回路导通,产生吸合力,此时在衔铁53的作用下,带动锁扣52,使锁片51自卡槽60内脱出,在弹簧6的作用下上移,因此,本来由活动块65提携着的横臂座50连同横臂48便下落至横臂槽41下方,又由于原来的一对动触头12、47分别由横臂48承托着,以保证其上的触点与一对静触头14、49上的触点相接触,但随着横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由端盖、底座(27)、试验机构、指示机构、电路板(59)、触头机构、复位机构、合闸脱扣机构、插头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闸脱扣机构和插头机构分别设置于底座(27)的两端;所述端盖由按钮盖(2)、接线腔盖(15)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底座(27)的两端,在按钮盖(2)的一端端部形成有一隔离板(8),该隔离板(8)与形成于底座(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祖德
申请(专利权)人:章祖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