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吹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790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和直流无刷电机接口,还包括: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采样电路、单片机FOC控制电路、发热丝控制电路和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接口、所述采样电路、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和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所述采样电路和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和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吹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吹风筒
,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吹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吹风筒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光应用于理发店,家用也已经普及。但传统技术一般采用有刷电机驱动,具有最大风力不够大、风力波动大、寿命短、功耗大、噪音大等问题。
[0003]现有的吹风筒由于由于通电之后电机马上工作,智能化程度低,且吹风筒的损坏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吹风装置,解决现有吹风筒最大风力不够大、风力波动大、寿命短、功耗大、噪音大等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和直流无刷电机接口,还包括: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采样电路、单片机FOC控制电路、发热丝控制电路和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
[0006]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接口、所述采样电路、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和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所述采样电路和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和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包含单片机;
[0008]所述单片机通过引脚分别与所述采样电路、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及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包含驱动芯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
[0010]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串联第一电阻R1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串联第二电阻R2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三引脚串联第三电阻R3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四引脚串联第四电阻R4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五引脚串联第五电阻R5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六引脚串联第六电阻R6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容C1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七引脚和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接口的U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八引脚;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九引脚和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接口的V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引脚;所述第三电容C3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一引脚
和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接口的W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二引脚;所述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五电容C5、所述第六电容C6并联,所述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五电容C5、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三引脚和电源,所述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五电容C5、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四引脚和接地;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五引脚和第十六引脚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三引脚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连接所述采样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九引脚、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十引脚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
[0011]进一步地,所述采样电路包含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
[0012]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包含可控硅、光电耦合器、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
[0014]所述可控硅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可控硅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和发热丝装置,所述可控硅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具体为交流电源滤波电路,所述交流电源滤波电路包含共模电感、第十电容C10、热敏电阻R17、压敏电阻R18、熔断器、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
[0016]所述第十九电阻R19和所述第二十电阻R20串联后再和所述压敏电阻R18、所述第十电容C10并联;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8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所述第
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8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所述熔断器的第一端连接高压交流电的ACL端,所述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18的第一端;所述压敏电阻R18的第二端连接高压交流电的ACN端和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所述热敏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所述热敏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引脚;所述共模电感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
[0017]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包含桥堆BD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和直流无刷电机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采样电路、单片机FOC控制电路、发热丝控制电路和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接口、所述采样电路、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和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所述采样电路和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和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包含单片机;所述单片机通过引脚分别与所述采样电路、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及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包含驱动芯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串联第一电阻R1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串联第二电阻R2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三引脚串联第三电阻R3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四引脚串联第四电阻R4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五引脚串联第五电阻R5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六引脚串联第六电阻R6后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容C1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七引脚和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接口的U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八引脚;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九引脚和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接口的V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引脚;所述第三电容C3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一引脚和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接口的W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二引脚;所述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五电容C5、所述第六电容C6并联,所述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五电容C5、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三引脚和电源,所述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五电容C5、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四引脚和接地;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五引脚和第十六引脚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三引脚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连接所述采样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九引脚、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十引脚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及检测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包含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
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吹风筒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控制电路包含可控硅、光电耦合器、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所述可控硅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可控硅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和发热丝装置,所述可控硅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FOC控制电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游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