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786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方法,先施工边跨交接墩,同时根据根据箱梁端部形状和施工要求制作梁缝支撑模板;在交接墩顶部采用木模板制作现浇区域的底模板;将制作好的梁缝支撑模板通过临时支架安装在底模板上,安装好梁缝支撑模板;采用木模板制作现浇区域的侧模板;现浇施工临时零号块,零号块混凝土初步固化后,设置临时预应力索进行预应力张拉;采用悬浇施工边墩临时悬臂段并张拉其它匹配的临时预应力钢索和预应力螺纹钢筋至边跨与中墩悬浇段合龙,形成整体桥面;养护结束后,拆除底模板,完成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模板安装拆除快速,施工时间短、作业风险小点。作业风险小点。作业风险小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公路、铁路桥梁结构的施工方法
,涉及一种边跨交接墩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支座连续刚构桥梁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一种桥型,与传统的连续梁(刚构)边墩设置活动支座相比,边墩采用墩梁固结的形式。为更好适应温度荷载主梁的纵向伸缩变形,边墩采用抗推刚度较小的双支薄壁墩,且主梁仅与其中一支薄壁柱固结。经过对国内外相关桥梁的研究,无支座连续刚构的主要特点有:(1)不设支座、避免支座病害,节约成本,后期维护费用低,避免更换支座带来的线路停运;(2)抗震性能较好,地震时水平力可以均摊到各个桥墩上,而连续梁桥则需要设制动墩,或者采用专用抗震支座;(3)墩梁直接固结相连,线条连续明朗,整体协调,景观效果好。
[0003]如果采用等跨连续刚构的形式,边跨的跨径与中间主跨一致。连续刚构边跨直线段一般采用支架现浇施工,当采用常规方法施工,则其边跨现浇支架投入量十分巨大,特别当墩高较高或位于受海洋等水域环境时,安全风险较大,且影响施工速度缓慢、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0004]为规避上述工艺的不利因素,工程师提出了将边跨现浇段改为挂篮悬臂施工的工法,在第一边跨现浇段和第二边跨现浇段中间的梁缝处设置临时支撑装置,借助临时高强螺纹粗钢筋对拉相邻两个边跨现浇段成整体,在临时支撑装置上设置临时索塔,利用临时辅助钢索进行边跨悬臂段的分阶段悬臂施工,张拉永久腹板钢索和永久底板钢索以使得边跨悬臂段和中墩悬臂边跨段合拢。具有施工质量好,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等优点,尤其在深水高墩连续刚构施工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配合边跨现浇段改为挂篮悬臂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边跨交接墩处施工困难问题。
[0006]梁缝临时梁缝支撑模板需克服以下问题:
[0007](1)梁缝空间狭小,如3
×
70m刚构交接墩梁缝仅6.4cm,2
×
70mT构交接墩仅8.4cm,对于支撑物的安装及拆除难度大。
[0008](2)梁缝支撑物需承受临时预应力张拉后及施工过程中永久预应力张拉产生的轴力。
[0009](3)预留孔洞及预留槽口数量多,形式杂。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1、桥梁施工至边跨交接墩处时,先施工边跨交接墩,同时根据根据箱梁端部
形状和施工要求制作梁缝支撑模板;
[0013]步骤2、在交接墩顶部采用木模板制作现浇区域的底模板;
[0014]步骤3、将步骤1中制作好的梁缝支撑模板通过临时支架安装在底模板上,安装好梁缝支撑模板;
[0015]步骤4、采用木模板制作现浇区域的侧模板;
[0016]步骤5、现浇施工临时零号块,零号块混凝土初步固化后,设置临时预应力索进行预应力张拉;
[0017]步骤6、采用悬浇施工边墩临时悬臂段并张拉其它匹配的临时预应力钢索和预应力螺纹钢筋至边跨与中墩悬浇段合龙,形成整体桥面;养护结束后,拆除底模板,完成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
[0018]进一步地,所述梁缝支撑模板为与箱梁结构断面外形相同的板型件,,所述梁缝支撑模板上设有若干预留口和人孔,所述预留口内安装能拆卸的预留槽口模板,所述人孔内预留可拆卸的人孔模板;
[0019]预留槽口模板和梁缝支撑模板之间采用胶水、临时钉子等等连接方式相连,以便于后期拆除。
[0020]所述梁缝支撑模板为厚度与交接墩处梁缝宽度相同的板型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矩形顶板区、中部矩形区、中部梯形区和底部矩形区;
[0021]所述梁缝支撑模板顶部的矩形顶板区设有四个预留口作为顶板永久预应力结构预留孔,所述顶板永久预应力结构预留孔内设有厚度大于梁缝支撑模板的顶部预应力张拉预留槽口模板;
[0022]所述梁缝支撑模板上部中部矩形区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预留口作为预应力张拉位置预留孔洞,所述预应力张拉位置预留孔洞内设有可拆卸且厚度大于梁缝支撑模板的预应力张拉预留槽口模板;
[0023]所述梁缝支撑模板上中部矩形区和中部梯形区设有两个人孔,所述人孔模板厚度贯穿交接墩处现浇梁;
[0024]所述人孔下方的梁缝支撑模板上设有过人通道预留孔,所述过人通道预留孔设有厚度大于梁缝支撑模板的过人通道预留槽模板和限位器预留槽模板;
[0025]所述过人通道预留孔下方的底部矩形区设有底板预应力张拉预留槽口,所述底板预应力张拉预留槽口设有可拆卸且厚度大于梁缝支撑模板的底板预应力预留槽口模板。
[0026]进一步地,步骤6中边墩临时悬臂段浇注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7]拆除预应力张拉预留槽口模板、拆除顶部预应力张拉预留槽口模板和过人通道预留槽模板,设置永久预应力束进行预应力张拉,养护结束后,拆除临时预应力索,最后拆除人孔模板,封闭预留槽口进行附件安装,完成交接墩处现浇施工。
[0028]进一步地,步骤4中,在交接墩处梁缝的翼缘处放置与梁缝支撑模板厚度相同的泡沫作为翼缘模板。
[0029]进一步地,所述梁缝支撑模板采用维萨板或钢板制成。
[0030]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质量不宜保证,拆除周期长,高空作业风险大等问题,具有预制质量好,安装拆除简单,施工时间短、作业风险小
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32]图1交接墩处现浇墩锚固结构纵断面图。
[0033]图2交接墩处现浇段锚固结构横断面图。
[0034]图3预留孔洞和槽口示意图。
[0035]图4梁缝模板示意图。
[0036]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现浇段模板轴侧示意图。
[0037]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现浇段模板立面图。
[0038]1‑
交接墩处梁缝,2

临时预应力索,3

预应力螺纹钢筋,4

交接墩,5

永久预应力束,6

临时预应力束,7

人孔,8

限位器预留槽口,9

顶板永久预应力结构预留孔,10

预应力张拉位置预留孔洞,11

临时预应力结构预留孔,12

过人通道预留孔,13

底板预应力张拉预留槽口,14

梁缝支撑模板,15

顶部预应力张拉预留槽口模板,16

预应力张拉预留槽口模板,17

人孔模板,18

限位器预留槽模板,19

过人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桥梁施工至边跨交接墩处时,先施工边跨交接墩,同时根据根据箱梁端部形状和施工要求制作梁缝支撑模板;步骤2、在交接墩顶部采用木模板制作现浇区域的底模板;步骤3、将步骤1中制作好的梁缝支撑模板通过临时支架安装在底模板上,安装好梁缝支撑模板;步骤4、采用木模板制作现浇区域的侧模板;步骤5、现浇施工临时零号块,零号块混凝土初步固化后,设置临时预应力索进行预应力张拉;步骤6、采用悬浇施工边墩临时悬臂段并张拉其它匹配的临时预应力钢索和预应力螺纹钢筋至边跨与中墩悬浇段合龙,形成整体桥面;养护结束后,拆除底模板,完成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边跨交接墩处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缝支撑模板为与箱梁结构断面外形相同的板型件,所述梁缝支撑模板上设有若干预留口和人孔,所述预留口内安装能拆卸的预留槽口模板,所述人孔内预留可拆卸的人孔模板;所述梁缝支撑模板为厚度与交接墩处梁缝宽度相同的板型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矩形顶板区、中部矩形区、中部梯形区和底部矩形区;所述梁缝支撑模板顶部的矩形顶板区设有四个预留口作为顶板永久预应力结构预留孔,所述顶板永久预应力结构预留孔内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方文刘福星周成穗杜俊罗长维李东辉黄文强徐文杰于东东郑宗昊高念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