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70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由组装块一体成型包覆设有若干导电端子而形成的插入件等构件。其中绝缘本体为大致方形绝缘体,而组装块为组装于前述绝缘本体内,其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竖板及水平方向设置的平台两个部分,端子一端从竖板的上端面延伸而出并经适当弯折形成对接端,而另一端则从平台的下表面延伸而出并经适当弯折形成转接端。(*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端子与组装块一体成型的插入件,以与绝缘本体相组接的电连接器。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见美国专利第4,904,209号等案。请参阅图5,该现有电连接器包括其上一体成型有若干导电端子32的组装块30、绝缘本体34等构件。请配合参阅图6及图7,端子32为数个纵长延伸体,其两端连接有连接带38,且该等端子32与组装块30为一体射出成型,成型后去除端子32两端的连接带38,适当弯折端子32两延伸端而分别形成对接端40及转接端42。射出成型后的组装块30为板状体,其平行于端子32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凸缘46,由两凸缘46靠向端子32转接端42的一侧又向远离于组装块30下表面48的方向延伸有凸块50,其两侧分别设有组装面52。绝缘本体34为呈方形体,其上设有一对接口54以供对接连接器对接,对接口54两侧设有侧壁56,与侧壁56及对接口54均相交的一侧面设为顶面58,而相对的另一侧面则设为接合面60。于接合面60远离对接口54的一端对应端子32的转接端42开设有深度不同的凹槽62,以收容端子32的转接端42,而由接合面60向顶面58方向对应端子32延伸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槽板64,而于每两相邻的槽板64的间形成狭槽66,以容置相应端子32的对接端42。绝缘本体34的两侧壁56内侧与顶面58呈一定间距的设有一挡块68,且挡块68与顶面58间的间距恰可使组装块30两端的凸缘46插入,于两侧壁56内侧对应组装块30凸块50的组装面52的位置分别设有楔块70。然而,前述现有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32的转接端42的延伸位置需与绝缘本体34上的凹槽62结合确定,该位置一旦确定之后,若需改变则需将凹槽62的位置一同改变,但凹槽62位置的改变必然引起绝缘本体32整体结构的变化,变化非常困难,故端子转接端42的位置安排不具有灵活性。而且,转接端42大部分裸露,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亦为其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端子可应不同使用条件的要求,改变转接端在组装块上伸出的位置,而且电连接器的端子可受到较好的保护,而使电连接器具有更稳定的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设置一插入件,该插入件由若干导电端子和组装块一体成型而构成。其中绝缘本体为呈方形的绝缘体,其具有自前方对接面设置的对接口及组装部分。组装块则包括有与绝缘本体的组装部分相配合,以使插入件与绝缘本体相对稳固的配合部分,及包括水平延伸设置的平台部分。而端子的上端形成对接端,另一端则经组装块内向下延伸至平台,接着应不同使用条件的要求于平台内向前延伸适当长度,而后向下延伸而出以形成转接端。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可应不同使用条件的要求,而将转接端在组装块上伸出的位置改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且电连接器的组装块将端子不必暴露的部分较好地保护,而使电连接器具有更稳定的性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组装块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绝缘本体与插入件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现有电连接器端子与插入件一体成型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Ⅶ-Ⅶ剖视图。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及由组装块20一体成型包覆设有若干导电端子22而形成的插入件2等构件。请参阅图1,并配合参阅图2所示,插入件2由若干金属导电端子22及塑胶组装块20一体射出成型而成。射出成型后的组装块20呈“L”形的板状体,其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竖板200及从竖板200下端垂直向前延伸而出的平台202。端子22一端从竖板200的上端面(未标号)延伸而出经适当弯折形成对接端220,其另一端从平台202的下表面(未标号)延伸而出经适当弯折则形成转接端222。而且,竖板200上部的左右方向比-->较宽而下部比较窄,略呈“T”形,且宽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卡扣块204,而平台202上部的左右方向比较窄而下部比较宽,故其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截面略呈倒置“T”形,且平台202的宽部的宽度与竖板窄部的宽度相同。该“T”形与倒置“T”形的设置有利于组装块20于绝缘本体1上的定位。因为该组装块20的构形与绝缘本体1的结构相配合时,“T”形肩部的下平阶206可约束组装块20及至整个插入件2向下运动的自由度,而倒置“T”形肩部的上平阶208可约束组装块及至整个插入件2向上运动的自由度。另外,平台202的前壁还设置有两个定位柱205,以对插入件2进一步精确定位。由此,前述竖板200及其上的卡扣块204及下平阶206与平台202上的上平阶208、定位柱205等构造共同组成与绝缘本体的组装部分(容后详细说明)相配合的配合部分。请参阅图1,并配合参阅图3所示,绝缘本体1为大致呈长方体形,为叙述的方便,定义其上方平面为顶面10,下方平面为底面12,其前方平面为对接面11,后方为组装面13。对接面11凹设有一与对接连接器14相对接的对接口14,组装面13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两竖壁15,两竖壁15内侧的中部各设卡扣槽150,卡扣槽之后方设有具一定坡度的导入面152,竖壁15内侧下部对应组装块20的下平阶206位置凸出设有前后方向延伸而面向上的上平轨154。绝缘本体1的底面12后部对应组装块20的上平阶208位置,凸出设有前后方向延伸而面向下的下平轨120。另,自组装面13偏上位置朝对接口贯通设有若干间隔槽16,当插入件2与绝缘本体1相组装时,其具有收容端子对接端220并将各端子对接端220相互间隔开的作用。而绝缘本体的下部对应前述组装块20平台202上的定位柱205配合地开设有两个定位孔18。由此,前述两竖壁15及其上的卡扣槽150、上平轨154及下平轨120、定位孔18等构造共同组成组固组装块20的组装部分。当插入件2与绝缘本体1组装时,将组装块20的下平阶206与绝缘本体1的上平阶208相配合,约束组装块20乃至整个插入件2向下的自由度,且将组装块20的上平阶208与绝缘本体1上的下平阶120相配合,约束组装块及至整个插入件2向上的自由度,同时各端子22分别对准绝缘本体组装面13上的间隔槽16将插入件2往前推。当组装块20两侧的-->卡扣块204沿竖壁15上的导入面152滑入卡扣槽150的同时,组装块20的竖板200收容入竖壁15间的空间,组装块20的平台202收容入绝缘本体1底面12后部的空间内,且平台202的定位柱205亦分别套入绝缘本体1下部的定位孔18,以对插入件2加强定位作用,从而整个插入件2稳固于绝缘本体1上,如图4所示。由于插入件2的组装块20设置有水平向前延伸的平台202,使端子22的转接端222的位置的确定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仅须在组装块成型前将端子22的弯折位置稍作变化,再作成型而无须对其它部件做改变即可轻易地将转接端222改至图2所示的虚线位置延伸而出。而且组装块20为包括竖板200及平台202两个部分的“L”形构造,导电端子22于对接端220与转接端222间的连接部分(未图示)完全在组装块20内部延伸,因而端子22可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可接合于电路板上并与对接连接器相组接,其绝缘本体包括组装部分及设于前方对接面的对接口,由组装导及若干端子一体成型构成的插入件则组固于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组装块包括有水平延伸设置的平台部分,而端子一端形成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器的对接端,另一端则延伸至平台内,并于平台内向前延伸适当长度,而后向下延伸出平台底面形成转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可接合于电路板上并与对接连接器相组接,其绝缘本体包括组装部分及设于前方对接面的对接口,由组装导及若干端子一体成型构成的插入件则组固于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组装块包括有水平延伸设置的平台部分,而端子一端形成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器的对接端,另一端则延伸至平台内,并于平台内向前延伸适当长度,而后向下延伸出平台底面形成转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设有组装部分包括后面两侧设置的竖壁,且两竖壁内侧的中部各设卡扣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组装块设有配合部分包括自平台后部竖直向上设置的竖板,竖板左右两侧对应前述卡扣槽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卡扣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组装块的竖板上部的左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强徐光华朱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