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伯特专利>正文

液压控制单元、制动系统及跨乘型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767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搭载于跨乘型车辆时与以往相比更能够抑制受到外力的液压控制单元。液压控制单元(1)具备形成有制动液流动的内部流路的基体(10)、防抱死制动控制时将内部流路开闭的进口阀及出口阀、作为进口阀的驱动源的第1绕组(61)、作为出口阀的驱动源的第2绕组、与第1绕组(61)及第2绕组电气连接而控制向第1绕组(61)及第2绕组的通电的回路基板(36),基体(10)被保持于前叉(216),正面观察搭载有液压控制单元(1)的跨乘型车辆时,回路基板(36)位于前叉(216)及基体(10)的后方,第1绕组(61)及第2绕组立设于基体(10)的后表面。第2绕组立设于基体(10)的后表面。第2绕组立设于基体(10)的后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压控制单元、制动系统及跨乘型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跨乘型车辆的制动系统的液压控制单元、具备该液压控制单元的制动系统及具备该制动系统的跨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以往的跨乘型车辆中,存在具备通过控制制动液的液压来控制车轮的制动力的、能够执行防抱死制动控制的制动系统的车辆。这样的制动系统具备液压控制单元。此外,液压控制单元具备基体、进口阀及出口阀、作为进口阀的驱动源的第1绕组、作为出口阀的驱动源的第2绕组、与第1绕组及第2绕组电气连接而控制向第1绕组及第2绕组的通电的回路基板,前述基体形成有制动液流动的内部流路,前述进口阀及出口阀设置于基体,将内部流路开闭。
[0003]液压控制单元在搭载于跨乘型车辆时,被保持于跨乘型车辆的前叉(参照专利文献1)。此时,以往的液压控制单元在正面观察跨乘型车辆时,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前叉的外侧。换言之,在正面观察搭载有以往的液压控制单元的跨乘型车辆时,以往的液压控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以保持着该液压控制单元的前叉为基准,配置于位于与前轮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118424号公报。
[0005]如上所述,以往的液压控制单元在正面观察跨乘型车辆时,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前叉的外侧。因此,以往的液压控制单元在跨乘型车辆的行进中容易由于飞石等碰撞等而受到外力。此外,以往的液压控制单元在跨乘型车辆倾倒时容易与地面等碰撞而受到外力。这样,以往的液压控制单元在搭载于跨乘型车辆时有呈容易受到外力的状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问题为背景作出的,目的在于得到搭载于跨乘型车辆时与以往相比更能够抑制受到外力的液压控制单元。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具备这样的液压控制单元的制动系统。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具备这样的制动系统的跨乘型车辆。
[0007]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单元是搭载于前轮被旋转自如地保持于一对前叉之间的跨乘型车辆且能够执行防抱死制动控制的制动系统的液压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将前述防抱死制动控制的减压时从轮缸排出的制动液储存于储蓄器,将前述储蓄器内的制动液以无泵驱动的方式向前述储蓄器外排出,具备基体、进口阀及出口阀、第1绕组、第2绕组、回路基板,前述基体形成有主缸端口、轮缸端口、内部流路,前述主缸端口连接与主缸连通的液管,前述轮缸端口连接与前述轮缸连通的液管,前述内部流路使前述主缸端口和前述轮缸端口连通,前述进口阀及出口阀设置于前述基体,在前述防抱死制动控制时将前述内部流路开闭,前述第1绕组作为前述进口阀的驱动源,前述第2绕组作为前述出口阀的驱动源,前述回路基板与前述第1绕组及前述第2绕组电气连接,控制向前述第1绕组及前述第2绕组的通电,前述基体被保持于前述前叉,在正面观察搭载有前述液压控制单元的前述跨乘型
车辆的状态下,前述回路基板位于前述前叉及前述基体的后方,前述第1绕组及前述第2绕组立设于基体的后表面。
[0008]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制动系统具备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单元。
[0009]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跨乘型车辆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制动系统。
[0010]专利技术效果液压控制单元中,进口阀、第1绕组及回路基板的排列方向的长度变长。换言之,液压控制单元中,出口阀、第2绕组及回路基板的排列方向的长度变长。此外,液压控制单元中,在回路基板的周缘,回路基板的安装面延伸的方向的长度变长。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单元中正面观察搭载有该液压控制单元的跨乘型车辆的状态下,进口阀、第1绕组及回路基板的排列方向为前后方向。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单元中正面观察搭载有该液压控制单元的跨乘型车辆的状态下,出口阀、第2绕组及回路基板的排列方向为前后方向。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单元中正面观察搭载有该液压控制单元的跨乘型车辆的状态下,回路基板位于前叉的后方。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单元能够将基体的至少一部分的横向宽度形成为比前叉和前轮之间的间隙小,能够将基体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前叉和前轮之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单元在正面观察搭载有该液压控制单元的跨乘型车辆时,能够使配置于前叉的外侧的区域比以往小,能够与以往相比更抑制受到外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搭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制动系统的自行车的概略结构的图。
[0013]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制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0014]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单元的俯视图。
[0015]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0016]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单元的侧视图,是将一部分剖视的图。
[0017]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单元的俯视图。
[0018]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单元的基体的立体图,是将内部透视的图。
[0019]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单元的基体的立体图,是将内部透视的图。
[0020]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单元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0021]图10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单元的回路基板的组装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利用附图,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单元、制动系统及跨乘型车辆进行说明。
[0023]另外,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被自行车(例如,二轮车、三轮车等)采用的情况,但本专利技术也可以被自行车以外的其他跨乘型车辆采用。自行车以外的其他跨乘型车辆是指,例如,以发动机及电动马达的至少一个作为驱动源的二轮机动车、三轮机动车及越野车等。此外,自行车意味着,能够借助施加于踏板的踏力在路上推进的全部交通工具。即,自行车包括普通自行车、电动辅助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此外,二轮机动车或三轮机动车意味着所谓的摩
托车,摩托车包括脚踏车、踏板车、电动踏板车等。
[0024]此外,以下说明的结构、动作等为一例,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单元、制动系统及跨乘型车辆不限于为这样的结构、动作等的情况。例如,以下,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制动系统仅相对于前轮处产生的制动力执行防抱死制动控制的情况,但本专利技术的制动系统也可以仅相对于后轮处产生制动力执行防抱死制动控制,此外,也可以相对于前轮处产生的制动力及后轮处产生制动力的两方执行防抱死制动控制。
[0025]此外,对于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省略标注附图标记。此外,关于细节构造,适当简化或省略图示。此外,关于重复的说明,适当简化或省略。
[0026]<制动系统向自行车的搭载>对实施方式的制动系统向自行车的搭载进行说明。
[0027]图1是表示搭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制动系统的自行车的概略结构的图。另外,图1中表示自行车200为二轮车的情况,但自行车200也可以是三轮车等其他自行车。
[0028]作为跨乘型车辆的一例的自行车200具备车架210、转弯部230、鞍座218、踏板219、后轮220、后轮制动部260。
[0029]车架210例如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液压控制单元(1),是制动系统(100)的液压控制单元(1),前述制动系统(100)搭载于前轮(217)被旋转自如地保持于一对前叉(216)之间的跨乘型车辆(200),且能够执行防抱死制动控制,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将前述防抱死制动控制的减压时从轮缸(251)排出的制动液储存于储蓄器(33),将前述储蓄器(33)内的制动液以无泵驱动的方式向前述储蓄器(33)外排出,前述液压控制单元(1)具备基体(10)、进口阀(31)及出口阀(32)、第1绕组(61)、第2绕组(62)、回路基板(36),前述基体(10)形成有主缸端口(11)、轮缸端口(12)、内部流路(13),前述主缸端口(11)连接与主缸(242)连通的液管(101),前述轮缸端口(12)连接与前述轮缸(251)连通的液管(102),前述内部流路(13)使前述主缸端口(11)和前述轮缸端口(12)连通,前述进口阀(31)及出口阀(32)设置于前述基体(10),在前述防抱死制动控制时将前述内部流路(13)开闭,前述第1绕组(61)作为前述进口阀(31)的驱动源,前述第2绕组(62)作为前述出口阀(32)的驱动源,前述回路基板(36)与前述第1绕组(61)及前述第2绕组(62)电气连接,控制向前述第1绕组(61)及前述第2绕组(62)的通电,前述基体(10)被保持于前述前叉(216),在正面观察搭载有前述液压控制单元(1)的前述跨乘型车辆(200)的状态下,前述回路基板(36)位于前述前叉(216)及前述基体(10)的后方,前述第1绕组(61)及前述第2绕组(62)立设于基体(10)的后表面(2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单元(1),其特征在于,正面观察搭载有前述液压控制单元(1)的前述跨乘型车辆(200)状态下,前述第1绕组(61)及前述第2绕组(62)在与前述前叉(216)的轴(216a)平行的方向(Z)上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单元(1),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前述基体(10)来检测制动液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03),前述第1绕组(61)、前述第2绕组(62)及前述压力传感器(103)在正面观察搭载有前述液压控制单元(1)的前述跨乘型车辆(200)的状态下,在与前述前叉(216)的轴(216a)平行的方向(Z)上排列。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单元(1),其特征在于,前述基体(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述前叉(216)和前述前轮(217)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控制单元(1),其特征在于,正面观察搭载有前述液压控制单元(1)的前述跨乘型车辆(200)的状态下,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笃浩明千叶和树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