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层双相钢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744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镀层双相钢板的生产方法,热轧工序:连铸板坯加热温度为1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镀层双相钢板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镀层双相钢板
,具体涉及一种镀层双相钢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相钢主要由软相铁素体和硬相马氏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伸长率匹配、初始加工硬化性能、成形性能和抗碰撞性能等,强度范围450

1310MPa,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防撞梁、门槛、A柱、B柱等安全件和结构件,可实现零部件降重10%以上,是汽车轻量化最主要的选材之一。双相钢主要包括热轧、冷轧、热镀锌三个产品类别。其中,热轧双相钢生产流程短,成本低,但规格较厚,表面质量难以保证,应用领域受限,主要用于商用车或乘用车下车体零部件制造;冷轧双相钢力学性能优良,板形好,表面质量好,但不能保证耐腐蚀性能,主要用于中低端车型;热镀锌双相钢除了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表面质量外,还能够保证钢板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穿孔腐蚀性能,因此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中高端车身应用上,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
[0003]与连续退火产线相比,热镀锌双相钢产线热处理段长度短,且增加了热浸镀段,工艺可控性难度加大,因此为了保证高强度、高塑性等性能,良好的涂镀性和表面质量,通常采用较多的C、Si、Mn等元素提升综合力学性能,添加Cr、Mo、Ti、Nb等元素提高淬透性。专利CN 111748745 A,CN 108486501 A等通过添加较多的C、Si、Mn,在组织中获得一定的残余奥氏体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但较难保证涂镀性能和表面质量;专利CN104561812A通过Al代Si的方式降低Si元素对涂覆性能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涂覆性能等,但Al元素仍然会造成涂覆性能降低;专利CN 111945061 A通过预镀镍提高表面质量,但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热镀锌双相钢在获得高强度、高塑性等性能的同时,难以获得良好涂镀性和表面质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专利实现了高表面质量控制与高力学性能控制的有机统一。既利用Si、Al、Mn等元素促进残余奥氏体形成的思路提升双相钢的强度和伸长率,又通过含量的控制、钢卷表面形貌控制和工艺的控制抑制Mn、Si、Al等元素在热镀锌前钢卷表面的富集,实现高表面质量热镀锌板的控制。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板化学成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含量。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镀层双相钢板的生产方法,生产过程包括热轧、酸轧、连续退火、涂镀工序,热轧工序:连铸板坯加热温度为1180

1260℃,在炉时间0.6

3.5小时;连续退火工序:预氧化段,气氛为氮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氧含量20

2000ppm,加热温度500

800℃,预氧化时间8

65s;均热段,气氛为N2和H2混合气体,其中H2含量3.5vol%

25vol%,露点

47~

8℃,加热温度720

850℃,均热时间25~135s;所述钢板化学成分含有C:0.08%~0.16%,Mn:1.51%~2.32%,Si:0.03%~0.21%,
Al:0.21%~1.22%, Cr:0.11%~0.62%,S:0.001%~0.006%,P:0.012%~0.22%。
[0007]进一步的,钢板化学成分为C 0.08%

0.16%,Mn 1.51%

1.95%,Si 0.03%

0.21%,Al 0.21%

1.22%,Cr 0.11%

0.62%,S 0.001%

0.006%,P 0.012%

0.22%, B 0.0001%

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8]进一步的,钢板化学成分为C 0.08%

0.16%,Mn 1.80%

2.32%,Si 0.03%

0.04%,Al 0.30%

1.22%,Cr 0.11%

0.30%,Mo 0.001%

0.30%,S 0.001%

0.006%,P 0.012%

0.22%, 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9]进一步的,钢板化学成分为C 0.08%

0.14%,Mn 1.51%

1.95%,Si 0.03%

0.21%,Al 0.21%

1.22%,Cr 0.11%

0.30%,S 0.001%

0.006%,P 0.012%

0.22%, 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0]进一步的,钢板化学成分为C 0.08%

0.14%,Mn 1.80%

2.32%,Si 0.03%

0.04%,Al 0.30%

1.22%,Cr 0.11%

0.62%,Mo 0.001%

0.30%,S 0.001%

0.006%,P 0.012%

0.22%, B 0.0001%

0.005%,Nb、Ti的含量之和Nb+Ti 0.001%

0.3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1]进一步的,钢板化学成分中还含有B:0.0001%~0.005%,Nb、Ti、Mo的含量之和Nb+Ti+Mo:0.001%~0.30%。
[0012]进一步的,所述热轧工序热轧终轧温度860

900℃,卷取温度≤650℃。
[0013]进一步的,所述热轧工序,板坯加热温度1200

1250℃;所述连续退火工序,预氧化段氧含量为100

2000pp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热轧工序,板坯加热温度1180

1200℃,在炉时间0.6

2.0h;所述连续退火工序,预氧化段氧含量为20

500ppm。
[0015]进一步的,所述热轧工序,热轧卷表面氧化铁皮厚度5

15μm,氧化铁皮连续分布,氧化铁皮与基板界面波动≤5μm,热轧板表面粗糙度Ra为1.5

2.0μm;所述酸轧工序,冷轧压下率35%

85%,冷轧粗糙度Ra为0.8

1.2μm,残铁控制≤120mg/m2,残油≤280mg/m2。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氧化铁皮与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层双相钢板的生产方法,生产过程包括热轧、酸轧、连续退火、涂镀工序,其特征在于,热轧工序:连铸板坯加热温度为1180

1260℃,在炉时间0.6~3.5小时;连续退火工序:预氧化段,气氛为氮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氧含量20

2000ppm,加热温度500

800℃,预氧化时间8~65s;均热段,气氛为N2和H2混合气体,其中H2含量3.5vol%~25vol%,露点

47~

8℃,加热温度720~850℃,均热时间25~135s;所述钢板化学成分含有C:0.08%~0.16%,Mn:1.51%~2.32%,Si:0.03%~0.21%,Al:0.21%~1.22%, Cr:0.11%~0.62%,S:0.001%~0.006%,P:0.012%~0.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层双相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化学成分为C 0.08%

0.16%,Mn 1.51%

1.95%,Si 0.03%

0.21%,Al 0.21%

1.22%,Cr 0.11%

0.62%,S 0.001%

0.006%,P 0.012%

0.22%, B 0.0001%

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层双相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化学成分为C 0.08%

0.16%,Mn 1.80%

2.32%,Si 0.03%

0.04 %,Al 0.30%

1.22%,Cr 0.11%

0.30%,Mo 0.001%

0.30%,S 0.001%

0.006%,P 0.012%

0.22%, 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层双相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化学成分为C 0.08%

0.14%,Mn 1.51%

1.95%,Si 0.03%

0.21%,Al 0.21%

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自柳齐建军孙力邝霜刘靖宝宋帅杨婷赵轶哲孙晓冉石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