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智远专利>正文

导线端子座的压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238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导线端子座的压线结构,是包括弯曲状夹线片及环状导电组件,该导电组件下侧设有两接电片,上侧朝异于接电片延伸方向一体设置有挡片,夹线片一端附近设置有穿孔,另端则弯曲至与穿孔的一侧接触,其中该穿孔于弯曲的该段接触的一侧设有具斜面的切刃缘,使得该切刃缘具有刀刃的切嵌效果,藉由上述具斜面的切刃缘的设置,当导线卡设于穿孔之中而受到外力拉扯时,具有刀刃般切嵌效果的切刃缘会由导线外侧切嵌入导线中,达到确实卡止导线效果,因此即使导线受到拉扯,亦不会由穿孔脱出,因此使用在导线端子座时,可以提高导线的结合效果,并防止松动及脱离的问题发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导线端子座的压线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能够提升导线与导线端子座结合时的稳定效果的压线结构,其可防止导线的松脱以达到紧密接合的目的。
技术介绍
请参看图7所示,既有使用于端子与导线连结用的导线端子座是包括有一侧具有开口的本体10,本体10内部设置有与本体10的开口连通的收容部11,而于开口的相邻侧的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收容部11连通的插口12及端子出口13,于收容部11中则定位设置有夹线片14及导电片15,该导电片15是一呈弯曲状的片体,其两端设有可由本体10的端子出口13延伸而出的接电片16,由导电片15中央朝异于接电片16延伸方向一体设置有挡片17,该夹线片14是由一弯曲状片体构成,于其一端附近设置有穿孔18,另端则弯曲至该穿孔18附近,组装时,是将导电片15的挡片17深入夹线片14的穿孔18中,使得挡片17夹置于夹线片14的穿孔18一侧及另端之间,再将导电片15及夹线片14一同置入本体10的收容部11中,使得夹线片14的穿孔18可对齐本体10的插口12,而导电片15的接电片16则由本体10的端子出口13延伸出本体10,最后再于本体10的开口处封一盖体19以使得导电片15及夹线片14固定在本体10之中。请参看图8所示,习用的导线端子座在与导线结合时,是先使用工具由本体10的插孔12伸入夹线片14的穿孔18一侧及挡片17之间,使得挡片17及夹线片14的穿孔18一侧形成有间隙,再将剥去外皮的导线20插入该间隙中,当取出工具后,导线20便会因为夹线片14弯曲结构的弹性恢复力紧密的夹置在夹线片14穿孔18一侧及挡片17之间。但是上述结构在使用时,由于穿孔18相对于挡片17的一侧边缘是与导线20的外侧呈平行的状态接触,因此当导线20受到外力拉扯时,仅靠夹线片14穿孔18的一侧与挡片17间的挟持力不足以稳定的固定导线20,导致导线20很-->有可能因为震动或挟持力的降低而由本体10的插孔12脱落,因此有待改进。另外,由于导电片15多是由材质较软,但导电效果佳的铜片制成,因此固定导线20时的定位效果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人有鉴于上述导线端子座在使用上的问题,乃积极的着手从事研发,以期可以改进上述既有结构的问题,经过不断的试验及努力,终于开发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固定导线于导线端子座之间的压线结构。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技术是包括弯曲状夹线片及环状导电组件,该导电组件下侧设有两接电片,上侧朝异于接电片延伸方向一体设置有挡片,夹线片一端附近设置有穿孔,另端则弯曲至与穿孔的一侧接触,其改良在于:该穿孔于弯曲的该段接触的一侧设有具斜面的切刃缘,使得该切刃缘具有刀刃的切嵌效果。藉由上述具斜面的切刃缘的设置,当导线卡设于穿孔之中而受到外力拉扯时,具有刀刃般切嵌效果的切刃缘会由导线外侧切嵌入导线中,达到确实卡止导线效果,因此即使导线受到拉扯,亦不会由穿孔脱出,因此使用在导线端子座时,可以提高导线的结合效果,并防止松脱问题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夹线片、导电组件及导线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夹线片、导电组件及导线的结合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夹线片、导电组件及导线的结合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导线受拉扯时,夹线片、导电组件及导线的结合剖视图。图6是图5的切刃缘部位放大剖视图。图7是习用导线端子座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习用导线端子座的使用状态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本体11--收容部12--插口13--端子出口14--夹线片15--导电片16--接电片17--压片18--穿孔19--盖体20--导线30--夹线片31--穿孔32--切刃缘40--导电组件41--接电片42--挡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导线端子座的压线结构是包括弯曲状夹线片30及环状导电组件40,该导电组件40下侧设有两接电片41,上侧朝异于接电片41延伸方向一体设置有挡片42,夹线片30一端附近设置有穿孔31,另端则弯曲至与穿孔31的一侧接触,其改良在于:该穿孔31于弯曲的该段接触的一侧设有具斜面的切刃缘32,使得该切刃缘32具有刀刃的切嵌效果。请参看图2至图4,由于本技术主要的重点在于夹线片30、导电组件40及导线20三者的结合关系,因此仅针对此三组件的关系进行说明。夹线片30及导电组件40在组装时,导电组件40上侧的挡片42是穿入夹线片30的穿孔31中而位于夹线片30异于穿孔31的另端与穿孔31中具有切刃缘32的一侧间,而当导线20插入穿孔31中时,导线20会受到挡片42的压挤朝向切刃缘-->32而被夹掣。请参看图5及6所示,当导线20受到外力拉扯时,由于切刃缘32具有刀刃般切嵌效果,因此会切嵌入导线20的金属线内部而将导线20稳固的卡死,因此,达到确实的卡止效果,因此即使导线20受到拉扯,亦不会由穿孔31脱出,故使用导线端子座时,可以提高导线20的结合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端子座的压线结构,是包括弯曲状夹线片及环状导电组件,该导电组件下侧设有两接电片,上侧朝异于接电片延伸方向一体设置有挡片,夹线片一端附近设置有穿孔,另端则弯曲至与穿孔的一侧接触,其特征在于:    该穿孔于弯曲的该段接触的一侧设有具斜面的切刃缘,使得该切刃缘具有刀刃的切嵌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端子座的压线结构,是包括弯曲状夹线片及环状导电组件,该导电组件下侧设有两接电片,上侧朝异于接电片延伸方向一体设置有挡片,夹线片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远
申请(专利权)人:吴智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