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的储能电池模块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717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的储能电池模块及制造方法,包括电池包外壳、一体化模块、单体电池、端板、可移动滑轨、连接片、BMU、正负端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电池化成前甚至注液烘烤前即安设计的电池模块组装而成,然后统一化成,化成后替换掉不合格的电芯,再进行分容和检测,每一步都将不合格的电芯进行替换,如此电池完成后,即以模块的形式流转至模组/pack线,再组装成最终的电池pack。如此即可使电池pack的生产周期缩短,并且基本消除了电池化成、老化、分容段等工装夹具,并且减少了pack制造的工序减少了pack线的投资成本,因此极大减少了制造成本。同时模块化的设计,也便于整个系统的运输、安装和维护,降低了储能系统的寿命周期成本。命周期成本。命周期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的储能电池模块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能电池模块,具体为一种一体化的储能电池模块及制 造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大型储能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锂离子电池大型储能领域,基本都是先将锂电池单体通过串并联 的方式先组合成模组,然后模组再通过或串或并的方式组装成电池包,电池 包再通过串并联方式组成电池簇,然后再将多个电池簇固定在集装箱中,组 成大型储能系统。由于电池模组和电池包需要用到大量的结构材料,并且电 池模组和电池包的制作周期较长且工艺复杂,且含有重复操作,因此也降低 了整个储能系统的制作效率,提高了制造成本。
[0003]随着储能市场的发展,用户要求储能系统能够具有更高的集中度,增加 单位体积内的储存能量,因此使用大型电池和减少储能系统中不提供能量存 储的结构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储能系统在增大体积能量密度的同 时,仍能满足结构强度、散热等技术要求。而储能项目对寿命和一致性的要 求更高,因此需要使用同批号的尽可能新鲜电池的电池组成,以保障一致性 和更高的初始可用容量。
[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的储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外壳(1),其呈方形筐状结构,且其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位于两端的正负端子(5),以及位于所述正负端子(5)两个端子之间的BMU(4);一体化模块(2),其设置有若干个,并安置在所述电池包外壳(1)的内部底板上,所述一体化模块(2)由多个并排设置的单体电池(21)、位于两端单体电池(21)外侧的端板(22)、以及连接在两端端板(22)同一侧边上的可移动滑轨(23),且所述一体化模块(2)的成化分容包括单电池化成分容和电池模块直接化成分容两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储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21)之间填充有保护棉或绝缘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储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模块(2)的单电池化成分容包括:将单体电池(21)的间距调整为与调节化成分容柜的针床间距相同,并将单体电池(21)正负极柱的位置与化成分容柜的针床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储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模块(2)进行电池模块直接化成分容的一种方式为并联化成分容:化成分容柜的针床与一体化模块(2)中的电池正负极柱位置对应,针床各对正负针之间处于并联关系,电压和电流与单体电池(21)的电压与电流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储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模块(2)进行电池模块直接化成分容的另一种方式为串联化成分容:在一体化模块(2)上安放电芯间的连接片(3),化成分容针床仅有与一体化模块(2)的总正输出和总负输出密接的正负针工作,其他仅起到压紧连接的作用,其电压和电流与一体化模块(2)的电压和电流相对应。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储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德华杨泽乾
申请(专利权)人:傲普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