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铣复合机床C轴的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81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铣复合机床C轴的驱动机构,包括消隙箱,所述消隙箱的上端安装有车铣分动箱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车铣分动箱的前侧,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车铣分动箱内设置有主输出轴,所述主输出轴上端延伸贯穿车铣分动箱的上端,所述主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上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套座,所述套座的外圆柱面上部套设有一号带轮,所述一号带轮设置在车铣分动箱的上方,所述套座的下端安装有一号驱动盘,所述一号驱动盘设置在车铣分动箱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满足车铣加工过程中的不同转速的需要,降低电机转速调节范围,充分发挥电机的性能,减少齿轮损耗,可以自动消除齿轮传动间隙,使用操作方便。使用操作方便。使用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铣复合机床C轴的驱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铣床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铣复合机床C轴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车铣复合机床,对车、铣两种不同加工工艺C轴的控制,一般采用两个变速箱分别驱动或双电机双变速箱共同驱动的方式。采用两个变速箱分别驱动的方式时,由于两个变速箱与工作台上的齿圈直接连接,造成了在车加工或铣加工时另一个变速箱也要跟随运转,两种加工工艺对转速有不同的要求(车加工时转速高,铣加工时转速低),且两种转速差距较大,对电机的转速调节要求范围很大,不利于发挥电机性能,且会加剧齿轮磨损;采用双电机双变速箱共同驱动的方式时,两个电机和变速箱需要同步运转,对数控系统要求高,同样存在车或铣加工时对电机转速调节要求范围很大的缺点。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满足车铣加工过程中的不同转速的需要,降低电机转速调节范围,充分发挥电机的性能,减少齿轮损耗,可以自动消除齿轮传动间隙,使用操作方便的车铣复合机床C轴的驱动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铣复合机床C轴的驱动机构,可以满足车铣加工过程中的不同转速的需要,降低电机转速调节范围,充分发挥电机的性能,减少齿轮损耗,可以自动消除齿轮传动间隙,使用操作方便。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车铣复合机床C轴的驱动机构,包括消隙箱,所述消隙箱的上端安装有车铣分动箱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车铣分动箱的前侧,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车铣分动箱内设置有主输出轴,所述主输出轴上端延伸贯穿车铣分动箱的上端,所述主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上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套座,所述套座的外圆柱面上部套设有一号带轮,所述一号带轮设置在车铣分动箱的上方,所述套座的下端安装有一号驱动盘,所述一号驱动盘设置在车铣分动箱的内腔中,所述主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中上部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有二号驱动盘和三号驱动盘,所述轴套的外圆柱面上套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安装在车铣分动箱的内壁上,所述主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中下部套设有顶套和蜗轮,所述蜗轮设置在车铣分动箱内,所述顶套的上端安装有四号驱动盘,所述蜗轮设置在顶套的下方,所述蜗轮的一侧传动连接有蜗杆,所述主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下部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一号驱动齿轮和二号驱动齿轮,所述消隙箱的上端穿插活动连接有一号传动轴和二号传动轴,所述一号传动轴和二号传动轴分别位于两个支架的后方,所述一号传动轴的下端和二号传动轴的下端均贯穿消隙箱的上内壁面并均与消隙箱的下内壁面活动连接,所述一号传动轴的外圆柱面上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一号传动齿轮和二号传动齿轮,所述二号传动轴的外圆柱面上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消隙机构和三号传动齿轮,所述一号驱动齿轮和二号驱动齿轮分别与消隙机构和二号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左右对称的两个所述支架
上分别穿插活动连接有一号副输出轴和二号副输出轴,所述一号副输出轴的下端和二号副输出轴的下端均贯穿消隙箱的上内壁面并均与消隙箱的下内壁面活动连接,所述一号副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上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一号输出齿轮和五号传动齿轮,所述二号副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上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二号输出齿轮和六号传动齿轮,所述六号传动齿轮与三号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五号传动齿轮与一号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一号输出齿轮和二号输出齿轮分别位于两个支架内,所述一号带轮的后方设置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二号带轮,所述二号带轮和一号带轮之间共同传动连接有皮带,所述车铣分动箱的一端安装有副电机,所述副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车铣分动箱的内腔中并与蜗轮固定连接。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7]使用时,主电机和副电机均处于运转状态,在机床对工件车削加工时,液压缸将轴套顶起,使轴套沿主输出轴上移,使二号驱动盘与一号驱动盘相配合传动连接,主电机通过二号带轮和皮带驱动一号带轮转动,一号带轮通过套座带动一号驱动盘转动,一号驱动盘通过二号驱动盘带动轴套转动,进而带动主输出轴转动,带动一号驱动齿轮和二号驱动齿轮转动,通过二号传动齿轮和消隙机构分别驱动一号传动轴和二号传动轴转动,然后,通过一号传动齿轮和三号传动齿轮分别驱动五号传动齿轮和六号传动齿轮转动,进而使一号副输出轴和二号副输出轴转动,驱动一号输出齿轮和二号输出齿轮转动,驱动C轴传动,满足车削时大扭矩要求;在机床对工件铣削加工时,液压缸将轴套下移,使轴套沿主输出轴下移,使三号驱动盘与四号驱动盘相配合传动连接,小功率的副电机通过蜗杆驱动蜗轮转动,带动主输出轴转动,带动一号驱动齿轮和二号驱动齿轮转动,通过二号传动齿轮和消隙机构分别驱动一号传动轴和二号传动轴转动,然后,通过一号传动齿轮和三号传动齿轮分别驱动五号传动齿轮和六号传动齿轮转动,进而使一号副输出轴和二号副输出轴转动,驱动一号输出齿轮和二号输出齿轮转动,驱动C轴传动,满足铣削时高传动精度要求;通过液压缸驱动轴套在主输出轴上进行上下移动,在轴套上移时,使一号驱动盘与二号驱动盘传动连接,接入主电机,进行驱动,为大扭矩的车削加工提供动力,在轴套下移时,三号驱动盘和四号驱动盘传动连接,接入副电机,进行驱动,为高传动精度的铣削加工提供动力,从而起到分别控制的作用,便于驱动调节,减小电机的调节范围,充分发挥主电机和副电机的驱动性能,减少齿轮的磨损。
[000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消隙机构包括太阳轮,所述太阳轮的下端设置有四号传动齿轮,所述四号传动齿轮与一号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太阳轮和四号传动齿轮均套设在二号传动轴的外圆柱面上,所述太阳轮和四号传动齿轮之间共同传动连接有消隙齿轮,所述四号传动齿轮的上端安装有顶环,所述顶环设置在消隙齿轮的外侧,所述顶环的上端安装有压盖,所述压盖的下端设置有胀紧套和压环,所述胀紧套的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胀紧套配合在一起,内外两个所述胀紧套分别与顶环和压环接触,所述压环与消隙齿轮的上端活动连接。
[000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消隙齿轮设置有多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消隙齿轮为齿轮轴结构。
[0010]通过消隙齿轮,可以扭转太阳轮和四号传动齿轮的相对角度,可以起到消隙的作用,自动消除齿轮传动的间隙,不需要拆开本装置来进行消隙作业,使用操作方便。
[00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套与主输出轴的连接为活动连接,所述轴套通过键与主输出轴传动连接。
[0012]在轴套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主输出轴转动,实现动能的传递,为车铣加工传输动能,同时,可以使液压缸能带动轴套上下移动,使二号驱动盘和三号驱动盘分别与一号驱动盘和四号驱动盘传动连接,且这两个传动连接不会同时进行,从而可以分别接入主电机和副电机,实现了分别控制。
[00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一号驱动盘与二号驱动盘相配合,所述三号驱动盘与四号驱动盘相配合。
[0014]通过一号驱动盘与二号驱动盘传动连接,可以接入主电机,使主电机起到驱动的作用,进行车削加工,通过三号驱动盘与四号驱动盘,可以接入副电机,使副电机起到驱动的作用,进行铣削加工,实现的主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铣复合机床C轴的驱动机构,包括消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隙箱的上端安装有车铣分动箱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车铣分动箱的前侧,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车铣分动箱内设置有主输出轴,所述主输出轴上端延伸贯穿车铣分动箱的上端,所述主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上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套座,所述套座的外圆柱面上部套设有一号带轮,所述一号带轮设置在车铣分动箱的上方,所述套座的下端安装有一号驱动盘,所述一号驱动盘设置在车铣分动箱的内腔中,所述主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中上部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有二号驱动盘和三号驱动盘,所述轴套的外圆柱面上套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安装在车铣分动箱的内壁上,所述主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中下部套设有顶套和蜗轮,所述蜗轮设置在车铣分动箱内,所述顶套的上端安装有四号驱动盘,所述蜗轮设置在顶套的下方,所述蜗轮的一侧传动连接有蜗杆,所述主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下部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一号驱动齿轮和二号驱动齿轮,所述消隙箱的上端穿插活动连接有一号传动轴和二号传动轴,所述一号传动轴和二号传动轴分别位于两个支架的后方,所述一号传动轴的下端和二号传动轴的下端均贯穿消隙箱的上内壁面并均与消隙箱的下内壁面活动连接,所述一号传动轴的外圆柱面上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一号传动齿轮和二号传动齿轮,所述二号传动轴的外圆柱面上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消隙机构和三号传动齿轮,所述一号驱动齿轮和二号驱动齿轮分别与消隙机构和二号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左右对称的两个所述支架上分别穿插活动连接有一号副输出轴和二号副输出轴,所述一号副输出轴的下端和二号副输出轴的下端均贯穿消隙箱的上内壁面并均与消隙箱的下内壁面活动连接,所述一号副输出轴的外圆柱面上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一号输出齿轮和五号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可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正邦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