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湿法脱硫后烟囱内筒壁冷凝液沿烟囱壁逃逸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661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湿法脱硫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防止湿法脱硫后烟囱内筒壁冷凝液沿烟囱壁逃逸的装置,烟囱左侧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工作箱,工作箱内开设有工作腔,工作腔顶部设置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内设置有移动机构,工作腔顶部左侧设置有防磨机构,动力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和转动杆,电机固定连接于工作腔顶部中间。该防止湿法脱硫后烟囱内筒壁冷凝液沿烟囱壁逃逸的装置,通过设置在过滤块,当法脱硫后烟囱内筒壁冷凝液沿烟囱壁逃逸时,冷凝液接触过滤块,从而可以防止冷凝液继续向上流动,即使冷凝液向上继续流动,接触过滤网时,可以将过滤网吸入,防止冷凝液掉落。防止冷凝液掉落。防止冷凝液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湿法脱硫后烟囱内筒壁冷凝液沿烟囱壁逃逸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湿法脱硫
,具体为防止湿法脱硫后烟囱内筒壁冷凝液沿烟囱壁逃逸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湿法脱硫,特点是脱硫系统位于烟道的末端、除尘器之后,脱硫过程的反应温度低于露点,所以脱硫后的烟气需要再加热才能排出。由于是气液反应,其脱硫反应速度快、效率高、脱硫添加剂利用率高,如用石灰做脱硫剂时,当Ca/S=1时,即可达到90%的脱硫率,适合大型燃煤电站的烟气脱硫。但是,湿法烟气脱硫存在废水处理问题,初投资大,运行费用也较高。
[0003]在进行湿法脱硫时会有冷凝液沿着烟囱壁向上逃逸,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湿法脱硫后烟囱内筒壁冷凝液沿烟囱壁逃逸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止湿法脱硫后烟囱内筒壁冷凝液沿烟囱壁逃逸的装置,包括烟囱,所述烟囱左侧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开设有工作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湿法脱硫后烟囱内筒壁冷凝液沿烟囱壁逃逸的装置,包括烟囱(1),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1)左侧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工作箱(3),所述工作箱(3)内开设有工作腔(4),所述工作腔(4)顶部设置有动力机构(5),所述动力机构(5)内设置有移动机构(6),所述工作腔(4)顶部左侧设置有防磨机构(7);所述动力机构(5)包括有电机(501)、第一皮带轮(502)、皮带(503)、第二皮带轮(504)和转动杆(505),所述电机(501)固定连接于工作腔(4)顶部中间,所述电机(501)有输出轴,所述第一皮带轮(502)固定连接于电机(501)输出轴,所述皮带(503)右端传动连接于第一皮带轮(502),所述第二皮带轮(504)传动连接于皮带(503)左端,所述转动杆(505)固定连接于第二皮带轮(504)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湿法脱硫后烟囱内筒壁冷凝液沿烟囱壁逃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6)包括有滚珠螺母副(601)、过滤块(602)、滑槽(603)、滑轮(604)、过滤网(605)和丝杆(606),所述滚珠螺母副(601)外壁固定连接于转动杆(505)内底部,所述丝杆(606)螺纹连接于滚珠螺母副(601)中心,所述过滤块(602)固定连接于丝杆(606)底端,所述滑槽(603)固定连接于过滤块(602)内左侧中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士军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润弘玻璃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