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空间错位型材的转角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47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空间错位型材的转角接头,所述转角接头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第一锁定组件和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至少部分弯曲。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合拢形成滑槽状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合拢形成滑槽状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在平行面上的投影相交。其中,所述平行面为平行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延伸方向及第二夹持部的延伸方向的平面。转角接头连接相邻两根交叉跨越的型材,并实现空间上的跨越连接,以构成加强型框架结构,提高型材之间连接结合的紧密性。提高型材之间连接结合的紧密性。提高型材之间连接结合的紧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接空间错位型材的转角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空间错位型材的转角接头。

技术介绍

[0002]柔性半自动系统搭建需要管状型材及各类接头,然而,相互90度交叉的管状型材或单元的辅助加强连接时,往往由于两根型材之间具有间距而无法采用合拢式的接头固定连接,导致整体结构强度小,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空间错位型材的转角接头。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连接空间错位型材的转角接头,所述转角接头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锁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第一锁定组件、锁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的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至少部分弯曲,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合拢形成滑槽状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合拢形成滑槽状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在平行面上的投影相交,其中,所述平行面为平行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延伸方向及第二夹持部的延伸方向的平面。
[00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在平行面上的投影垂直。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垂直的第二弯曲部、自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端部凸出的第一卡接部和自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端部凸出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通过所述第一锁定组件锁定合拢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弯曲部通过所述第二锁定组件锁定合拢并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夹持部。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相交部位的面积小于所述倒角部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夹持件的一端与所述倒角部超出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端面相对设置。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倒角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相交部位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超出所述倒角部的端面相对设置。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弯曲部的表面凸出的夹持块、设于所述夹持块的夹持面及避让面,所述夹持面与所述避让面倾斜相交,所述夹持面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表面倾斜相交,所述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第一夹持部。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曲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长度。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卡接主体、凸出所述卡接主体端部的第三卡接部和凸出所述卡接主体侧壁的凸块,所述凸块抵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并远离所述卡接凸筋,所述第一锁定组件位于所述凸块和所述第三卡接部之间,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夹持部。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组件的锁定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的锁定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延伸方向。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穿插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锁定螺栓及连接于所述锁定螺栓的锁定螺母。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转角接头连接相邻两根交叉跨越的型材,并实现空间上的跨越连接,以构成加强型框架结构,提高型材之间连接结合的紧密性。转角接头合拢夹持锁定型材,对型材的固定及拆除方便。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转角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转角接头连接两根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转角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第一管状型材10;转角接头20;第一夹持件21;第一弯曲部211;第二弯曲部212;第一卡接部213;夹持面2131;避让面2132;夹持块2133;第二卡接部214;倒角部215;第二夹持件22;卡接主体221;凸块222;第三卡接部223;第三夹持件23;第一锁定组件24;锁定螺栓241;锁定螺母242;第二锁定组件25;第一夹持部26;第二夹持部27;第二管状型材30;管体31;卡接凸筋32;弧形曲面321;第一卡接面322;第二卡接面3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空间错位型材的转角接头20,该转角接头20用于连接处于不同平面的两根型材,以使两根型材互相依托连接,为方便区分表述两根型材分别定义为第一管状型材10和第二管状型材30。
[0024]转角接头20包括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第三夹持件23、锁定连接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的第一锁定组件24、锁定连接第一夹持件21和第三夹持件23的第二锁定组件25,第一夹持件21至少部分弯曲。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合拢形成滑槽状的第一夹持部26,第一夹持件21和第三夹持件23合拢形成滑槽状的第二夹持部27,第一夹持部26和第二夹持部27分别位于第一夹持件21的两端。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两个零件组装合拢,以夹持型材。其中,第一夹持部26分别由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合拢构成的夹持凹槽结构,第二夹持部27分别由第一夹持件21和第三夹持件23合拢构成的夹持凹槽结构。第一夹持部26夹持连接于第一管状型材10的外周壁,且第一管状型材10能够沿转
角接头20移动调节,近似地,第二夹持部27夹持连接第二管状型材30,第一管状型和第二管状型材30间隔分布且不处于同一平面。第一管状型材10和第二管状型材30上下交错分布,第一夹持部26和第二夹持部27背对设置,以分别夹持上下分布的两根型材,连接效果好。
[0025]第一夹持部26和第二夹持部27在平行面上的投影相交,其中,平行面为平行于第一夹持部26的延伸方向及第二夹持部27的延伸方向的平面。第一夹持部26的延伸方向即为第一管状型材10的长度方向,第二夹持部27的延伸方向即为第二管状型材30的长度方向,平行面平行于第一管状型材10和第二管状型材30。第一夹持部26和第二夹持部27在平行面上的投影相交,两者的相交角度可根据所应用的场景适应性调整,如,第一夹持部26和第二夹持部27的相交角度设置为45度~90度,具体为,45度、60度、90度等相交角度。其中,相交角度为90度时,第一夹持部26和第二夹持部27在平行面上的投影垂直。
[0026]转角接头20连接相邻两根交叉跨越的型材,以构成加强型框架结构,提高型材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空间错位型材的转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接头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锁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第一锁定组件、锁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的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至少部分弯曲,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合拢形成滑槽状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合拢形成滑槽状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在平行面上的投影相交,其中,所述平行面为平行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延伸方向及第二夹持部的延伸方向的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在平行面上的投影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垂直的第二弯曲部、自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端部凸出的第一卡接部和自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端部凸出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通过所述第一锁定组件锁定合拢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弯曲部通过所述第二锁定组件锁定合拢并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夹持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相交部位的面积小于所述倒角部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金玉郑汭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汇燊金属线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