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25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LCD背光模组、前壳、导电流体、粘合剂;所述LCD背光模组包括:铁框和背光源本体,所述背光源本体设置于所述铁框内;所述LCD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前壳内;所述LCD背光模组的侧表面设置有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用于连接所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所述导电流体设置于所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之间;在某些实施过程中通过电离后的导电流体来实现LCD背光模组的铁框与前壳的导通接地,不影响LCD背光模组的性能,同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导电流体,调整接地效果。接地效果。接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讯
,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业界对于LCD铁框与前壳接地的方式上主要采取的是贴导电泡棉的方式,即在前壳LCD仓里找两处或者四处贴上导电泡棉,屏幕点胶后导电泡棉上面顶在LCD的铁框上,下面顶在前壳合金上,从而实现了铁框和前壳的导通接地。贴导电泡棉会对LCD造成局部压力。为避免反弹力过大,一般导电泡棉面积都选的比较小,这样LCD就会在有导电泡棉的小面积区域上承受反弹力,从而形成局部白团。LCD会受力不均。因天线在整机上的分布不同,前壳合金在整机上的形状也不是对称的,而导电泡棉只能压在合金区域,所以会造成LCD承受的导电泡棉反弹力左右上下不均衡,导致在跌落翻滚等可靠性测试时,LCD从受力最大的地方脱开。因LCD是非常敏感的部件,受力后特别容易顶出白团,所以对采用的导电泡棉要求非常高。导致了导电泡棉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因此如何提出一种不影响LCD性能的低成本的LCD铁框与前壳接地的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影响LCD性能的情况下,实现LCD铁框与前壳导通接地。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LCD背光模组、前壳、导电流体、粘合剂;所述LCD背光模组包括:铁框和背光源本体,所述背光源本体设置于所述铁框内;所述LCD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前壳内;所述LCD背光模组的侧表面设置有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用于连接所述LE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所述导电流体设置于所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之间。
[00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LCD背光模组、前壳、导电流体、粘合剂;所述LCD背光模组包括:铁框和背光源本体,所述背光源本体设置于所述铁框内;所述LCD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前壳内;所述LCD背光模组的侧表面设置有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用于连接所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所述导电流体设置于所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之间;在某些实施过程中通过填充电离后的导电流体来实现LCD背光模组的铁框与前壳的导通接地,在此种接地方式下,不影响LCD背光模组的性能,同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导电流体,调整接地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部分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部分结构的零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2]实施例一:
[0013]为了不影响LCD性能的情况下,实现LCD铁框与前壳导通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部分结构的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如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LCD背光模组10、前壳20、导电流体30、粘合剂40。
[0015]所述LCD背光模组10包括:铁框11和背光源本体12,所述背光源本体12设置于所述铁框11内。所述LCD背光模组20设置于所述前壳内。
[0016]所述LCD背光模组20的侧表面设置有粘合剂40,所述粘合剂40用于连接所述LED背光模组10和所述前壳20。
[001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可以为UV胶或者热熔胶,所述粘合剂通过点胶工艺在所述LCD背光模组的侧表面形成点胶胶圈。由于粘合剂只存在于LCD背光模组的侧表面,拆卸阶段只需从LCD背光模组侧面将粘合剂拆下,而不会损坏LCD背光模组,提高拆卸效率和整机返修效率,降低整机成本;同时LCD背光模组的侧表面的粘合剂能够阻止液体损坏屏幕,保护屏幕显示功能。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部分结构的零件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通孔60和堵孔贴膜70。所述前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向所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之间填充导电流体。所述导电流体为电解质溶液。
[0019]应当理解的是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完全或部分解离为离子的溶液。溶质即为电解质。具有导电性是电解质溶液的特性,酸、碱、盐溶液均为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靠电解质离解出来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地向对应电极移动并在其上放电而实现的。电解质导电属于离子导电,其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离子导电必定在电极界面发生电解作用,引起物质变化。通常依靠自由电子导电的金属导体为第一类导体,而称电解质溶液和熔体为第二类导体。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解质溶液可以采用强电解质,例如,强酸:HCl、HBr、HI、H2SO4、HNO3、HClO3、HClO4等;强碱:NaOH、KOH、Ba(OH)2、Ca(OH)2等;绝大多数可融性盐:如NaCl、(NH4)2SO4、Fe(NO3)3等。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电解质溶液仅用于举例说明,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上述电解质溶液。
[0021]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填充电解质溶液来实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之间的接地导通。而并非采用导电泡棉,导电泡棉上面顶在LCD背光模组的铁框上,下面顶在前壳
上,LCD背光模组就会在有导电泡棉的小面积区域上承受反弹力,从而形成局部白团。因天线在整机上的分布不同,前壳合金在整机上的形状也不是对称的,而导电泡棉只能压在合金区域,所以会造成LCD背光模组受力不均。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填充电解质溶液来实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之间的接地导通,就不存在接触面积受力不均的问题,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0022]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天线,天线的接地效果并非越大越好,天线的接地效果应当满足天线的调谐。因此,需要根据移动终端的天线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导电流体,所述导电流体的介质常数能够满足所述天线需要的接地效果。
[0023]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可采用带流量计的充填设备,进行导电流体的填充,从而可以判断导电流体的填充情况,进一步准确的填充导电流体待导电流体填充满所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之间后,在所述通孔远离所述LCD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有堵孔贴膜,封住所述通孔。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前壳为金属材质,优选的,所述前壳为合金材质。
[0025]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触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LCD背光模组、前壳、导电流体、粘合剂;所述LCD背光模组包括:铁框和背光源本体,所述背光源本体设置于所述铁框内;所述LCD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前壳内;所述LCD背光模组的侧表面设置有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用于连接所述LE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所述导电流体设置于所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向所述LCD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之间填充导电流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LCD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有堵孔贴膜,所述堵孔贴膜用于封住所述通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