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5832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33
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一种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用于Mini发光二极管。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侧边走线层,其中,灯板包括位置相对的线路面和非线路面,背板邻近非线路面设置,非线路面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多个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线路面上,并与线路面电连接,侧边走线层从线路面延伸至非线路面,且与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电子器件电连接。本申请的背光模组通过侧边走线层实现发光元件和电子器件分别设置于灯板的不同表面,同时避免了由于电子器件吸光在灯板上形成阴影,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均匀性、效率和使用性能。效率和使用性能。效率和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Mini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背光模组以及一种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液晶显示的技术发展中,背光模组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中,Mini LED背光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其对背光源区域控制的能力、减少背光的光学距离有所提高,进而实现高动态的对比度,具有弱化自发光技术的显著优势。
[0003]在传统的Mini LED背光模组中,基板的线路面除了放置有LED阵列,通常还放置有其他电子器件,而由于其他电子器件在背光会吸光,若其他电子器件占用面积太大会形成暗影,进而严重影响Mini LED的技术性能,而且其他电子器件占用面积太大还会导致无法放置如连接器等面积较大的元件。因此,传统的Mini LED背光模组存在连接器和其余电子元件不能设置在灯板不同表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Mini LED的背光模组以及一种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其通过将发光元件与电子器件分别安装在灯板的两个相对表面,通过所述背光模组的侧边走线层将发光元件与电子器件导通,提升所述背光模组的使用性能。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侧边走线层,其中,所述灯板包括位置相对的线路面和非线路面,所述背板邻近所述非线路面设置,即所述非线路面朝向所述背板,所述非线路面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多个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线路面上,并与所述线路面电连接,所述侧边走线层从所述线路面延伸至所述非线路面,且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和多个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以实现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与多个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灯板包括第一灯板、第二灯板和走线引出区,所述第一灯板和所述第二灯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灯板背对所述第二灯板的一侧为所述线路面,所述第二灯板背对所述第一灯板的一侧为所述非线路面,所述第一灯板的长度大于第二灯板的长度,所述走线引出区位于所述第二灯板的一端,用于引出所述侧边走线层。
[0007]可选地,所述侧边走线层由所述走线引出区引出,所述侧边走线层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走线引出区向靠近所述线路面的方向弯折延伸至所述线路面的边缘处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走线引出区向靠近所述非线路面的方向弯折延伸至所述非线路面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侧边走线层用于实现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防吸光层,所述防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线路面上,所述防吸光层为反光膜层,所述防吸光层远离所述线路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
深度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高度,每个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对应的凹槽内,且与所述线路面电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防吸光层,所述防吸光层为反射片,所述防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线路面上,且所述防吸光层对应所述发光元件位置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深度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高度,多个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线路面电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电子器件包括连接器和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和所述连接器均设置于所述非线路面上,所述连接器穿过所述背板与外部接口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电子元件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电连接,或者,所述电子元件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电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电子器件包括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设置于所述非线路面上,且所述电子元件直接与第二连接段电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灯板为双层玻璃基,所述侧边走线层为聚酰亚胺配向膜。
[0013]第二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0014]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线路面,且位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上方,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线路面的一侧。
[0015]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中,所述灯板包括位置相对的线路面和非线路面,所述非线路面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多个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线路面上,并与线路面电连接,所述侧边走线层从所述线路面弯折延伸至所述非线路面,实现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与多个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防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线路面上,实现了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电子器件分别安装排布于所述线路面与所述非线路面上,提升所述背光模组的使用性能。同时,所述防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线路面上,实现所述发光元件透光功能,保证了亮度不会丢失,也不会有光路折射到所述灯板的非线路面,从而避免了由于所述电子器件吸光在所述灯板上形成阴影,解决了电子器件吸光造成的光学不均匀性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所述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光学效率和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0

背光模组,10

背板,20

灯板,21

线路面,23

非线路面,24

第一灯板,25

第二灯板,27

走线引出区,30

发光元件,40

防吸光层,50

侧边走线层,52

第一连接段,54

第二连接段,60

电子器件,64

连接器,66

电子元件,1000

显示装置,300

显示面板,400

光学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3]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板和多个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包括位置相对的线路面和非线路面,所述背板邻近所述非线路面设置,所述非线路面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多个所述发光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线路面上,并与所述线路面电连接,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侧边走线层,所述侧边走线层从所述线路面延伸至所述非线路面,且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和多个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包括第一灯板、第二灯板和走线引出区,所述第一灯板和所述第二灯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灯板背对所述第二灯板的一侧为所述线路面,所述第二灯板背对所述第一灯板的一侧为所述非线路面,所述第一灯板的长度大于第二灯板的长度,所述走线引出区位于所述第二灯板的一端,用于引出所述侧边走线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走线层由所述走线引出区引出,所述侧边走线层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走线引出区向靠近所述线路面的方向弯折延伸至所述线路面的边缘处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走线引出区向靠近所述非线路面的方向弯折延伸至所述非线路面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侧边走线层用于实现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防吸光层,所述防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线路面上,所述防吸光层为反光膜层,所述防吸光层远离所述线路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高度,每个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对应的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刚李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