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603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包括:获取路面内部雷达图像;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隐形病害的病害类型;根据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确定隐形病害位置;根据所述病害类型,确定注浆施工方案;根据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对隐形病害位置进行注浆施工;本申请可以分析道路中隐形病害的具体情况,将病害划分类型,并根据不同的病害类型,制定不同的注浆施工方案;本申请对病害的定位准确,采用不同的注浆施工方案,提高病害处理的效果;本申请确定了不同病害类型的具体标准,提高了对病害处理的效率;本申请避免了对路面进行钻芯取样再进行判定,减少了对路面的破坏,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道路病害检测
,尤其是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道路网络,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同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养护任务日益繁重。道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面层、基层和底基层,所述面层包括面层上部分和面层下部分,所述基层包括上基层和下基层;在越来越多的公路养护方案确定以及性能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路面结构隐性病害数据的支撑,包括沥青面层内部裂缝、松散、脱空、基层的开裂以及桥头搭板下的脱空等。
[0003]目前,对道路中病害的检测与维护主要使用钻芯取样技术,挖除松散的基层与道路面层,对路基或底基层进行重新压实,达到设计强度后重新铺筑路面。但是这种方法一方面会破坏路面,另一方面该处治方法需要封闭交通,造成交通拥堵,同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处理道路隐形病害时,使用钻芯取样技术时对路面造成破坏,造成的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包括:获取路面内部雷达图像;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隐形病害的病害类型;所述病害类型包括裂缝型病害、层间不良型病害和松散型病害;所述裂缝型病害包括上下发展中间无裂缝型、上下发展中间裂缝局部贯穿型、完全贯穿型和自上而下型;根据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确定隐形病害位置;根据所述病害类型,确定注浆施工方案;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包括布孔,若所述病害类型为裂缝型病害,选择一字型布孔,布孔的间距为0.55米;若所述病害类型为层间不良型病害,选择梅花桩布孔,布孔的间距为1.5米;若所述病害类型为松散型病害,选择梅花桩布孔,布孔的间距为0.75米;根据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对隐形病害位置进行注浆施工。
[0006]可选的,所述获取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分析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隐形病害的发展层位、种类、严重程度及范围。
[0007]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隐形病害的病害类型中,所述预设规则为: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的整个横断面上,面层上部分出现开裂,面层中下部分均无裂缝,基层呈现贯穿开裂,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上下发展中间无裂缝型;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的整个横断面上,裂缝基本完全贯穿,仅局部存在中
部未开裂,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上下发展中间裂缝局部贯穿型;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的整个横断面上,裂缝完全贯穿,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完全贯穿型;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的整个横断面上,裂缝仅有面层出现开裂,其他地方均完好,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自上而下型;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的垂直切片图像上存在高亮抛物线或小范围的高亮同相轴,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层间不良型病害;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面层、基层或底基层出现多个孔洞,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松散型病害。
[0008]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确定隐形病害位置,包括:以病害位置的最大范围为基准向外扩展50cm,形成一块矩形区域作为施工区域。
[0009]可选的,所述注浆施工方案还包括:施工准备、雷达探缝、钻孔、清孔、预埋密封圈、注浆和恢复路面。
[0010]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对隐形病害位置进行注浆施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布孔位置用喷漆做标记。
[0011]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对隐形病害位置进行注浆施工,包括:对标记位置进行钻孔;钻孔使用的钻头直径为20mm,钻孔角度保持垂直;当隐形病害位于上基层和下基层层间以上时,打孔深度为40cm;当隐形病害位于下基层和底基层层间以上时,打孔深度为55cm。
[0012]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对隐形病害位置进行注浆施工,还包括:将涂有润滑剂的密封圈预埋至孔洞,利用冲击电锤将密封组件下埋,埋深为14cm;每间隔4个孔预留一个孔洞作为排气孔。
[0013]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对隐形病害位置进行注浆施工,还包括:预埋好密封圈后,利用特制枪头穿过密封圈中心,使得枪头插入牢固且连接紧密。
[0014]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对隐形病害位置进行注浆施工,还包括:注浆开始后,观测注浆孔洞以及周边路面变化情况;表面溢浆时,停止注浆;注浆结束后,关闭注浆阀门;采用软木塞封孔稳压3~5min,注浆压力为0.2兆帕。
[001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包括:获取路面内部雷达图像;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隐形病害的病害类型;根据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确定隐形病害位置;根据所述病害类型,确定注浆施工方案;根据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对隐形病害位置进行注浆施工。
[0016]本申请可以分析道路中隐形病害的具体情况,将病害划分类型,并根据不同的病害类型,制定不同的注浆施工方案;本申请对病害的定位准确,采用不同的注浆施工方案,提高病害处理的效果;本申请确定了不同病害类型的具体标准,提高了对病害处理的效率。本申请避免了对路面进行钻芯取样再进行判定,减少了对路面的破坏,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处理道路隐形病害时,使用钻芯取样技术时对路面造成破坏,造成的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
[0020]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参见图1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101,获取路面内部雷达图像。具体的,使用三维探地雷达获取路面内部雷达图像,选取路面表面较为明显的病害,比如裂缝、沉陷、龟裂等,以病害为中心选取一定范围对道路进行三维探地雷达检测,获取道路内部结构的雷达图像,检测速度控制在30km/h以下,测面选择沿行车方向、半幅覆盖进行检测。
[0021]步骤102,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隐形病害的病害类型。所述病害类型包括裂缝型病害、层间不良型病害和松散型病害。所述裂缝型病害包括上下发展中间无裂缝型、上下发展中间裂缝局部贯穿型、完全贯穿型和自上而下型。
[0022]步骤103,根据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确定隐形病害位置。具体的,结合RTK基准站、测距轮或GPS的联合定位现场放样实现精准定位。
[0023]步骤104,根据所述病害类型,确定注浆施工方案。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包括布孔,若所述病害类型为裂缝型病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路面内部雷达图像;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隐形病害的病害类型;所述病害类型包括裂缝型病害、层间不良型病害和松散型病害;所述裂缝型病害包括上下发展中间无裂缝型、上下发展中间裂缝局部贯穿型、完全贯穿型和自上而下型;根据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确定隐形病害位置;根据所述病害类型,确定注浆施工方案;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包括布孔,若所述病害类型为裂缝型病害,选择一字型布孔,布孔的间距为0.55米;若所述病害类型为层间不良型病害,选择梅花桩布孔,布孔的间距为1.5米;若所述病害类型为松散型病害,选择梅花桩布孔,布孔的间距为0.75米;根据所述注浆施工方案,对隐形病害位置进行注浆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分析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隐形病害的发展层位、种类、严重程度及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隐形病害精准定位及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隐形病害的病害类型中,所述预设规则为: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的整个横断面上,面层上部分出现开裂,面层中下部分均无裂缝,基层呈现贯穿开裂,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上下发展中间无裂缝型;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的整个横断面上,裂缝基本完全贯穿,仅局部存在中部未开裂,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上下发展中间裂缝局部贯穿型;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的整个横断面上,裂缝完全贯穿,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完全贯穿型;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的整个横断面上,裂缝仅有面层出现开裂,其他地方均完好,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自上而下型;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的垂直切片图像上存在高亮抛物线或小范围的高亮同相轴,判定所述病害类型为层间不良型病害;若在所述路面内部雷达图像中,面层、基层或底基层出现多个孔洞,判定所述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光来张志祥蔡文龙关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