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98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主要结构是由一绝缘本体、夹持板及复数个端子,以及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外壳所构成,其中,该夹持板是由连结部、延伸部及复数个双接点弹片所构成,该夹持板由后缘方向置入并固定于绝缘本体,并使延伸部贴合在绝缘本体后缘,该遮蔽外壳系由绝缘本体之前缘方向组装并包覆在绝缘本体外侧,且该遮蔽外壳延伸设有接触片可穿过该绝缘本体的沟槽,而与该夹持板的延伸部形成接触或轻微扣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技术领或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低电差动讯号显示接口的薄型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面板产品上的薄型插座连接器,一般又泛称为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连接器,其是焊固在电路板上,并与一挠性电路板导接,使挠性电路板得以电性连接至电路板上。由于其超薄型化的结构,使得该等连接器在结构设计上,特别是外层金属壳、讯号端子与接地组件的间的配置方式备受限制,还必须同时兼顾到连接器的夹持力及组件与组件的间的连结强度。通常外层金属壳是包覆于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外侧,用来增加绝缘本体强度,同时若使外层金属壳与接地组件形成接触,还可以有效的消除电磁波或是静电的影响。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092123863号中提到一种提升防磁及接地两机能的电连接器,其
技术实现思路
如图1所示1,在一种由接地板11、绝缘体12及外壳13所构成的连接器中,接地板11一侧延伸具有一接地弹簧部111,当各组件完成组装后,接地弹簧部111置于绝缘体12的裂缝121中,并向上弹性地抵触在外壳13一侧的面板131内面,使外壳13与接地板11形成电性导通,再藉由接地板11后侧的接地端子部112与外部电路板连接形成接地。但是,由于接地弹簧部111具有一向上的弹性角度,加工时不容易准确控制,若弹性角度过小,则组装后接地弹簧部111无法接触到面板131内面,若弹性角度过大,因外壳13与接地板11之间是反向组装,造成组装时接地弹簧部111容易撞到外壳13的边缘,造成接地板11的破坏。再者,习用技术中的接地板11两侧结构除了接地弹簧部111及接地端子部112外,大多还包括夹持部123等等部份,这使得接地板11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生产制造,同时也影响到绝缘体13结构及设计的复杂性。本技术即针对上述缺失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藉由本技术的改良,以达到便于组装、降低不良生产率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藉由本技术的改良,使遮-->蔽外壳与接地片的间能更有效的形成接触,以达到防电磁波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藉由本技术的改良,使各部组件设计简单化。为实现前列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主要结构是由一绝缘本体、夹持板及复数个端子,以及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外壳所构成,其中,该夹持板是由连结部、延伸部及复数个双接点弹片所构成,「该夹持板」由后缘方向置入并固定于绝缘本体,并使延伸部贴合于绝缘本体后缘,该遮蔽外壳是由绝缘本体的前缘方向组装并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且该遮蔽外壳延伸设有接触片可穿过该绝缘本体的沟槽,而与该夹持板的延伸部形成接触或轻微扣持。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薄型电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横向断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接地板部份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遮蔽外壳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图8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图号说明11接地板                111接地弹簧部112接地端子部           113夹持部12绝缘体                121裂缝13外壳                  131面板200电连接器20绝缘本体              21前缘22后缘                  23端子插槽24沟槽30端子                  31接触端32焊接端40夹持板                41接点弹片-->411延伸部            412穿孔413凸板              42连结部50遮蔽外壳           51固持部52接触片             521突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
技术实现思路
得以获得更具体的了解,现阐明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标详细说明如下。另外,除该详细描述外,本技术亦可广泛地施行于其它实施例中。图2、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分解图,其中,电连接器200主要是由一绝缘本体20、复数个端子30(未显示于图2中)、一夹持板40及遮蔽外壳50所构成。呈细长框体状的绝缘本体20,其前缘21具有连接插座(未标示)用来对接公端连接器,其后缘22上设有多个端子插槽23,以及后缘22邻近两端处设有贯穿于绝缘本体20的前缘21及后缘22方向的沟槽24。复数个端子30是各自独立插设于端子插槽23内的,其一接触端31向前缘21方向延伸另一焊接端32延伸于绝缘本体20外。夹持板40是由复数个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双接点弹片41、连结该等双接点弹片41的连结部42,及由连结部42两端向外延伸扩张的延伸部411所构成,该双接点弹片41是由端子插槽23穿设入绝缘本体20内并形成固持,使连结部42及延伸部411紧贴在绝缘本体20的后缘22上,且于延伸部411上各开设有一穿孔412,并使穿孔412正对于后缘22上的沟槽24。框体状的金属遮蔽外壳50,是由绝缘本体20的前缘21方向装入并包覆于绝缘本体20外侧,其邻近两端处设有用以与绝缘本体20干涉的固持部51其穿设于沟槽24内,且该固持部51再朝向绝缘本体20后缘22方向延伸出一接触片52,使接触片52前端一小部分穿出沟槽24并穿过夹持板40的穿孔412,与夹持板40形成接触。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局部放大剖视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固持部51及接触片52是穿过绝缘本体20的沟槽24后,与后缘22上的夹持板40形成接触。为使接触片52能确实与夹持板40达到接触,特在穿孔412侧缘上设一凸板413,并将穿孔412两端开设为圆孔状,使接触片52易进入穿孔412内,且必然与凸板413形成接触,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设计方式,使夹持板40不须有如习用技术第一图的接地弹簧部121的设计,减少了制程的不良,同时绝缘本体上用来穿设接地弹簧部121的沟槽也可省略,简化组件结构。-->再者,可以使接触片52与穿孔412间形成轻微干涉状态。如图6所示,在接触片52前缘一侧上加设一突点521,使接触片52易进入穿孔412内后,突点521可卡合于穿孔412的凸板413上,形成简单的干涉,使接触片52不易脱离穿孔412。还可以将接触片52前缘设计成如图7所示的分叉状,当接触片52进入穿孔44「412」内后,再将接触片52前缘的分叉部分弯曲加工以形成固定,或是采用图8所示的方式直接将接触片52前缘加工侧弯来形成固定,都可以达到本技术所要求的效果。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藉由将遮蔽外壳两侧的固持部向前延伸,再配合夹持板的简化设计,使遮蔽外壳与夹持板的间可以简单、确实的形成接触,并解决了习用技术上结构复杂且组装困难的缺点,有效的提高了制程效能,相较习知技术更具有新功效。本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是仅限定在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凡是与本技术的设计目的与所能达成的效果相同或相仿,或属本技术的变形或改良,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该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包含一绝缘本体、固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夹持板及复数个端子,以及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外壳,其特征是该夹持板由连结部、延伸部及复数个双接点弹片所构成,是由后缘方向置入该绝缘本体,使延伸部贴合于绝缘本体后缘上,该遮蔽外壳是由前缘方向包覆于绝缘本体,且该遮蔽外壳延伸设有接触片穿过该绝缘本体的沟槽而与该夹持板的延伸部形成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该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包含一绝缘本体、固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夹持板及复数个端子,以及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外壳,其特征是该夹持板由连结部、延伸部及复数个双接点弹片所构成,是由后缘方向置入该绝缘本体,使延伸部贴合于绝缘本体后缘上,该遮蔽外壳是由前缘方向包覆于绝缘本体,且该遮蔽外壳延伸设有接触片穿过该绝缘本体的沟槽而与该夹持板的延伸部形成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中该夹持板的延伸部上设有穿孔,该接触片在穿过该绝缘本体的沟槽且同时穿过该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冠仰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