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95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输入轴动力输出端和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均贯通设置于箱体内;输入轴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输入齿轮;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安装有输出齿轮;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外侧壁均对称套接安装有轴承座;箱体的外侧壁通过轴承间隔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侧壁,且与输入齿轮咬合安装有第一外侧齿轮;第一转轴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内侧齿轮;箱体的外侧壁间隔通入安装有伸缩顶杆;伸缩顶杆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套;轴承套内水平通入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动力输入端,且与第一内侧齿轮咬合安装有第二内侧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备缓冲功能以及齿轮咬合稳定的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齿轮咬合稳定的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齿轮咬合稳定的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

技术介绍

[0002]差速器是一种通过多组齿轮结构组装而成,且能实现输入轴与输出轴等比速的设备;在传统的同轴减速器中,常见的结构是利用伞形齿轮结构,主要引用在旋翼飞行器和船舶螺旋桨推行器中,这种结构形式,由于伞形齿轮的结构特性,在传动效率和工作寿命方面具有先天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缓冲功能以及齿轮咬合稳定的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和箱体;所述输入轴动力输出端和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均贯通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安装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外侧壁均对称套接安装有轴承座;所述箱体的外侧壁通过轴承间隔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且与所述输入齿轮咬合安装有第一外侧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内侧齿轮;所述箱体的外侧壁间隔通入安装有伸缩顶杆;所述伸缩顶杆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内水平通入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动力输入端,且与所述第一内侧齿轮咬合安装有第二内侧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动力输出端,且与所述输出齿轮咬合安装有第二外侧齿轮;所述伸缩顶杆的外侧壁对接安装有顶盘;所述顶盘的外侧壁对接安装有挤压弹簧;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且罩设于所述挤压弹簧上安装有限位套筒;所述第一内侧齿轮和第二内侧齿轮的内侧咬合安装有支撑齿轮。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座的下底面对称开设加工有凸板;所述凸板的上表面竖直贯通安装有定位螺杆。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对接安装有传动电机。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三个所述第一外侧齿轮呈等边三角的形状与所述输入齿轮咬合在一起。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三个所述第一内侧齿轮和三个所述第二内侧齿轮呈等边六角的形状与所述支撑齿轮咬合在一起。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三个所述第二外侧齿轮呈等边三角的形状与所述输出齿轮咬合在一起。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三个所述第一内侧齿轮与三个所述第二内侧齿轮的咬合深度为五厘米;三个所述第二外侧齿轮和输出齿轮的咬合深度为五厘米;所述挤压弹簧的压缩范围为零到四厘米。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内侧齿轮和第二内侧齿轮呈等边六角的形状与支撑齿轮咬合在一起,通过支撑齿轮的支撑咬合,可以使得齿轮之间咬合的稳定性更好;本技术方案通过轴承套套接安装有第二转轴,且在轴承套上设置有伸缩顶杆、顶盘和挤压弹簧,当设备运作震动幅度过大时,伸缩顶杆通过顶盘来压缩挤压弹簧,从而使得输出齿轮与第二外侧齿轮之间具备一定的缓冲减震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输入齿轮、输出齿轮、第一外侧齿轮、第一内侧齿轮、第二外侧齿轮和第二内侧齿轮来实现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等比速的反向转动,相较于传统伞形齿轮结构而言,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的安装空间更小,同时可以增加传动效率以及提高工作寿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输入轴;2、输出轴;3、输入齿轮;4、输出齿轮;5、箱体;6、轴承座;7、第一转轴;8、第一外侧齿轮;9、第一内侧齿轮;10、伸缩顶杆;11、轴承套;12、第二转轴;13、第二内侧齿轮;14、第二外侧齿轮;15、顶盘;16、挤压弹簧;17、限位套筒;18、支撑齿轮;19、凸板;20、定位螺杆;21、传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2和箱体5;输入轴1动力输出端和输出轴2的动力输入端均贯通设置于箱体5内;输入轴1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输入齿轮3;输出轴2的动力输入端安装有输出齿轮4;输入轴1和输出轴2的外侧壁均对称套接安装有轴承座6;箱体5的外侧壁通过轴承间隔安装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的外侧壁,且与输入齿轮3咬合安装有第一外侧齿轮8;第一转轴7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内侧齿轮9;箱体5的外侧壁间隔通入安装有伸缩顶杆10;伸缩顶杆10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套11;轴承套11内水平通入安装有第二转轴12;第二转轴12的动力输入端,且与第一内侧齿轮9咬合安装有第二内侧齿轮13;第二转轴12的动力输出端,且与输出齿轮4咬合安装有第二外侧齿轮14;伸缩顶杆10的外侧壁对接安装有顶盘15;顶盘15的外侧壁对接安装有挤压弹簧16;箱体5的外侧壁,且罩设于挤压弹簧16上安装有限位套筒17;第一内侧齿轮9和第二内侧齿轮13的内侧咬合安装有支撑齿轮18;轴承座6的下底面对称开设加工有凸板19;凸板19的上表面竖直贯通安装有定位螺杆20;输入轴1的动力输入端对接安装有传动电机21;三个第一外侧齿轮8呈等边三角的形状与输入齿轮3咬合在一起;三个第一内侧齿轮9和三个第二内侧齿轮13呈等边六角的形状与支撑齿轮18咬合在一起;三个第二外侧齿轮14呈等边三角的形状与输出齿轮4咬合在一起;三个第一内侧齿轮9与三个第二内侧齿轮13的咬合深度为五厘米;三个第二外侧齿轮14和输出齿轮4的咬合深度为五厘米;挤压弹簧16的压缩范围为零到四厘米。
[0017]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传动电机21带动输入轴1和输入齿轮3进行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外侧齿轮8和第一内侧齿轮9则进行逆时针转动,第二内侧齿轮13和第二外侧齿轮14则进行顺时针转动,输出轴2和输出齿轮4进行逆时针转动,因此输入轴1与输出轴2即可实现在同轴向上转动方向相异。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等比速反向助力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2)和箱体(5);所述输入轴(1)动力输出端和输出轴(2)的动力输入端均贯通设置于所述箱体(5)内;所述输入轴(1)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输入齿轮(3);所述输出轴(2)的动力输入端安装有输出齿轮(4);所述输入轴(1)和输出轴(2)的外侧壁均对称套接安装有轴承座(6);所述箱体(5)的外侧壁通过轴承间隔安装有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的外侧壁,且与所述输入齿轮(3)咬合安装有第一外侧齿轮(8);所述第一转轴(7)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内侧齿轮(9);所述箱体(5)的外侧壁间隔通入安装有伸缩顶杆(10);所述伸缩顶杆(10)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套(11);所述轴承套(11)内水平通入安装有第二转轴(12);所述第二转轴(12)的动力输入端,且与所述第一内侧齿轮(9)咬合安装有第二内侧齿轮(13);所述第二转轴(12)的动力输出端,且与所述输出齿轮(4)咬合安装有第二外侧齿轮(14);所述伸缩顶杆(10)的外侧壁对接安装有顶盘(15);所述顶盘(15)的外侧壁对接安装有挤压弹簧(16);所述箱体(5)的外侧壁,且罩设于所述挤压弹簧(16)上安装有限位套筒(17);所述第一内侧齿轮(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宏虞伟徐子恒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王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