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568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光学变焦马达包括沿光学变焦马达的光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容纳腔,且底座的一组相对的侧壁分别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透镜群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第一框架,第一框架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第三透镜群设置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并位于第一框架的一侧;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框架驱动连接,第二透镜群设置在第一框架上并随第一框架运动;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三透镜群沿光轴相对于第一框架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潜望式镜头使用性能差的问题。望式镜头使用性能差的问题。望式镜头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摄像技术的渐渐成熟,对镜头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产生了潜望式镜头,“潜望镜式变焦”镜头俗称“内变焦”镜头,由于光学变焦是在机身内部完成,所以可以很容易安装滤镜,无需额外安装镜头筒。潜望式摄像头区别于传统镜头的竖向排列方式,在手机内横向排放,并增加了光学转换部件,由光学变焦马达、镜头组、棱镜等组成,以特殊的光学三棱镜让光线折射进入镜头组,实现成像,能够达到较高的光学变焦倍数,使镜头能够清晰拍摄到更远处的景物。而现有的潜望式镜头仍存在连续变焦过程中磁干扰、推力不足、位移量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0003]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潜望式镜头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潜望式镜头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变焦马达,包括沿光学变焦马达的光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容纳腔,且底座的一组相对的侧壁分别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透镜群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第一框架,第一框架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第三透镜群设置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并位于第一框架的一侧;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且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框架驱动连接,以使第一框架能够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运动,第二透镜群设置在第一框架上并随第一框架运动;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三透镜群沿光轴相对于第一框架运动。
[0006]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群设置在第二开口与第二透镜群之间。
[0007]进一步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二框架,第三透镜群设置在第二框架上,第二框架吸附在第一框架上并随第一框架运动,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框架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三透镜群沿光轴相对于第一框架运动。
[0008]进一步地,当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框架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运动时,第二框架能够在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相对第一框架运动。
[0009]进一步地,第一框架对应容置部第二框架的部分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开口,以使第二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第三开口内。
[0010]进一步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导杆,两个导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口所在的底座的内侧壁和第二开口所在的底座的内侧壁连接,且两个导杆分别穿过第一框架,以使第一框架悬浮在容纳腔的内部。
[0011]进一步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一FPC板,第一FPC板设置在底座的内侧壁上;第一霍尔芯片,第一霍尔芯片设置在第一FPC板上;第一霍尔磁石,第一霍尔磁石对应第一霍尔芯片设置在第一框架上,且第一霍尔磁石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框架的运动方向相同。
[0012]进一步地,第一框架的周向侧壁具有多个与导杆配合的第一容置凹槽,导杆的至少一部分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容置凹槽的内部,第一框架的周向侧壁设置有第一吸磁板,在底座的内侧壁对应第一吸磁板设置有第一磁石;或者第一框架的周向侧壁设置有第二磁石,在底座的内侧壁对应第二磁石设置有第二吸磁板。
[0013]进一步地,第一框架的周向侧壁具有多个与导杆配合的第一容置凹槽,导杆的至少一部分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容置凹槽的内部,且底座的内侧壁对应第一霍尔磁石设置有第三吸磁板。
[0014]进一步地,第二框架具有第二容置凹槽,第二容置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导杆的长度方向相同,其中一个导杆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二容置凹槽。
[0015]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线圈,驱动线圈对应第二框架设置在第一框架上;驱动磁石,驱动磁石相对驱动线圈设置在第二框架上。
[0016]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FPC板,第二FPC板的至少一部分对应驱动磁石设置在第一框架的内侧壁上,且驱动线圈设置在第二FPC板上;第二霍尔芯片,第二霍尔芯片对应驱动磁石设置在第二FPC板上。
[0017]进一步地,第二FPC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段与底座的底面连接,第二段为弧形段,第三段的至少一部覆盖在第一框架的外表面,第四段对应驱动磁石设置在第一框架的内侧壁上,且驱动线圈和第二霍尔芯片均设置在第四段上。
[0018]进一步地,第三段为弯折结构。
[0019]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第四吸磁板,第四吸磁板与驱动磁石对应设置并设置在第四段和第一框架的内侧壁之间。
[0020]进一步地,第一FPC板的引脚端和第二FPC板的引脚端均伸出底座。
[0021]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丝杆,驱动电机与丝杆驱动连接;滑块,滑块设置在第一框架上,且滑块的至少一部分套设在丝杆上并能够沿丝杆的长度方向运动。
[0022]进一步地,驱动电机设置在底座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且第一框架对应驱动电机设置有避让缺口;和/或底座的内侧壁对应驱动电机设置有搭接凸起,搭接凸起与底座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驱动电机的定位凹口;和/或第一框架的外侧壁具有用于容置滑块的第三容置凹槽。
[0023]进一步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多个滚珠,第二框架上设置有多个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滑槽,第一框架对应多个第一滑槽设置有多个第二滑槽,且每个第一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滚珠,滚珠部分地凸出第一滑槽并与第二滑槽配合卡合,使第二框架通过滚珠相对第一框架沿光轴方向移动。
[0024]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群的边缘、第二透镜群的边缘、第三透镜群的边缘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凸起,底座、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均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安装凸起配合的安装槽。
[0025]进一步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沿光轴方向的两端面均设置有撞击凸台。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光学变焦马达。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装置。
[002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光学变焦马达包括沿光学变焦马达的光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底座、第一框架、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底座具有容纳腔,且底座的一组相对的侧壁分别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透镜群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第一框架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第三透镜群设置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并位于第一框架的一侧;第一驱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且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框架驱动连接,以使第一框架能够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运动,第二透镜群设置在第一框架上并随第一框架运动;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三透镜群沿光轴相对于第一框架运动。
[0029]使用本申请中的光学变焦马达时,由于具有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以及第三透镜群,同时,又由于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框架移动,从而使第一框架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光学变焦马达的光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群(10)、第二透镜群(20)、第三透镜群(30),所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底座(40),所述底座(40)具有容纳腔,且所述底座(40)的一组相对的侧壁分别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所述第一透镜群(10)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41)处;第一框架(50),所述第一框架(5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第三透镜群(30)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41)与所述第二开口(42)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50)的一侧;第一驱动装置(6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0)与所述第一框架(50)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框架(50)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41)和所述第二开口(42)之间运动,所述第二透镜群(20)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50)上并随所述第一框架(50)运动;第二驱动装置(7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0)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透镜群(30)沿所述光轴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50)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群(30)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42)与所述第二透镜群(2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二框架(80),所述第三透镜群(30)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80)上,所述第二框架(80)吸附在所述第一框架(50)上并随所述第一框架(50)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0)与所述第二框架(8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透镜群(30)沿所述光轴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50)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0)驱动所述第一框架(50)在所述第一开口(41)和所述第二开口(42)之间运动时,所述第二框架(80)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0)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框架(50)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50)对应容置部所述第二框架(80)的部分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开口(51),以使所述第二框架(8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三开口(51)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导杆(100),两个所述导杆(1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41)所在的所述底座(40)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开口(42)所在的所述底座(40)的内侧壁连接,且两个所述导杆(100)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框架(50),以使所述第一框架(50)悬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一FPC板(90),所述第一FPC板(90)设置在所述底座(40)的内侧壁上;第一霍尔芯片(91),所述第一霍尔芯片(91)设置在所述第一FPC板(90)上;第一霍尔磁石(92),所述第一霍尔磁石(92)对应所述第一霍尔芯片(91)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50)上,且所述第一霍尔磁石(9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框架(50)的运动方向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50)的周向侧壁具有多个与所述导杆(100)配合的第一容置凹槽(52),所述导杆(100)的至少一部分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凹槽(52)的内部,第一框架(50)的周向侧壁设置有第一吸磁板(500),在所述底座(40)的内侧壁对应所
述第一吸磁板(500)设置有第一磁石(93);或者第一框架(50)的周向侧壁设置有第二磁石,在所述底座(40)的内侧壁对应所述第二磁石设置有第二吸磁板。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50)的周向侧壁具有多个与所述导杆(100)配合的第一容置凹槽(52),所述导杆(100)的至少一部分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凹槽(52)的内部,且所述底座(40)的内侧壁对应第一霍尔磁石(92)设置有第三吸磁板。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80)具有第二容置凹槽(81),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高峰王建华唐利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