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试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563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阀门试压装置。阀门试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千斤顶、上盲板、下盲板、底座、试压主管、试压支管、第一连接件、联合管道和试压流体供给装置;底座与第一支撑架的底部连接,下盲板与底座连接,千斤顶连接在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和上盲板之间,上盲板和下盲板相对间隔设置;试压主管与第二支撑架连接,试压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每个试压支管的一端均与试压主管连通,每个试压支管的另一端均安装有第一连接件;下盲板上设有流体进口,试压主管的一端与流体供给装置连通,试压主管的另一端与联合管道的一端连通,联合管道的另一端与流体进口连通。口连通。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门试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阀门试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阀门试压是大型工艺安装装置中必不可少的施工项,且大型项目安装工程的阀门数量庞大,规格繁多。有一种千斤顶试压装置,包括支架,在支架的底端设置下盲板,下盲板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的上端设置千斤顶,千斤顶的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上盲板,在上盲板和下盲板之间的空间为阀门试压区域;对阀门进行试压时,将阀门放置在下盲板上,千斤顶带动上盲板将阀门压紧固定,然后再对阀门进行充液体试压即可。存在的问题是,千斤顶试压装置的操作过程复杂,适合大型阀门试压,对于阀门数量庞大、规格繁多的大型项目安装工程而言,试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阀门试压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于阀门数量庞大、规格繁多的大型项目安装工程而言,试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阀门试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千斤顶、上盲板、下盲板、底座、试压主管、试压支管、第一连接件、联合管道和试压流体供给装置;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连接,所述下盲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千斤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和所述上盲板之间,所述上盲板和所述下盲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试压主管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试压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试压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试压主管连通,每个所述试压支管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下盲板上设有流体进口,所述试压主管的一端与所述流体供给装置连通,所述试压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合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联合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流体进口连通。
[0005]可以将大型(例如:体积大、重量大)阀门固定在下盲板50上,然那后通过千斤顶带动上盲板下行将大型阀门压紧,从而将大型阀门固定,通过千斤顶可以对大型阀门进行稳定可靠的固定,从而可以保障大型阀门试压的准确性;可以将小型(例如:体积小、重量小)阀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试压支管连接,根据小型阀门的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采用第一连接件即可以实现稳定连接,方便阀门安装和拆卸;下盲板上安装大型阀门,同时,试压支管上安装小型阀门时,试压流体供给装置将试压流体供入试压主管内,然后试压流体可以由试压主管流入试压支管,从而进入小型阀门内,同时,试压流体由试压主管流入联合管道内,再由联合管道进入流体进口内,从而进入大型阀门内;然后根据规定进行试压即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阀门试压装置,可以实现同时对大型阀门和小型阀门试压,即对多种规格阀门同时试压,也可以对多数量的阀门同时试压,大大提高了试压效率,而且小型阀门通过第一连接件可以实现与试压支管的连接,操作方便,可以进一步提高试压效率。当然也可以选择性地分别独立对大型阀门和小型阀门进行试压,当对大型阀门进行独立试压时,将试压支管封堵,当对小型阀门进行独立式压时,将下盲板上的流体进口封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阀门试
压装置的灵活性高,可选择性高。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试压主管的长度方向,所述试压主管的两端均开口设置,两个所述开口处均设有第二连接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试压主管上设有总压力表,所述总压力表用于检测所述试压主管内的流体压力;所述阀门试压装置还包括联合阀门;所述联合阀门设置在所述联合管道上,以关闭或者打开所述联合管道。
[0008]进一步地,所述试压流体供给装置包括储液罐和动力泵;所述动力泵的进口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动力泵的出口与所述试压主管连通;至少在所述试压主管和所述动力泵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
[0009]进一步地,所述试压流体装置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试压主管连通;在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试压主管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试压主管与所述总压力表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总压力控制阀;所述试压主管上设有总泄压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试压主管的两侧分别连通有多个试压支管,多个所述试压支管沿所述试压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两个纵架、两个横架和多个竖架;两个所述纵架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横架相对设置,所述横架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架之间,每个所述横架上均连接有多个所述竖架,多个所述竖架沿所述横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纵架与所述试压主管连接,且在所述试压主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纵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距离为15mm

25mm,所述横架与所述试压支管连接,且在所述试压支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横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距离为15mm

25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盲板包括第一下盲板和第二下盲板;所述第一下盲板叠放在所述第二下盲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下盲板的中心设有流体进口,所述第一下盲板的靠近所述第二下盲板的边沿上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二下盲板的靠近所述第一下盲板的边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豁口相对应的第二豁口;所述第一下盲板和所述第二下盲板之间焊接;所述联合管道与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阀门试压装置还包括吊轨、立柱和阀门吊装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立柱相对设置,所述吊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吊轨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阀门吊装装置沿所述吊轨的长度方向滑设在所述吊轨上,所述试压主管位于所述吊轨的下方。
[0015]应当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和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者均是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并且未必限制本公开。并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主题。同时,说明书和附图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阀门试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的阀门试压装置中第一支撑架和千斤顶的主视图;
[0019]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支撑架和千斤顶的侧视图;
[0020]图4为图2所示的第一支撑架和千斤顶的俯视图;
[0021]图5为图1所示的阀门试压装置中试压主管和试压支管的主视图;
[0022]图6为图5所示的试压主管和试压支管的俯视图。
[0023]图标:10

第一支撑架;20

第二支撑架;30

千斤顶;40

上盲板;50

下盲板;60

底座;70

试压主管;80

试压支管;90

第一连接件;100

联合管道;110

储液罐;120

动力泵;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门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千斤顶、上盲板、下盲板、底座、试压主管、试压支管、第一连接件、联合管道和试压流体供给装置;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连接,所述下盲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千斤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和所述上盲板之间,所述上盲板和所述下盲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试压主管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试压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试压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试压主管连通,每个所述试压支管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下盲板上设有流体进口,所述试压主管的一端与所述流体供给装置连通,所述试压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合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联合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流体进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试压主管的长度方向,所述试压主管的两端均开口设置,两个所述开口处均设有第二连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门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压主管上设有总压力表,所述总压力表用于检测所述试压主管内的流体压力;所述阀门试压装置还包括联合阀门;所述联合阀门设置在所述联合管道上,以关闭或者打开所述联合管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门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压流体供给装置包括储液罐和动力泵;所述动力泵的进口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动力泵的出口与所述试压主管连通;至少在所述试压主管和所述动力泵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门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压流体装置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试压主管连通;在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试压主管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门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试压主管与所述总压力表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总压力控制阀;所述试压主管上设有总泄压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培万莹王天定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