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热处理钢轨踏面硬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5606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热处理钢轨踏面硬度的方法,属于钢轨轧制生产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冷却入口温度控制在7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热处理钢轨踏面硬度的方法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热处理钢轨踏面硬度的方法,属于冶金行业钢轨轧制生产


技术介绍

[0003]在线余热淬火是提升钢轨硬度性能最为经济有效的热处理方法,常见的冷却介质有水、压缩空气和气雾混合,主要生产流程为加热—轧制—热处理。通过热处理,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从而提升钢轨硬度性能。细化珠光体片间距需要增加钢轨冷却速度,而增加冷却强度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大冷却介质压力。在以水为介质的在线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当钢轨表面氧化铁皮较大较多时(氧化铁皮最大尺寸超过5mm、表面积占比超过5%),增加水压容易使钢轨在氧化铁皮处产生马氏体等不合格组织。实际生产中,当钢轨的踏面氧化铁皮最大尺寸超过5mm、表面积占比超过5%时,为了避免产生局部异常组织,往往设置较小水压,导致钢轨整体冷却强度不够,进而致使踏面硬度性能偏下限。
[0004]现有技术和公开专利中,在水为冷却介质的热处理生产中,当钢轨踏面氧化铁皮较大较多时,如何提升硬度的研究涉及较少。
[0005]如申请号为201910020036 .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消除R350LHT钢轨热处理黑斑的方法”,该方法在热处理工序中,前三组冷却段M1

M3冷却水压逐步增加,后六组冷却段M4

M9水压保持与M3水压大小相同。根据水温高低,辊道速度控制在0 .55m/s

0 .85m/s。该方法虽能有效消除异常组织,但是是针对钢轨表面状态正常良好的状态,并不适用于钢轨表面氧化铁皮较大较多的状态。
[0006]如申请号为201720753938.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钢轨热处理的表面除鳞装置”,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清除热处理钢轨表面氧化铁皮装置,但并未对热处理钢轨硬度提升、组织控制与氧化铁皮关系作说明,而且该专利技术清除氧化铁皮需要专门的设备,增加额外成本。
[0007]再如申请号为202011074845.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重轨钢全长余热淬火的热处理方法”、申请号为201610914511 .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钢轨的在线热处理方法和在线热处理系统”等以水或水雾为冷却介质的专利中,均未涉及钢轨表面氧化铁皮对冷却的影响,增加冷却强度时可能引起局部不合格组织生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热处理钢轨踏面硬度的方法,能在不增加额外设备投入前提下,使得表面氧化铁皮较大较多的钢轨水冷热处理后,踏面硬度在要求下限的基础上提升10HBW以上,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热处理钢轨踏面硬度的方法,包含轧制过程和冷却过程,所述冷却过程,冷却入口温度控制在750

820℃,冷却过程分为预冷却和实质冷却,钢轨预冷却从入口温度冷却至680

720℃,预冷却完毕后使钢轨的表面氧化铁皮最大尺寸控制在5mm以内、氧化铁皮表面积占比3%以下;实质冷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预冷却结束后至530

580℃,冷却速度2.5

4.0℃/s;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冷却结束至480

530℃,冷却速度1.5

2.5℃/s;之后空冷至室温。
[0010]预冷却水嘴喷水压力设置为5.0

7.0bar;实质冷却第一阶段水嘴喷水压力设置为3.0

5.0bar,实质冷却第二阶段水嘴喷水压力设置为1.5

3.0bar。
[0011]预冷却过程中,施加喷水冷却的喷嘴相隔间距按照钢轨行进的方向控制在1.0

2.0m,相邻的喷嘴间距是0.5m,每间隔1

3个喷嘴进行喷水冷却,此1

3个喷嘴关闭,以此实现施加喷水冷却的喷嘴间距调整。
[0012]冷却过程中钢轨行进速度为0.6

0.8m/s。
[0013]所述轧制过程,成品轧机的除鳞水水嘴喷水压力设置为12.0

15.0MPa。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在不增加额外设备投入前提下,使得表面氧化铁皮较大较多的钢轨水冷热处理后,踏面硬度在要求下限的基础上提升10HBW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通过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一种提高热处理钢轨踏面硬度的方法,包含轧制过程和冷却过程,所述冷却过程,冷却入口温度控制在750

820℃,冷却过程分为预冷却和实质冷却,钢轨预冷却从入口温度冷却至680

720℃,预冷却完毕后使钢轨的表面氧化铁皮最大尺寸控制在5mm以内、氧化铁皮表面积占比3%以下;实质冷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预冷却结束后至530

580℃,冷却速度2.5

4.0℃/s;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冷却结束至480

530℃,冷却速度1.5

2.5℃/s;之后空冷至室温。
[0017]预冷却水嘴喷水压力设置为5.0

7.0bar;实质冷却第一阶段水嘴喷水压力设置为3.0

5.0bar,实质冷却第二阶段水嘴喷水压力设置为1.5

3.0bar。
[0018]预冷却过程中,施加喷水冷却的喷嘴相隔间距按照钢轨行进的方向控制在1.0

2.0m,相邻的喷嘴间距是0.5m,每间隔1

3个喷嘴进行喷水冷却,此1

3个喷嘴关闭,以此实现施加喷水冷却的喷嘴间距调整。
[0019]冷却过程中钢轨行进速度为0.6

0.8m/s。
[0020]所述轧制过程,成品轧机的除鳞水水嘴喷水压力设置为12.0

15.0MPa。
[0021]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钢轨经过UF轧制后,表面氧化铁皮与钢轨基体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该空隙对水具有一定的贮存滞留作用,使得水对钢轨局部冷却强度增大。氧化铁皮越大越多,对水贮存滞留的作用越强烈、局部冷却强度越大,以至生成马氏体等异常组织。实践表明,当钢轨表面氧化铁皮最大尺寸不超过5mm、表面积占比3%以下时,该处氧化铁皮对水的贮存作用弱,加之钢轨内部产生返热,避免了该处冷却强度显著增大,从而抑制钢轨局部不合格组织的产生。
[0022]现场观察统计表明,如果成品轧机除鳞水压小于12Mpa时,轧制完毕后表面氧化铁皮容易与基体粘结。因此为了使氧化铁皮疏松、粘结力小,必须使成品轧机除鳞水压不小于
12Mpa。同时考虑到除鳞设备能力和防止水压过大造成钢轨过冷,成品轧机除鳞水压设置为12

15MPa。
[0023]预冷却作用是通过施加较大水压,达到清扫钢轨表面氧化铁皮的作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热处理钢轨踏面硬度的方法,包含轧制过程和冷却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过程,冷却入口温度控制在750

820℃,冷却过程分为预冷却和实质冷却,钢轨预冷却从入口温度冷却至680

720℃,预冷却完毕后使钢轨的表面氧化铁皮最大尺寸控制在5mm以内、氧化铁皮表面积占比3%以下;实质冷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预冷却结束后至530

580℃,冷却速度2.5

4.0℃/s;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冷却结束至480

530℃,冷却速度1.5

2.5℃/s;之后空冷至室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热处理钢轨踏面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冷却水嘴喷水压力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杰邓建军李玉谦李钧正顾双全陈立珂王旭崔恺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