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58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用以在横切套管轴线方向上接触连接电缆芯线,特别是通信技术的电缆芯线,该接触件由金属套管壳体制成,具有一个夹持槽,供夹持绝缘电缆芯线之用,套管中还有一个切入夹持式接触槽,供无需剥开包皮端接电缆芯线之用;还涉及制造该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方法。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套管壳体12的部分13径向弯曲到套管体12的内侧,并配以切入夹持式接触槽2,切入夹持式接触槽2对面的夹持槽3切入套管壳体中。(*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用以在切套管轴线方向上接触连接电缆芯线,特别是通信技术的电缆芯线,该接触件由金属套管壳体制成,具有一个夹持槽,供夹持绝缘电缆芯线之用,套管中还有一个切入夹持式接触槽,供无需剥开包皮端接电缆芯线之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造这种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方法。从联邦德国专利DE    3709376C1可以了解到上述那种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情况。该专利的接触件的壳体部分是从金属套管壳体切下,作为接触臂向套管内侧挠曲,由此形成切入夹持式接触槽。夹持绝缘电缆芯线的夹持槽是通过小间距配置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套管体的各端部边缘形成的。这里有这样的缺点:扩大绝缘电缆芯线的夹持槽时也会使无需剥开包皮端接电缆芯线用的切入夹持式接触槽扩大。这尤其是在将弯向套管内侧形成切入夹持式接触槽的各接触臂偏离靠近夹持槽的部位向内侧挠曲时,另外尤其是在绝缘包皮较厚、芯线直径小的电缆芯线在套管接触件处端接时,厚绝缘包皮使夹持槽扩大,因而使切入夹持式接触槽相应扩大,从而使该接触槽可能不能再与细导线接触。此外,可以看出,将各接触臂同时挠曲时,因而形成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槽宽时,现有技术的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从一个到下一个套管接触件的槽宽公差较大,因而实际上不可能制造出公差合格的接触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上述那种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使其切入夹持式接触槽不因扩大切入槽而受影响,而且能制造出公差小的接-->触槽。为达到这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规定,将套管壳体的一部分径向弯入套管内侧,并配以切入夹持式接触槽,并将切入夹持式接触槽对面的夹持槽开设在套管壳体上。这样,切入夹持式接触槽和夹持槽个个都由套管壳体上的切口形成,因而可以制成公差小的夹持槽和切入夹持式接触槽。另外,切入夹持式接触槽是在套管壳体的一部分上面,因而不会因扩大夹持槽而受影响。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是由金属片制成的,在弯成套管接触件之前,先用例如冲压法在金属片上开设夹持槽和接触槽。这样就可以同时冲压出边缘清晰的切入位置。只有在第二道工序中通过挠曲和卷绕形成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最后的套管形状。因此,套管壳体接收切入夹持式接触槽的部分可以作为套管壳体的端部部分,设计成e字形,且可以径向弯入套管内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切入夹持式接触槽的部分形成套管壳体的中心部分,套管外壳接收夹持槽,也接收切入位置,且毗邻中心部分的端部部分弯成半圆形,反向偏离直的中心部分。本专利技术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另外一些有益的实施例的特征如下: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部分(13)是套管壳体(15)的一个端部部分,且套管壳体(15)弯成e字形套管体(12,12′)。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部分(13″)是套管壳体(15)的中心部分,且套管壳体(15)弯制成S字形套管体(12″)。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部分(13,13′,13″)的径向长度与套管体(12,12′,12″)的内径相等。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套管壳体(15)的部分(13′)的径向长度大于套管体(12,12′,12″)的内径,且支撑在套管壳体(12)的接收部分(18)-->中。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套管壳体(15)的部分(13′)的径向长度与套管体(12,12′,12″)的内径相等,且部分(13)支撑在套管壳体(12′)切出的向内弯曲的耳片(21)。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套管壳体(12)弯制成S字形套管体(12″),中心部分(13″)是直的,且形成该径向部分,用以接收切入夹持式接触槽(2),且有待端接到其上的两个壳体部分形成弯曲的套管壳体(12″)。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套管壳体(12)在夹持槽(3)对面的部位形成锐利的切入部分(4),用以切割电缆芯线(5)的包皮。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夹持槽(3)为呈倒转U字形的切开部分(9)所包围,部分(9)的底部(10)与夹持槽(3)正交,部分(9)的臂(11)指向夹持槽(3)的入口部分(7),平行于夹持槽(3)。本专利技术的由金属片制造上述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属片(1)上切出特别是冲压出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槽(2)和夹持槽(3),并将呈e字形或S字形的金属片(1)弯制成套管体(12,12′,12″),接收切入夹持式接触槽(2)的部分(13,13′,13″)径向配置在套管体(12)内侧。上述的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可以独立装配在印刷电路板上,或与同类型设计的接触件或完全不同的接触件一起以端接或开路的结构形式插入接线板中。将电缆芯线压入夹持槽中,接触连接入切入夹持式接触槽中,并在应有的切入位置切除。接线可以借助于工具或闭合外壳的一个盖进行,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即插入该外壳的盖中。后者也可以叫做圆管形接触件。这种套管接触件是自我支撑式的,无需外壳来支撑或夹持电缆芯线,且可例如直接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套管接触件的夹持槽可以使电缆芯夹牢,无需将电缆芯移到切入夹持式夹持槽上。在清晰的切口边缘处接线时,无需事先将待接线的电缆芯线切成一定的长度,而-->是借助于没有活动部件的简单接线工具直接在套管接触件处分开。本套管接触件可以使直径0.32毫米与0.80毫米之间的铜导线妥善接触连接,这视乎套管接触件的直径而定。此外还可以接触连接绞合导线。接触槽在电缆芯线对面的位置可以取45和90度之间的叉式和角式位置。下面根据一些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图1    是第一实施例中e字形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顶视图。图2    是形成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套管壳体连同其所冲压成的接触槽、所冲压成的切入位置和所冲压成的夹持位置的金属片的展开图。图3    至12是e字形套管接触件的各种实施例。图13和14是S字形套管接触件的两个实施例。编号一览表1.金属片    15.套管壳体2.接触槽    16.横向轴线3.夹持槽    17.5的轴线4.切入位置    18.接收部分5.电缆芯线    19.孔6.入口部分    20.凹口7.入口部分    21.耳片8.弹簧耳片    22.壳体部分9.切口部分    23.壳体部分10.底部11.臂12.套管体13.部分14.线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按照图1和2的第一实施例,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扁平金属片1构成,在金属片1中,根据图2,在左手边开有一个接触槽2,在右手边开有夹持槽3,在中心处有一个切入位置4,这些都是在一次冲压工序中完成的。接触槽2具一定的宽度W,这视乎待端接的电缆芯线5的直径而定,且设有V字形入口部分6。夹持位置由一个宽度为Z的夹持槽3组成,且也没有V字形入口部分7,宽度Z经常比接触槽2的宽度W大。为在夹持槽3两侧形成弹性簧片8,在金属片1上冲压出一个U字形切口部分9,切口部分9的底部10在夹持槽3的内端成直角横切切口部分9,切口部分9的臂11在其入口部分7的方向上平行于夹持槽3延伸,如图2中所示。从图1    中可以看到,金属片1经过冲压工序之后,按图2弯制或卷成截面为圆形的套管体12,图2中的虚线14将部分13与其余的套管壳体15分开,部分13则如图1所示径向延伸入套管体12内侧。接触槽2配置在套管体12的中心,与套管体12的横向轴线16成α角配置。在套管体12垂直于横向轴线16配置的轴线17中设有夹持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用以在横切套管轴线方向上接触连接电缆芯线,特别是通信技术的电缆芯线,该接触件由金属套管壳体制成,具有一个夹持槽,供夹持绝缘电缆芯线之用,套管中还有一个切入夹持式接触槽,供无需剥开包皮端接电缆芯线之用;还涉及制造该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的方法。按照本专利技术,将套管壳体12的部分13径向弯曲到套管体12的内侧,并配以切入夹持式接触槽2,切入夹持式接触槽2对面的夹持槽3切入套管壳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91-9-13 P4130940.51、一种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用以在横切套管轴线方向上接触连接电缆芯线,特别是通信技术的电缆芯线,该接触件由金属套管壳体制成,具有一夹持槽,供夹持绝缘电缆芯线之用,套管中还有一个切入夹持式接触槽,供无需剥开包皮端接电缆芯线之用,其特征在于:套管壳体(15)的一部分(13,13′13″)径向弯入套管体(12,12′12″)内侧,且配有切入夹持式接触槽(2),夹持夹持式接触槽(2)对面的夹持槽(3)切入套管壳体(1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其特征在于,部分(13)是套管壳体(15)的一个端部部分,且套管壳体(15)弯成e字形套管体(12,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其特征在于,部分(13″)是套管壳体(15)的中心部分,且套管壳体(15)弯制成S字形套管体(1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其特征在于,部分(13,13′,13″)的径向长度与套管体(12,12′,12″)的内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切入夹持式套管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套管壳体(15)的部分(13′)的径向长度大于套管体(12,12′,12″)的内径,且支撑在套管壳体(12)的接收部分(18)中。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特尔格尔克安德雷简扎克
申请(专利权)人:克罗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