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帘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531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15
提供容易显现出帘线强度的钢帘线及其制造方法。将以在成为自由状态时卷绕直径(d)成为100mm以上的方式被控制了的线材(3a)捻合多根而形成侧股线(3),将芯股线(2)和多根侧股线(3)捻合或者无芯股线(2)地将多根侧股线(3)捻合而制造钢帘线(1),使得使用对将制造出的钢帘线(1)分解并取出的各侧股线(3)进行测定而得到的股线捻距并根据下述(1)式而算出的各侧股线(3)间的股线捻距的偏差V成为20%以下。偏差V=(股线捻距的最大值Px/股线捻距的最小值Pn)/股线捻距的平均值P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帘线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帘线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容易充分显现出帘线强度的钢帘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轮胎、输送带、橡胶软管等橡胶制品中,埋设有将钢丝捻合而成的钢帘线作为加强材料来使用。例如,使用在芯股线的外周面捻合有多根侧股线而成的股线构造的钢帘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将多根股线捻合而成的钢帘线中,即使是相同的规格,也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帘线强度(断裂强度)产生偏差,有时无法充分显现出钢帘线本来具有的帘线强度。因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通过对无法充分显现出帘线强度的原因进行各种分析、研究,从而完成了本申请专利技术。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2059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充分显现出帘线强度的钢帘线及其制造方法。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钢帘线是将芯股线与多根侧股线捻合而形成的、或者无芯股线地将多根侧股线捻合而形成的,所述钢帘线的特征在于,使用将所述钢帘线分解并取出各个所述侧股线而测定出的股线捻距、并根据下述(1)式而算出的各个所述侧股线间的所述股线捻距的偏差V为20%以下。
[0011]偏差V=(股线捻距的最大值Px/股线捻距的最小值Pn)/股线捻距的平均值PM
×
100(%)
···
(1)
[0012]本专利技术的钢帘线的制造方法是上述记载的钢帘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构成各个所述侧股线的线材,使用以在成为自由状态时卷绕直径成为100mm以上的方式被控制了的线材,将多根所述被控制了的线材捻合而形成各个所述侧股线,将所述芯股线与各个所述侧股线捻合,或者,无所述芯股线地将各个所述侧股线捻合。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判明了:使用将所述钢帘线分解并取出各个所述侧股线而测定出的股线捻距、并根据上述(1)式而算出的股线捻距的偏差V越大,则帘线强度的偏差越大。因此,根据使该股线捻距的偏差V为20%以下的本专利技术的钢帘线,容易充分显现出钢帘线本来具有的帘线强度。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钢帘线的制造方法,通过使用以在成为自由状态时卷绕直径成为
100mm以上的方式被控制了的线材作为构成各个所述侧股线的线材,从而能够使所述股线捻距的偏差V为20%以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钢帘线的横剖视图。
[0017]图2是例示图1的钢帘线的立体图。
[0018]图3是例示将钢帘线分解并取出的股线的说明图。
[0019]图4是例示自由状态的线材的说明图。
[0020]图5是例示钢帘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横剖视图。
[0021]图6是输送带的横剖视图。
[0022]图7是图6的输送带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钢帘线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24]图1、图2所例示的本专利技术的钢帘线1例如埋设于橡胶制品而用作加强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钢帘线1是在芯股线2的外周面捻合多根侧股线3而成的股线构造,是所谓的7
×
7构造。该钢帘线1是在1根芯股线2的外周面捻合有6根侧股线3而形成的。芯股线2是绕中心的1根线材2a捻合6根线材2a而形成的。侧股线3是绕中心的1根线材3a捻合6根线材3a而形成的。线材2a、3a是钢丝。
[0025]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芯股线2的线材2a的线材捻向、构成侧股线3的线材3a的线材捻向、以及在芯股线2的外周面捻合的侧股线3的股线捻向成为相同的捻向。各个线材2a、3a的外径例如为0.2mm以上且1.0mm以下程度。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对使将钢帘线1分解并取出的各个侧股线3成为自由状态时的股线捻距P下了特别的工夫。即,使得使用该测定出的股线捻距P、并根据下述(1)式而算出的各个侧股线3间的股线捻距P的偏差V为20%以下。
[0027]偏差V=(股线捻距的最大值Px/股线捻距的最小值Pn)/股线捻距的平均值PM
×
100(%)
···
(1)
[0028]该偏差V如以下那样算出。
[0029]首先,分解钢帘线1,如图3所例示的那样,取出各个侧股线3。在本实施方式中,钢帘线1被分解为6根侧股线3和1根芯股线2。
[0030]各个侧股线3绕芯股线2以预定的股线捻距捻合,但在分解并成为自由状态(不作用重力以外的力并静置的状态)时的股线捻距P存在偏差。因此,测定自由状态的各个侧股线3的股线捻距P。在侧股线3的每1根,在多处(例如3~5处)测定股线捻距P,将各个测定值的简单平均作为该侧股线3的股线捻距P。此外,1根侧股线3中的股线捻距P的偏差非常小,因此是能够无视的程度。
[0031]在本实施方式中,股线捻距P在各个侧股线3中为P1、P2、P3、P4、P5、P6。芯股线2实质上没有股线捻距(无限大)。
[0032]接着,确定各个股线捻距P1~P6中的最大值Px和最小值Pn。在该实施方式中,最大值Px为P6,最小值Pn为P5。
[0033]另外,算出各个股线捻距P1~P6的简单平均值PM。通过将这些最大值Px、最小值Pn、平均值PM代入上述的(1)式,从而算出偏差V。
[0034]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的各种分析、研究的结果判明了:即使是相同规格的钢帘线1,若该偏差V变大,则钢帘线1的帘线强度(断裂强度)也降低。因此,使该偏差V为20%以下,使自由状态的各个侧股线3的股线捻距P均等化。由此,不会损害钢帘线1本来具有的帘线强度而能够使其充分显现出。
[0035]在通常的钢帘线中,偏差V为30%~50%程度,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钢帘线1中,偏差V被有意地设定得小。为了更充分显现出钢帘线1的帘线强度,最好使偏差V为15%以下。
[0036]为了制造该钢帘线1,首先,准备1根芯股线2和6根侧股线3。之后,在1根芯股线2的外周面捻合各个侧股线3而形成钢帘线1。
[0037]为了使上述的偏差V为20%以下,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的各种分析、研究的结果判明了:构成侧股线3的线材3a的状态会较大地产生影响。即,如图4所例示的那样,当将在成为自由状态时卷绕直径d小于100mm的线材3a用于各个侧股线3时,偏差V变大。
[0038]因此,使用以在成为自由状态时卷绕直径d成为100mm以上的方式被控制了的线材3a。通过使用这样卷绕直径d被控制了的线材3a,从而能够使偏差V为20%以下。若卷绕直径d为250mm以上,则容易进一步减小偏差V。由于在使线材3a成为自由状态时不会成为正确的圆形,因此该卷绕直径d为成为自由状态且成为线圈状的线材3a的内切圆的直径(线圈内径)。
[0039]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钢帘线,所述钢帘线是将芯股线与多根侧股线捻合而形成的、或者无芯股线地将多根侧股线捻合而形成的,所述钢帘线的特征在于,使用将所述钢帘线分解并取出各个所述侧股线而测定出的股线捻距、并根据下述(1)式而算出的各个所述侧股线间的所述股线捻距的偏差V为20%以下,偏差V=(股线捻距的最大值Px/股线捻距的最小值Pn)/股线捻距的平均值PM
×
100(%)
···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V为15%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末藤亮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