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充电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16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充电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接触式充电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该接触式充电结构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和摆动极板。其中,第一极板用于与第一目标件连接,第二极板用于与第二目标件连接。摆动极板的一侧端与第一极板铰接,即摆动极板相对于第一极板可以转动,摆动极板的另一侧端用于与第二极板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接触式充电结构,该摆动极板可以绕第一极板摆动,当第二极板与摆动极板充电对接时,摆动极板可以摆动以使得摆动极板与第二极板完全贴合,充电安全等级提高,适用于各类移动设备,应用前景广阔,解决了现有的充电设备的充电铜极板与充电桩的充电铜极板不能完全贴合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充电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式充电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充电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接触式充电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机器人自动充电方式一般为接触式充电,主要通过充电桩上的充电铜极板与充电设备上的充电铜极板接触以充电。其中,充电设备上的充电铜极板与设备内部的蓄电池相连通,当设备电量过低需要充电时,设备缓慢靠近充电桩并挤压充电桩上的充电铜极板,使得充电桩上的充电铜极板与设备上的充电铜极板紧密接触,随后开始执行充电流程,最终完成对蓄电池的充电。
[0003]但是上述的自动充电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当设备在进行自动充电时,往往是依靠导航设备对充电桩进行搜寻对位,由于导航设备存在一定的误差,往往会导致充电对接时,充电设备的充电铜极板与充电桩的充电铜极板不能完全的贴合,从而会导致铜极板之间的接触电阻过大,且充电的电流也较大,从而导致充电设备的充电铜极板与充电桩的充电铜极板之间将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会产生一定压降,导致充电效率不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式充电结构,用于实现第一目标件和第二目标件之间的接触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充电结构包括:第一极板,用于与第一目标件连接;第二极板,用于与第二目标件连接;以及摆动极板,所述摆动极板的一侧端与所述第一极板铰接,所述摆动极板的另一侧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极板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摆动极板的一侧端容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接触式充电结构还包括: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中部插设于所述摆动极板上,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凹槽的相对的两槽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式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极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容设于所述凹槽内;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极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铰接轴穿设的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凹槽的槽壁抵接的斜面;以及第三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极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极板接触。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充电结构还包括: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聪华刘园园沈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