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505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于公证部门将从信息主体获取的信息存储在一个不对外公开的可信数据集中,从这个可信数据集中抽离出有关该信息主体的身份信息,使用这个身份信息生成相应的匿名信息主体。公证部门将会代理信息主体使用匿名信息主体的身份将需要上传的舆情存证信息的承诺和证明等提交到智能合约中验证,验证合法通过之后,就将该舆情存证信息加入到舆情存证信息主链中去保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确保信息主体除舆情存证信息相关的核心信息被用来记录上链外,其余信息都被安全保存,从技术处保障主体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私性。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信息安全
,具体涉及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舆情信息的电子存证,有着能够保留完整证据链的潜力,方便后期维护和监管。这种信息haul时代的存储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存证平台的合规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存证平台,保障舆情存证者的权益。
[0003]但当前的电子舆情信息存证的方式存在数据易修改、易删除等特征,这就造成存证数据在中心化存储的服务器中有着被伪造的可能。由于中心化存证平台存储方式单一,需要人为对存证数据进行安全认证后才能将其上传到平台内部服务器中。在此过程中无法确保第三方存证人员的可信,容易产生数据上传前的恶意篡改。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上传到中心化服务器中的数据也存在着被窃取和攻击的风险,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确保第三方存证人员的可信,容易产生数据上传前的恶意篡改,同时上传到中心化服务器中的数据也存在着被窃取和攻击的风险,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设置一个信息主体,所述信息主体拥有需要上传的信息集合,所述信息集合包括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
[0008]S2,公证部门接收步骤S1中的信息集合,公证部门会通过内部签名将步骤S1中的信息集合存放到由政府部门保管的可信数据集中;
[0009]S3,存储信息完成之后,将存储的一个或多个信息主体的信息集合中的核心信息提取出来,构建匿名信息主体,使用所述匿名信息主体的身份进行舆情存证信息的上链操作;
[0010]S4,步骤S3中的匿名信息主体拥有加密舆情存证信息,并且对所述加密舆情存证信息进行隐私封装,构造所述加密舆情存证信息的承诺和证明;
[0011]S5,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从传输信道中拿取承诺、证明以及相关输入参数进行验证,验证合法通过之后,就将该舆情存证信息加入到舆情存证信息主链中去保管。
[00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和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和手机号,所述非核心信息包括性别和年龄。
[00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内部签名为公证部门用来签名的部门标识,并
且经过所述可信数据集验证,验证通过之后,所述内部签名作为信息被保存。
[00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所述隐私封装为在与链上的智能合约进行交互的时候只提交舆情存证的承诺、证明和相关的加密输入信息。
[00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骤S4中,所述承诺用于匿名信息主体对外的宣告上传了一份舆情信息,所述承诺通过承诺方公钥,加入随机盲因子对指定舆情信息进行哈希拼接产生,所述证明用于验证所述承诺的真实性,所述证明通过承诺方拥有的证明密钥,私钥与随机盲因子将所述承诺放入证明生成函数中进行二次加密封装,用于在区块链上进行不泄露具体舆情信息的隐私验证。
[00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5中,所述验证的方式为利用链下承诺方传输的证明,对承诺方额外声称的输入参数利用已经定义好的验证钥在验证函数中进行验证,给出一个能反应承诺方承诺是否有效、舆情信息是否正确未被篡改的结果。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于公证部门将从信息主体获取的信息存储在一个不对外公开的可信数据集中,从这个可信数据集中抽离出有关该信息主体的身份信息,使用这个身份信息生成相应的匿名信息主体。公证部门将会代理信息主体使用匿名信息主体的身份将需要上传的舆情存证信息的承诺和证明等提交到智能合约中验证,验证合法通过之后,就将该舆情存证信息加入到舆情存证信息主链中去保管。本专利技术确保信息主体除舆情存证信息相关的核心信息被用来记录上链外,其余信息都被安全保存,从技术处保障主体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19]图2是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22]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1)定义一个信息主体CIS,拥有需要上传的信息集合S={CIS
C
,CIS-C
},其中CIS
C
属于该信息主体的核心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手机号等),CIS-C
属于该信息主体的非核心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等)。
[0024](2)有公证部门(ND),负责接收CIS的信息集合S。接收到信息集合S之后,公证部门会通过内部签名将其存放到由政府部门保管的可信数据集T中。这个过程可以表现为以下的公式:
[0025]S

ND:Sig(S,NDid)

T
[0026]其中ND
id
是公证部门用来签名的部门标识,然后交由可信数据集T验证,验证通过之后保存该部分签名信息。
[0027](3)存储信息完成之后,必要时需要将存储的N个信息主体的信息集合S
i
中的不同的核心信息CIS
Ci
提取出来构建匿名信息主体身份AIS
i
,使用该匿名身份进行舆情存证信息
的上链操作,其中i∈{1,2,...,N}。由此,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主体的身份安全。有了信息主体的匿名,接下来就可以对上链的舆情存证信息进行安全保护。
[0028](4)对于某个匿名信息主体AIS,拥有需要上链进行存储的加密舆情存证信息m。为了不让m泄露出去,AIS需要对加密舆情存证信息m进行隐私封装,即在与链上合约进行交互的时候只提交舆情存证的承诺Mcom、证明Mproof和相关的加密输入信息。构造有关舆情存证信息m承诺Mcom和证明Mproof,公式如下:
[0029]Mcom=H(m|pb|r)
[0030]上述公式的含义在于对m、pb、r进行拼接后进行hash运算处理生成具有基本加密状态的舆情存证承诺Mcom,使得承诺具有隐私效应,方便后面进行不泄露具体舆情存证信息m下能够证明m的正确合法不被篡改。其中产生承诺的计算公式中的pb为匿名信息主体AIS提交承诺时使用的公钥,r为随机数,H()表征为对内部数值信息进行hash处理的一个hash函数。舆情存证信息的承诺类似于匿名信息主体对外的宣告,表示自己上传了一份舆情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设置一个信息主体,所述信息主体拥有需要上传的信息集合,所述信息集合包括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S2,公证部门接收步骤S1中的信息集合,公证部门会通过内部签名将步骤S1中的信息集合存放到由政府部门保管的可信数据集中;S3,存储信息完成之后,将存储的一个或多个信息主体的信息集合中的核心信息提取出来,构建匿名信息主体,使用所述匿名信息主体的身份进行舆情存证信息的上链操作;S4,步骤S3中的匿名信息主体拥有加密舆情存证信息,并且对所述加密舆情存证信息进行隐私封装,构造所述加密舆情存证信息的承诺和证明;S5,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从传输信道中拿取承诺、证明以及相关输入参数进行验证,验证合法通过之后,就将该舆情存证信息加入到舆情存证信息主链中去保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和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和手机号,所述非核心信息包括性别和年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区块链的舆情存证信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齐佳音李志斌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