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式中药种植培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95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培育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多层式中药种植培育架,包括底板,所述外挡板内侧滑动连接有前挡板,所述外挡板内侧滑动连接有后挡板,所述培养槽内侧底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底端固定连接有塑料软管,所述塑料软管底端连通有管道,所述右侧板内侧开设有洞口,所述培养槽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转轴在弧形槽内侧转动,使培养槽倾斜,调节培养槽的光照面积,通过滑动前挡板和后挡板减弱光照强度,防止中药枯萎死去,浇水时,培养槽内的水分未被吸收而下渗到出水口流到塑料软管内,最终流到管道内,经过过滤网时,将土壤留在培养槽内,防止土壤流失与堵塞管道,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值得推广。值得推广。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式中药种植培育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培养架
,具体为一种多层式中药种植培育架。

技术介绍

[0002]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等。
[0003]现有不少企业采用种植架对中药进行培育,但是午间遇到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中药植物易枯萎死去,降低中药收成,而且由于上层种植物对下层种植物的遮挡,种植物所受光照变少,亦不利于种植物的生长,而且当浇水时,由于上层的培养槽内未被吸收而下渗的水分会漏至下层培养槽内,破坏下层培养槽内土壤环境,而且可能会导致未被吸收而下渗的水分可能会在培育架上流出,导致培育架脏乱,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层式中药种植培育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式中药种植培育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层式中药种植培育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左端固定连接有左侧板,所述底板右端固定连接有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培养槽,所述第一转轴外侧螺旋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培养槽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培养槽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培养槽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侧转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挡板,所述外挡板内侧滑动连接有前挡板,所述外挡板内侧滑动连接有后挡板,所述培养槽内侧底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培养槽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出水口底端固定连接有塑料软管,所述塑料软管底端连通有管道,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内侧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右侧板内侧开设有洞口,所述培养槽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07]优选的,所述塑料软管、出水口和过滤网的个数均有15个,所述管道和培养槽的个数均有3个,且15个所述出水口和过滤网分均设置在3个所述培养槽内侧。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的横截面大小一致,且所述弧形槽的大小比第一转轴的横截面直径多0.5cm。
[0009]优选的,所述前挡板、外挡板和后挡板表面均设置有一层树脂片层。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左端设置有螺纹。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左侧板、右侧板、第一转轴、培养槽、限位环、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固定板、圆柱、外挡板、前挡板、后挡板和弧形槽,通过转动限位环,使第一转轴在弧形槽内侧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培养槽和第二转轴一起转动,使第三转轴在右侧板内的弧形槽移动,通过第二转轴对培养槽进行限位,此时可将培养槽倾斜,可以调节培养槽内的中药所受的光照面积,通过滑动前挡板和后挡板,由于前挡板和后挡板表面均设置有一层树脂片层,所以可以减弱光照强度,防止中药枯萎死去;
[0013]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塑料软管、管道、出水口、过滤网和限位板,当浇水时,由于上层的培养槽内的水分未被吸收而下渗,下渗的水分从出水口流到塑料软管内,最终流到管道内,经过过滤网时,将土壤留在培养槽内,防止土壤流失与堵塞管道,防止上层的培养槽内的水分未被吸收而下渗的水分漏至下层培养槽内,具有很好的防护功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右侧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外挡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槽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板、2-左侧板、3-右侧板、4-第一转轴、5-培养槽、6-限位环、7-第二转轴、8-第三转轴、9-固定板、10-连接板、11-圆柱、12-外挡板、13-前挡板、14-后挡板、15-出水口、16-过滤网、17-塑料软管、18-管道、19-弧形槽、20-洞口、21-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2]一种多层式中药种植培育架,包括底板1,底板1左端固定连接有左侧板2,底板1右端固定连接有右侧板3,左侧板2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右端固定连接有培养槽5,第一转轴4外侧螺旋连接有限位环6,培养槽5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7,培养槽5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8,第三转轴8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培养槽5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内侧转动连接有圆柱11,圆柱11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挡板12,外挡板12内侧滑动连接有前挡板13,外挡板12内侧滑动连接有后挡板14,培养槽5内侧底端开设有出水口15,培养槽5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6,出水口15底端固定连接有塑料软管17,塑料软管17底端连通有管道18,左侧板2和右侧板3内侧均开设有弧形槽19,右侧板3内侧开设有洞口20,培养槽5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1。
[0023]塑料软管17、出水口15和过滤网16的个数均有15个,管道18和培养槽5的个数均有3个,且15个出水口15和过滤网16分均设置在3个培养槽5内侧;第一转轴4和第三转轴8的横截面大小一致,且弧形槽19的大小比第一转轴4的横截面直径多0.5cm;前挡板13、外挡板12
和后挡板14表面均设置有一层树脂片层;第一转轴4外侧左端设置有螺纹,
[0024]工作流程: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光照强度过高时,通过转动限位环6,使第一转轴4在弧形槽19内侧转动,第一转轴4带动培养槽5和第二转轴7一起转动,使第三转轴8在右侧板3内的弧形槽19移动,通过第二转轴7对培养槽5进行限位,此时可将培养槽5倾斜,通过转动限位环6对其进行固定,可以调节培养槽5内的中药所受的光照面积,通过滑动前挡板13和后挡板14,由于前挡板13和后挡板14表面均设置有一层树脂片层,所以可以减弱光照强度,防止中药枯萎死去,当浇水时,由于上层的培养槽5内的水分未被吸收而下渗,下渗的水分从出水口15流到塑料软管17内,最终流到管道18内,经过过滤网16时,将土壤留在培养槽5内,防止土壤流失与堵塞管道18,防止上层的培养槽5内的水分未被吸收而下渗的水分漏至下层培养槽5内,具有很好的防护功能。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式中药种植培育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左端固定连接有左侧板(2),所述底板(1)右端固定连接有右侧板(3),所述左侧板(2)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右端固定连接有培养槽(5),所述第一转轴(4)外侧螺旋连接有限位环(6),所述培养槽(5)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7),所述培养槽(5)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8),所述第三转轴(8)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培养槽(5)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内侧转动连接有圆柱(11),所述圆柱(11)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挡板(12),所述外挡板(12)内侧滑动连接有前挡板(13),所述外挡板(12)内侧滑动连接有后挡板(14),所述培养槽(5)内侧底端开设有出水口(15),所述培养槽(5)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6),所述出水口(15)底端固定连接有塑料软管(17),所述塑料软管(17)底端连通有管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利舒琼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鸿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