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隔离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92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48
一种市政道路隔离带,设置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包括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凸板、下凹板及两个挡板,上凸板和下凹板设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上凸板和下凹板均为弧形弹性金属板,上凸板右侧边缘与下凹板右侧边缘之间连接多个杆体,每个杆体外围套设一滚筒,滚筒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侧板外侧壁;上凸板下表面及下凹板上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吊环,上凸板上的吊环与下凹板上的吊环之间捆绑有多根阻尼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市政道路隔离带通过上凸板、下凹板、捆绑在上凸板与下凹板之间的阻尼绳、转动地连接于上凸板与下凹板之间的滚筒等结构,对隔离带受到车辆撞击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从而对隔离带形成有效的保护。从而对隔离带形成有效的保护。从而对隔离带形成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道路隔离带


[0001]本技术涉及公共交通设施
,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隔离带。

技术介绍

[0002]交通隔离设施主要有行人护栏和隔离带,目前在城市车流量较多的地方设置有隔离带,隔离带的应用广泛,不仅保障行人和行车安全,而且规范交通秩序,防止行人横穿马路走入车行道和防止车辆驶入人行道,同时在车行道上用来隔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来往车辆的,规范行驶秩序;然而市面上大多数隔离带不具备防碰撞功能,无法保证车辆的安全,隔离带使用寿命减少。
[0003]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隔离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市政道路隔离带,设置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包括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凸板、下凹板及两个挡板,第一侧板靠近机动车道一侧设置,第一侧板下端通过销轴铰接于底座右侧边缘,第一侧板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矩形通孔,第二侧板靠近非机动车道一侧设置,第二侧板、两个挡板及底座相互连接;
[0006]上凸板和下凹板设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上凸板和下凹板均为弧形弹性金属板,上凸板的弧面向上凸,下凹板的弧面向下凹,上凸板右侧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上凸缘,上凸缘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圆筒形上固定座;下凹板右侧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形成下凸缘,下凸缘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圆筒形下固定座,每个上固定座及下固定座内设有一弹簧;第一侧板内侧壁对应上固定座及下固定座设有多个上凸柱及多个下凸柱,多个上凸柱与所述多个上固定座一一对应,多个下凸柱与所述多个下固定座一一对应,上凸柱沿着上固定座的开口进入上固定座内与弹簧抵靠,下凸柱沿着下固定座的开口进入下固定座内与弹簧抵靠;
[0007]上凸板右侧边缘与下凹板右侧边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多个杆体,该多个杆体彼此等距间隔排布,每个杆体外围套设一滚筒,滚筒与杆体可转动地连接,滚筒内侧两端设有套设于杆体外围的轴承;各滚筒与第一侧板的各矩形通孔一一对应,滚筒的一部分对应穿过第一侧板的矩形通孔,从而滚筒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侧板外侧壁;上凸板下表面及下凹板上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吊环,上凸板上的吊环与下凹板上的吊环之间捆绑有多根阻尼绳,用于对上凸板及下凹板发生弹性形变的幅度形成阻尼缓冲。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下端焊接于底座左侧边缘,两个挡板对应焊接于底座两端及第二侧板两端。
[0009]优选地,所述上凸板和下凹板左侧通过销轴对应铰接于第二侧板。
[0010]优选地,所述上凸柱及下凸柱与第一侧板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一侧板内侧壁。
[0011]优选地,所述上凸板与上凸缘为一体成型,下凹板与下凸缘为一体成型,上固定座为三排呈阵列排布于上凸缘上,下固定座为一排等距间隔排布于下凸缘上。
[0012]优选地,所述上凸板上方设有一防护板,防护板为一弹性金属板,防护板左侧边缘抵靠第二侧板内壁,防护板右侧边缘焊接于上凸缘的内侧面,防护板两端与两个挡板的内壁相抵靠。
[0013]优选地,所述防护板与上凸板之间通过一支撑板连接,支撑板两端分别焊接于防护板下表面与上凸板上表面,防护板上设有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穿孔,上凸板、上凸缘、第二侧板及两个挡板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土壤填充在该容纳空间内。
[0014]优选地,设于上固定座内的每个弹簧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上凸缘的外侧面,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上凸柱;设于下固定座内的每个弹簧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下凸缘的外侧面,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下凸柱。
[0015]本技术的市政道路隔离带通过上凸板、下凹板、捆绑在上凸板与下凹板之间的阻尼绳、转动地连接于上凸板与下凹板之间的滚筒等结构,对隔离带受到车辆撞击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从而对隔离带形成有效的保护,减轻隔离带被撞受损程度。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市政道路隔离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19]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20]图4是形成于上凸缘的上固定座及形成于下凸缘的下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底座10、第一侧板20、通孔21、上凸柱22、下凸柱24、第二侧板30、上凸板40、上凸缘41、上固定座42、弹簧43、吊环44、阻尼绳45、下凹板50、下凸缘51、下固定座52、挡板60、杆体71、滚筒72、轴承73、防护板80、支撑板81、穿孔8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
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隔离带,设置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包括底座10、第一侧板20、第二侧板30、上凸板40、下凹板50及两个挡板60,底座10、第一侧板20、第二侧板30及两个挡板60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0026]第一侧板20靠近机动车道一侧设置,第一侧板20下端通过销轴铰接于底座10右侧边缘,第一侧板20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排矩形通孔21,第二侧板30靠近非机动车道一侧设置,第二侧板30下端焊接于底座10左侧边缘,两个挡板60对应焊接于底座10两端及第二侧板30两端。
[0027]上凸板40和下凹板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隔离带,设置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凸板、下凹板及两个挡板,第一侧板靠近机动车道一侧设置,第一侧板下端通过销轴铰接于底座右侧边缘,第一侧板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矩形通孔,第二侧板靠近非机动车道一侧设置,第二侧板、两个挡板及底座相互连接;上凸板和下凹板设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上凸板和下凹板均为弧形弹性金属板,上凸板的弧面向上凸,下凹板的弧面向下凹,上凸板右侧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上凸缘,上凸缘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圆筒形上固定座;下凹板右侧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形成下凸缘,下凸缘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圆筒形下固定座,每个上固定座及下固定座内设有一弹簧;第一侧板内侧壁对应上固定座及下固定座设有多个上凸柱及多个下凸柱,多个上凸柱与所述多个上固定座一一对应,多个下凸柱与所述多个下固定座一一对应,上凸柱沿着上固定座的开口进入上固定座内与弹簧抵靠,下凸柱沿着下固定座的开口进入下固定座内与弹簧抵靠;上凸板右侧边缘与下凹板右侧边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多个杆体,该多个杆体彼此等距间隔排布,每个杆体外围套设一滚筒,滚筒与杆体可转动地连接,滚筒内侧两端设有套设于杆体外围的轴承;各滚筒与第一侧板的各矩形通孔一一对应,滚筒的一部分对应穿过第一侧板的矩形通孔,从而滚筒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侧板外侧壁;上凸板下表面及下凹板上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吊环,上凸板上的吊环与下凹板上的吊环之间捆绑有多根阻尼绳,用于对上凸板及下凹板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恩辉范彬岳永文王树峰赵光跃金生泰孙若翔胡斌李震冯小亮谢雪鹏郭运岭陈士旺唐建惠攀杰江智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投潍坊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