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81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发光条;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一体成型连接且彼此垂直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顶部以及前部设置有胶体光子晶体膜;所述第二平板底部设置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中间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点;并且,所述避让凹槽向内凹陷间距式设置有若干第二凹点;所述第一凹点与其中一个第二凹点呈前后正对设置;所述发光条包括PCB板和连接器,其中所述PCB板与连接器形成电性连接;所述PCB板设置有第一LED光源和若干第二LED光源;所述发光条设置于避让凹槽内,使得:所述第一LED光源设置于第一凹点内,所述第二LED光源设置于第二凹点内。LED光源设置于第二凹点内。LED光源设置于第二凹点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背光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

技术介绍

[0002]LED逐渐成为传统光源替代品,它具有尺寸小,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然而,由于半导体和空气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很大,产生的大部分光被限域在LED内部,采用使其光提取效率降低。
[0003]市面上,一般采用较高能量的LED灯以提高背光源的光线亮度。LED灯源一般采用波长处于400纳米至480纳米之间、且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被称为高能短波蓝光,而这种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威胁眼底健康。另外,背光源集成度较差,一般采用直射光,其照亮面积小、照度较差、光线均匀度差。
[0004]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其通过导光板和发光条的结构设计,在导光板外部增设有胶体光子晶体膜,提高光源的出光效率;同时,其利用了导光板漫反射和光线以侧入式,照亮面积大、照度好、光线均匀度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一种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和发光条;其中:
[0008]所述导光板包括一体成型连接且彼此垂直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呈垂直放置,所述第二平板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平板的顶部以及前部设置有胶体光子晶体膜;所述第二平板底部设置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中间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点;并且,所述避让凹槽向内凹陷间距式设置有若干第二凹点;所述第一凹点与其中一个第二凹点呈前后正对设置;
[0009]所述发光条包括PCB板和连接器,其中所述PCB板与连接器形成电性连接;所述PCB板设置有第一LED光源和若干第二LED光源;
[0010]所述发光条设置于避让凹槽内,使得:所述第一LED光源设置于第一凹点内,所述第二LED光源设置于第二凹点内。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为具有扩散功能的导光板。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板前端设置有凸耳,并且,所述凸耳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上下贯穿凸耳。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避让凹槽延伸至第二平板底部的左侧边沿,形成避让凹位;所述避让凹槽右端设置有止挡边,使得:所述PCB板固定于避让凹槽内;所述PCB板左侧
设置有焊接盘,所述焊接盘设置于避让凹位。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线;并且,所述焊接盘上设置有若干焊接点,所述焊接点为两列交错间距设置。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的底部包覆有黑白单面胶,所述导光板的左侧、右侧以及后部包覆有黑黑单面胶。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的避让凹槽内设置有PCB胶。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板采用铜箔板,并且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沉金层。
[00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LED光源采用橙色LED灯光,第一LED光源波长为605纳米至610纳米;所述第二LED光源采用白色LED灯光,所述第二LED光源波长为520纳米至525纳米。
[00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线为灰排红边端子线,所述连接线内设置有芯线,所述芯线为多股镀锡铜线,所述芯线的线头设置有无铅锡层,并且,所述芯线外包覆有绝缘层;所述连接器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包括端子和胶壳,所述接头与电源连接。
[002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导光板和发光条的结构设计,同时,其在导光板顶部以及前表面增设有胶体光子晶体膜,胶体光子晶体膜增强光提取,用于增强导光板的发光,如此,不仅能提高光源的出光效率,而且还能改善导光板的发光分布。
[0021]其次是,其利用了导光板漫反射和光线以侧入式进入导光板以及黑黑单面胶的反光来增加LED的混光效果、增大混光距离,提高背光源的灯光均匀度。其利用导光板的漫反射和侧入式将光线导入导光板内,橙白色光线在厚度较小的导光板内不断反射达到充分耦合增加混光距离的效果,进一步的提高了背光板的灯光均匀度。
[002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导光板正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导光板后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仰视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导光板截面图;
[0028]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发光条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PCB板层次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连接器示意图。
[0031]附图标识说明:
[0032]10、导光板11、第一平板
[0033]111、凸耳112、通孔
[0034]12、第二平板121、避让凹槽
[0035]122、第一凹点123、第二凹点
[0036]124、避让凹位125、止挡边
[0037]13、黑白单面胶14、黑黑单面胶
[0038]15、PCB胶16、胶体光子晶体膜
[0039]20、发光条21、PCB板
[0040]211、焊接盘212、第一LED光源
[0041]213、第二LED光源22、丝印层
[0042]221、丝印字符层222、丝印白油层
[0043]23、开窗层24、线路层
[0044]25、连接器251、连接线
[0045]252、线头253、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6]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47]一种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包括导光板10和发光条20。
[0048]图1所示,其展示了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导光板10为具有扩散功能的导光板,可以在导光板10的表面贴扩散膜,或者在导光板10的表面涂扩散涂料形成扩散层,或者在导光板10的表面设置若干扩散凸点或扩散凹点,或者在导光板10添加有光扩散剂,所述导光板10由ABS工程塑料和光扩散剂混合配制后注塑而成。所述导光板10包括一体成型连接且彼此垂直的第一平板11和第二平板12,其中,所述第一平板11呈垂直放置,所述第二平板12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平板12底部设置有避让凹槽121。所述避让凹槽121延伸至第二平板12底部的左侧边沿,形成避让凹位124。所述导光板10的避让凹槽121内设置有发光条20。所述避让凹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和发光条;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一体成型连接且彼此垂直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呈垂直放置,所述第二平板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平板的顶部以及前部设置有胶体光子晶体膜;所述第二平板底部设置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中间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点;并且,所述避让凹槽向内凹陷间距式设置有若干第二凹点;所述第一凹点与其中一个第二凹点呈前后正对设置;所述发光条包括PCB板和连接器,其中所述PCB板与连接器形成电性连接;所述PCB板设置有第一LED光源和若干第二LED光源;所述发光条设置于避让凹槽内,使得:所述第一LED光源设置于第一凹点内,所述第二LED光源设置于第二凹点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具有扩散功能的导光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前端设置有凸耳,并且,所述凸耳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上下贯穿凸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一体集成导光板上的显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槽延伸至第二平板底部的左侧边沿,形成避让凹位;所述避让凹槽右端设置有止挡边,使得:所述PCB板固定于避让凹槽内;所述PCB板左侧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帝光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